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断墙残石话当年 何丙仲带您走郑成功城寨遗址

来源: 2022-03-28 16:50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图/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提供


城寨作为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作战的一种见证,虽然多数随着时代变迁而损毁,甚至残缺不齐,但人们依然能通过史料以及相关的咏怀诗去寻找,那些被掩埋起来的城寨,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这些城寨遗址不仅能串联起他征战东南的经历,亦彰显了他坚守抗清前线的赤胆忠心。

“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这首出自蔡元培之手的短诗,镌刻在鼓浪屿日光岩上的一面石壁上,旁侧就是传说中郑成功营寨之地,尽管如今仅有一个石砌的寨门遗迹,依然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凭吊,挥笔写下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自1647年郑成功在金门起兵抗清,便于闽粤沿海地区四处征战,1650年他带兵攻下厦门,将这里作为重要的战略基地,于此安营扎寨、操练军士,最终于1661年跨越台湾海峡,收复原先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岛。

郑成功在厦门度过了十多年的光阴,自然留下了不少遗迹,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从书橱中翻出了一本《禾山诗钞》,当中存有一篇《厦门郑延平故垒十二首》组诗,细数了郑成功曾经在厦门扎营屯兵的地方,包括了玉沙坡(今沙坡尾)、嘉兴寨、镇北关、演武场、演武池、龙头山寨、羊角寨、石门(狮山)等等。不过沧海桑田,当年诗人眼中所见的,今人却不一定有幸见到,何丙仲看着这些诗句告诉我们:“古人当初看到的这些城寨,虽然有些在如今已经见不到了,但是我们能根据他所写的,去考证郑成功曾经在厦门留下的足迹。”

除了厦门,郑成功的足迹从舟山一直延续到惠州,与他的抗清战役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地方同样留下了不少城寨遗迹,有些属于训练兵士的场所、有些展现了屯兵生活,且多数位于海滨地带,契合了他以水师为战斗主力、掌控制海权的军事思想。其中有哪些遗迹见证了郑成功人生的关键时刻,哪些背后藏着有趣的故事,我们将跟随何丙仲的介绍与讲述,来一次纸上的“郑成功城寨遗迹之旅”。

鸿山嘉兴寨与双忠魂

《禾山诗钞·厦门郑延平故垒十二首》中提到的“嘉兴寨”,位于厦门岛内的鸿山公园,这里是郑成功曾经屯兵的营寨,如今沿着鸿山公园的环山步道,穿过新修的寨西门再往上,一面巨石上镌刻着“嘉兴寨”三个大字。站在此地往远处眺望,视野开阔,鹭江及鼓浪屿尽收眼底,可以理解当年郑成功为何选择此地搭建兵寨。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定本》中提道:“赐姓陈兵自镇南关至院东,依山布阵,十几余里,甲兵数万。”其中的镇南关,也是当年在鸿山山麓的一处关隘,可见鸿山确为郑成功屯兵之地。

“鸿山还有一处与郑成功有关的遗迹,名为双忠魂。”何丙仲所说的是鸿山半山腰的一处巨石,上面刻有“双忠魂”字样,“双忠就是指太师和太傅,这两位与郑成功是有关系的。”他告诉我们,原本在石刻一侧有一座“太师太傅墓”,且无人知葬着何人,1994年迁移墓地时,挖出了一块墓志铭,墓主人的身份才得以揭晓:他们是郑成功叔叔郑芝鹏的两个儿子郑广英和郑海英,结合《石井郑氏宗族谱》所载可知,“郑广英,号彦千,钦命太子太师……赐祭葬嘉禾里厦门港;郑海英,号涛千,钦命太子太保。与兄同葬嘉禾里厦门港。”据何丙仲研究,这两兄弟在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在抗击清军的福建海澄保卫战中牺牲,在明永历四年(1650年)安葬于此处,而石刻的“双忠”正是表彰他们忠烈英勇的精神。

太平岩樵溪桥与琴洞

厦门万石植物园内的紫云岩的樵溪上,有一座古朴的石桥——说是石桥,其实是几条石板所拼成,以两侧天然的巨石作桥墩,不过它存世已有三百六十多年。桥旁一块巨石上,用楷书刻着“樵溪桥 永历七年阳月,岱洲余宏志”,可见此桥的建造时间不会晚于永历七年(1653年),据何丙仲介绍,“这一带原来也是郑成功军队的屯驻之处”。1653年,郑成功与清军在海澄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同年八月,双方在泉州府安平报恩寺议和,郑军得以稍作休息,整顿军务,虽然此前顺治皇帝有意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但被他拒绝了,再次坚定抗清的决心。

过了樵溪桥后步行百步,可见到一个天然石洞,抬头望洞口上方依稀可辨“琴洞”二字,据说是因为洞中有一形如古琴的长石头,每逢山溪流下,击打石头的声音富有韵律,故而得名。相传这里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的一处读书处,据《厦门志》中载:“过樵溪其高处,即高读岩,相传为郑氏读书处,今俱废。”可知郑成功具体的读书处应是“高读岩”,驻守厦门时,郑成功已经是身经百战的统帅,他会在此山清水秀之地阅读哪些书籍,是兵书或经史典籍?确实令人好奇。

金门郑成功观兵弈棋处

在金门玉章路往太武山方向,有一处天然的岩洞,往洞内一探可见一方石碑,上面写着“明延平郡王观兵弈棋处”,旁侧还有新砌的石桌与石凳,石桌上刻着两行字“万机分子路,一局笑颜回”。据金门当地传说,当年郑成功在金门训练水师时,时常在此岩洞内看兵书、与幕僚下棋,棋盘就刻在那时候的石桌上,不过旧石桌椅早已倾毁。

关于这处遗迹,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郑成功在金门时,真的有如此闲情逸致吗?据史料记载,1646年郑成功避走金门之时,刚刚经历了父亲郑芝龙降清及隆武政权灭亡,他由此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立志誓师抗清。为此他开始收编父亲的旧部并招兵买马,在1647年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看起来郑成功当时似乎真的没有太多闲情消遣,但是弈棋并非单纯的娱乐,往往会让人联想到谋略,联想到他有一幅《郑成功弈棋图》存世,外披文袍,内着铁甲,举棋沉思的模样,也许郑成功在棋盘上的布局,是在推演战场上的排兵布阵?

晋江东石古寨

与金门岛遥相对应的东石古寨依山临海,最早因畲族聚居而被称为“畲家寨”,明末清初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一带与清军作战,因见东石古寨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在此建立军事要塞,并下令由施琅、冯云、黄梧等人分守营寨,训练水师。如今在东石古寨遗址上,现存30多米的石砌寨墙,据传这一截寨墙原来是连接跑马路,郑成功能够在城墙上策马巡视,古寨顶上的平台则为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水操台,远处的海域一览无余。留存的还有旧寨门的石门额,原先这里有两座寨门,一为“镇海门”,一为“得胜门”,只不过那是施琅后来所建。

东石古寨对面的白沙村,还有一座白沙城遗址。据《台湾外志》记载:1651年,为了抗击清兵,郑成功的叔父郑鸿逵在东石寨南面围头湾的白沙岛上,另筑起一座城寨;1655年,郑军与清军为了争夺白沙滩头,在此爆发了多次激烈战斗,故而有“三日清,五日明”的说法,最终以郑军胜利告终,郑成功威名远播。而今在白沙城遗址,残存的几段古城墙、几口古井,以及一些出土的刀剑、火炮在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

东山九仙顶水操台

在郑成功举兵之后,他审视郑军所占据的金门、厦门、南澳及东山四地,认为“铜山(东山)卫所与诏安、云霄一衣带水,东面与澎湖列岛对望,北对漳浦梁山,南仅张一苇帆,可制南沃。”因此他有意将东山打造为军事重镇,不仅驻有陆兵铜山营,还配备水师,其中福船、哨船、冬船及马船在内的战船四十多艘。作为郑成功主要军事基地之一,东山九仙顶上还保留着水操台遗迹,其中有一块石头上刻着“瑶台仙峤”,而一方名为《仙峤记言》碑刻的发现,向人们讲述了郑成功进驻东山始末以及他的部下在东山的事迹。

东山同时还是郑成功督造战船的重要地点。据史料记载,东山修造船只的地点“除城垵、大澳、后澳外,还有澳雅头。”在水寨大山北麓就曾发现郑成功军队的船坞,上世纪五十年代,于水寨大山的后澳避风港处,也曾挖出古代战船的龙骨与船板。此外郑成功还在东山招兵筹粮,整顿军备,水操台下的大澳港周边还保留了一些遗迹,诸如大澳湾的“万军井”、龙潭山的营房和粮埠遗址等。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