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登陆去 留厦来

来源: 2022-02-18 10:12

2021年7月,厦门市首个两岸人才会客厅启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为了更好地吸引、留住台湾人才,让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干成事业,厦门不断推出接地气、有诚意的台湾人才政策,给台湾人才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8年4月,厦门市率先出台大陆首个地方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厦门“惠台60条”及实施细则,后续相继出台“45条”和“‘惠台26条措施’实施细则”中,都多项涵盖台湾英才来厦创业就业的鼓励与支持政策。

2021年12月,厦门市出台《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8条措施中有6条与人才落地相关,包括在厦门市范围内率先直接采认部分台湾人才职业资格,支持台湾高科技农业企业和农业等领域高端人才来厦发展,支持台湾知名高校应届博士生来厦门高校、医院任职,鼓励主持、编辑、新闻专业的台湾青年来厦就业,为来厦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租金优惠的公寓。


首推台湾高端人才评选计划

近年来,厦门市全面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12条千亿产业链渐成规模,在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厦门市也始终名列前茅。广阔的产业空间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使得厦门市形成了吸引聚集台湾人才的“超强磁场”,越来越多登陆厦门的台胞决定“留厦来”。

2021年5月29日下午,第十六届台湾人才闽西南(厦门)对接会在厦门悦华酒店举行。对接会上,目前已在厦门字节跳动工作的台胞汤德帷说,厦门对台湾人才的优惠政策力度非常大,很多台湾人才都表示,在厦门工作生活很安心。

十多年来,为台湾人才量身打造的台湾专业人才厦门对接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吸引超过4000名台湾人才跨海参加,厦门正成为台湾人才登陆的热门城市之一。

台湾人才登陆的契机始于2013年,那一年,厦门市发布“台湾特聘专家(才)”计划,这是厦门“海纳百川”人才计划的子项目,也是大陆首个台湾高端人才评选计划。厦门市第一次成系统、较全面地集中出台人才政策,对台湾电子信息、光电、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高端人才抛出橄榄枝。而对于台湾退休专家,该政策还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鼓励在厦企业聘用台湾人才。2020年,厦门市全新升级台湾特聘专家(才)制度,进一步提高对台湾人才的扶持力度。

陈慧昌是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厂长,也是来自台湾的特聘专家。他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企业技术团队攻克技术和工艺难题,研发出全系列高质量的车用显示器产品,获得全球金赞奖的最高荣誉,厦门友达也因而成为全球面板产业首个通过SED2020认证的厂区。

在台胞吴尚儒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一直摆着两张证书,分别是厦门市湖里区“台湾专业人才”和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说起这两张证书背后的故事,吴尚儒一脸自豪。2016年,他凭借管理领域的经验,入选湖里区“550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9年,他又被厦门市评为“台湾特聘专家”。而随着这两张高含金量证书而来的,是厦门不断加码的人才政策。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让吴尚儒在厦门打拼更有底气。

“这个荣誉是无价的,不仅是在我工作上,或是在职位上,都得到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提升。厦门对台湾同胞的政策,已经开放很多,而且有很大的礼遇和照顾,我已经把厦门当成是我的第二故乡了。”吴尚儒说。

几名台湾青年在台湾专业人才就业创业厦门对接会上与招聘人员交流。


实施台胞专业人才评价机制

除了利好政策外,对于台湾人才专业认定,厦门市也在积极行动。

但由于台湾的职业资格体系与大陆不同,因此职称成为他们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并急需解决的问题。2018年,厦门市在省内率先实施台胞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在台湾已取得行业证照的台胞,可以在厦门市直接进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截至目前,工程、卫生、教育等领域的至少160名在厦台胞通过这一“绿色通道”,拿到在厦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通行证”。

在台湾从医近40年的陈永仁是主任级的资深骨科大夫。由于两岸职业资格体系不一样,陈永仁此前到厦门短期行医,都只能顶着普通医师的头衔看诊,诊疗费也没办法走医保报销。然而,自2018年10月申请到首批在厦就业台湾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书后,陈永仁觉得在厦行医看病更有底气了。“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让台湾人才感到工作跟能力获得认可。”陈永仁说,认证非常迅速,患者可以知道医生的级别,又可以用医保,对台湾医师、患者、医院都有利。“各种惠台利民政策,让台湾人才在厦门收获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我拿到资格认定书后,第一时间跟以前常从大陆飞台湾找我看病的老病患说,今后看病,可以来厦门找我了。”

截至2021年5月,194名台湾医师在厦执业,84名在厦台湾医疗卫生专业人才获认定为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8名台湾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专业人才职称评审,26名台湾律师在厦实习、执业。

除台湾人才个人技术认证之外,对于人才来厦创业,厦门市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例如,厦门市降低准入门槛,允许台湾人才独资设立高端养老机构、个体诊所、律师事务所代表机构,率先批准23家台湾建筑企业在厦从事建筑活动。率先支持台胞在厦独资设立个体诊所和台资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等。惠台利民政策加持下,大陆首家两岸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福建联合信实与台湾广和联营办公室”落户厦门自贸片区。

台商宋茂清在厦门经营酵素研发与生产企业。2009年,他看中大陆市场,把台湾的酵素加工厂与研发中心搬到厦门。回首当初,他说自己当时正是看中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对台特色。

“不单每个年度我们得到实质补助,而且我们可以在税金上面得到一定减免,包括我们一年好几个专利申请,也会得到比较简便、简洁手续上的帮助,各方面我们都觉得受益很大。每一年都有加码,每一年都有新政策,对我们台商的扶持,让我们倍感温馨。”宋茂清说。

厦门市特聘专家、专才分享会。


贴心服务提升台胞归属感

引进台湾人才后,除了岗位、各类创业项目的补贴以外,厦门还积极打造创业、生活的港湾,提升他们的归属感。

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张中英是早期来厦的光电产业高层次人才,妻女也随他一起跨海而居。“我们最急迫想解决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厦门市根据特聘专家政策给予了便利,让双胞胎女儿顺利就读家附近的小学,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张中英说,厦门的对台人才政策接地气、有诚意,给台湾人才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台胞金于峰2014年来到厦门创业。他说:“我女儿在厦门享受到很好的台商子女入学政策,让我们全家都能安心舒心地在厦门生活、学习、打拼事业。”

在厦门工作生活近10年的台胞许朝渊,与一位福建姑娘相知相爱成了家。这些年厦门市出台的惠台利民政策,让他进一步感受到从工作到生活的全方位关照,“各方面都享有同等待遇,厦门就是我们的家了。”

针对台湾青年人才,厦门市依托两岸人才服务驿站,打造台湾人才来厦门的“接待总站”。同时,依托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机构,签约策划搭建两岸人才服务驿站,提供咨询服务、政策兑现、创业孵化、交流联谊四大类10项服务。同步开发线上学习平台,依托大陆一家职业发展主题社区开展线下两岸人才交流活动,围绕台湾人才从业较集中的文化创意、软件信息等职业领域组建社区,集中开展职业成长、人才关爱、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帮助台湾人才更好融入厦门。

台青范姜锋便是厦门台湾青年人才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创业困顿之际,暖心的支持政策坚定了他扎根厦门的决心。范姜锋选择了擅长的创业服务作为事业方向,从政策宣传到资源对接,从项目落地到项目跟进,他努力为台湾青年来福建创业提供周到的“一站式”服务。

从2016年至今,范姜锋和他的团队已经协助10000多名台湾青年,150多个台湾企业项目成功孵化。此外,范姜锋和他的团队还在龙山文创园内负责运营了两岸青年心家园,致力于为两岸青年人才提供一个集聚、发展、融合的温馨阵地。

为了给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平台,2021年12月新出台的《厦门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各区及火炬管委会从现有区级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划拨一批房源作为台湾青年公寓,提供给来厦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并实行租金优惠;鼓励主持、编辑、新闻专业的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对市属、区属新闻广播影视机构、媒体平台等单位聘用相关专业台湾青年的,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用人单位10万元。

如此的诚意与善意,让在厦台青十分有感,不少人表示,温馨鹭岛将是他们未来安居立业的首选。

相比大陆同类城市出台的政策,厦门市对台湾人才的扶持力度保持领先,形成明显的“磁吸效应”,厦门正成为台湾人才的“蓄水池”。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