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东山寡妇村家书代笔人黄镇国: 代笔写信四十载,最深体会是“信”字

来源: 2022-03-02 11:16


“你说天黑以后要来,我等到月上东山。月眉弯弯,情泪两行也弯弯。我盼伊人,望眼欲穿……”一首名为《寡妇村传奇》的歌曲这样唱道。1949年5月的那个夜晚,带走了铜砵村的147名男丁,留下了他们孤苦无依的女人们。91个寡妇,除个别举家搬走杳无音信之外,几乎全部至死都没有再嫁。作为寡妇村知名的家书代笔人,黄镇国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代笔写过太多封信了,多到我自己都记不清了。”黄镇国表示。有人说,他是“替寡妇写情书的人”,他以最近的距离,见证这场被迫分离,而又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


黄镇国(右)已经数不清自己代笔写过多少封家书,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得吃。每每有人找上门来请他代为写信,他总是会尽力帮助。


讲述/黄镇国  整理/《台海》杂志记者 张铮

在寡妇村展览馆里,放着一枚破了的镜子,是我亲手打碎的。当初布展时,特意在这放了一面镜子,意为被抓走的男丁们38年后返乡,实现了破镜重圆。怎么能重圆呢?几十年的苦难,人生中最宝贵年华,何以重来?既然历史不能改变,唯有不忘记这份沉痛的心情,才能阻止它再次发生。


“望夫保重,我等着你。”

我出生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铜砵村。194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兵灾”打破了这个村庄的平静。当年的我还在娘胎中三个月大,父亲刚刚过世。小时候我不知道村里的147名壮丁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被抓去台湾的,我只知道,自我懂事以来,铜砵村就有一个悲剧的名字——寡妇村。它仿佛一片永远挥散不去的阴云,笼罩在村庄之上。

儿时的我,时常跟着母亲到村里有名的文化人林先生家里,让他帮我们读来自新加坡的祖母来信。每每收到来信,母亲总是急着知道祖母在信中说了什么,即使天已经黑了,母亲依旧会提上一盏煤油灯,带上我匆匆去找林先生。记忆里的煤油灯散发着温柔的光,照亮了很多个乡间的夜。与煤油灯一起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还有母亲对林先生说的一句话:“要是我儿什么时候也能读信、写信就好了。”

或许是冥冥中早有注定,我在寡妇村的阴霾下长大,对那些被迫与丈夫分离的妇女们的遭遇从小耳濡目染,这赋予了我在替她们写信时感同身受的能力。失去了青壮年男人的寡妇村,女人的日子变得举步维艰。苦涩的日子里,她们生活唯一的亮色便是那些被视若珍宝的亲人的书信。

我的堂哥也是被抓壮丁去的男人之一,他托人寄回来的第一封信中只有寥寥数语:“锦菊贤妻,夫在外平安,请勿挂念。我为人夫不能尽人夫之责,问心有愧。望妻保重,但愿后会有期。”

我写的第一封信,便是替堂嫂写给堂哥的回信,她没说两句话便已泣不成声,但我却知道信该怎么写了。我在信中这样写道:“来信收到。夫平安,妻甚慰。夫别自责,望夫保重,我等着你。”

这封信通过我在新加坡的祖母转寄给了在台湾的堂哥黄亚庆,这是当时两岸通信的惯用路径。后来堂嫂还托我写信告诉堂哥,若在台湾有了妻子,不必对她隐瞒,她会真心地为他感到高兴,因为有人可以照顾他。

但好在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在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后,1990年,堂哥回到了村里定居,与堂嫂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黄镇国(中)正在为村民们读信。

“兄弟,我被你的那首诗追回来了。”

不是每个故事都能等到圆满结局,尤其是它还带了悲剧的底色。三四十年来,我代写过无数封家书,有一封令我至今回想起来,心中仍泛起酸楚。

被抓去台湾的147名壮丁里,最小的是年仅17岁的黄建忠。他被抓走后,家中父母日日夜夜盼着他回家。他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后,逢人便说:“我的忠儿会坐着小汽车回来。”可老两口至死都没有等到他归家。1980年,他的母亲黄宝兰临终前把我叫到病床前,写下了这封字字带血、句句含泪的家书:“儿啊,我等你几十年了,这次病重,也许你没收到我信时,我已经死了。但我死不瞑目。别忘了,两岸太平时候带妻儿回家,到坟前给我和你父亲烧香纸,让我看看你们……”我仍然记得滴落的眼泪,把信上的字一点点晕开。

遗憾的是,这封信黄建忠并没有收到。一直到台湾开放老兵回乡探亲后,陆陆续续地有老兵回来,却唯独不见黄建忠。1990年的中秋节前,黄建忠托人寄来了一封家信给家中唯一的亲人妹妹,信中只有寥寥数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心里一凉,他这是还不肯回家的意思呀。中秋节当晚,团圆之夜我对迟迟未归乡的黄建忠耿耿于怀,一鼓作气写下一首含意深蓄的新古体诗——《中秋即情 寄台宗兄》:“岁月无情几度秋?月圆人缺何时休?月色溶溶何时醉?何时良宵醉悠悠?谁家月下天伦乐?何人庭中独自愁?天下风云总难测,趁峡浪平好行舟!”意在告诉黄建忠趁着现在两岸形势好不容易稳定,要趁着机会赶紧回家。

两个月后的一天早晨,黄建忠敲开了我家大门,一见面他便说:“兄弟,我被你的那首诗追回来了。”此后,黄建忠多次返乡为父母扫墓。如今在寡妇村纪念馆的二楼展厅,摆放着黄建忠赠予我的钢笔,上面刻着“知书达理,代笔功高”。

 


黄镇国展示宗兄黄建忠送给自己的钢笔,上面刻着“知书达理,代笔功高”。


不仅仅是书信,更是相信和诚信

代笔写信近四十载,我最深的体会是这个“信”字背后,不仅仅是书信,更深的含义是相信,是诚信。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代笔写的信效果更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四个字——将心比心。要把自己代入写信人的角色,妻子也好,母亲也好,兄弟也好。同时要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要用花言巧语去骗他们,这没有意义。

很多时候,一个信封里包含了多封来自不同人的来信,往往会发生排队读信、写信的情况,这当然十分耗费精力,但能为这些饱受苦难的人们做一点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我是打心眼里高兴,所有的辛苦都不值一提了。

现在两岸交往愈发畅通,手写书信逐渐被更为便捷的方式取代了了,有人说我“失业”了。但我却觉得,失业是好事。如今两岸人民可以自由往来,再也不用为一封书信等待几个月之久了……

从来家与国,命运总相依。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经历过这场分离的苦难者相继离世,91名失去丈夫的铜砵村妇女仍健在的只有个位数。大海涌浪,苍穹为证,她们扛着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伟大字眼走完一生,留下的只有给后人的深思。悲剧,永远不能再重演。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