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筑起食安的“防火墙”

来源: 2023-03-30 10:38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夏商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的检测员正在对蔬菜样本进行农残检测。图/张奇辉


今天的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远胜于过往的任何时代,每日入口的食物来自何处、从产地到餐桌的这段过程又包含了哪些加工环节,掌握上述信息的多寡,往往会决定人们的购买意愿,从一间小小的检测室到如今的检测公司,为了“放心食品”这个词,夏商一直致力于打造出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从夏商民兴超市食品货架上取下一袋面包,人们会习惯地翻转包装,仔细浏览配方表、产地、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或是用手机扫一扫商品包装上的追溯码,立刻就能查询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是夏商集团在食安领域持续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夏商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室的桌上,排满了等待检测的蔬菜样本,检测的结果决定了这批蔬菜是否有资格出现在厦门人的餐桌上。图/唐光峰


食安的“启蒙”

1998年9月1日,农户满载刚收上来的新鲜蔬菜驶入西堤农贸批发市场,市场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像往常那样马上进行交易,而是招呼众人排好队,说准备对蔬菜进行检测。“检测什么?”现场的农户一头雾水,相互交头接耳之际,一位工作人员拎着一个塑料袋,从地上的菜筐里挑拣了几根菜,走进了市场一侧的一间屋子里。片刻后,他走出来对农户说:“这个农残超标了不能卖,先堆在这里吧,不要拿回去了。”接着他又继续从其他的菜筐里挑菜,再次走进那间屋子,不一会儿,被判定为“不合格”的菜都被堆在一处。直到第二天的《厦门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人们才明白,原来那间神秘的房间是厦门蔬菜公司新建的快速农残检测室,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在批发市场里设立的农产品检测站。

谈起首个农产品检测站建立的故事,夏商农产品检测站首任站长曾海珂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因为厦门即将举办九八投洽会,供应来宾的食材需要确保安全,需要配备相关的检测仪器。正好陈裕强陈总跟市农科所有往来,他了解到市农科所当时跟台湾方面有合作,于是通过对方牵线,从台湾采购了三台快速农残检测仪。”若用当下的眼光来看,那三台检测仪器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在过去却是新奇之物,它们被放置在西堤农贸批发市场内一间仅60平方米的检测室内,于是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起初,负责这项工作的只有曾海珂和另一位同事,“我本身就是学农业的,进了蔬菜公司后,先在陈总的指导下到直供的基地上种菜,检测站成立后我就被派到这里。”为了确保厦门市民每日所需的蔬菜能够准时出现在清晨的菜市场上,检测站的上班时间是从深夜12点到清晨6点,当农户一批批涌入批发市场、将成筐的蔬菜一一卸下后,曾海珂与另一位检测员便立即展开检测。尽管最初检测的对象是蔬菜,而且体量不算太大,但一筐菜往往来自不同农户的田地,品质自然参差不齐,需要多点取样花费更多的检测时间。曾海珂指着自己的双眼,打趣道:“我这眼袋就是这么多年熬出来的。”

在检测站工作了二十多年,曾海珂负责检测的食材从最初的蔬菜陆续扩大到水果、腌制品、畜禽肉、水产品等,见证了各类先进检测设备的引入扩增、检测人员的逐步增加以及按照检测类型、项目而划分不同功能的实验室。至于不同季节要重点检测哪些蔬菜、哪些省份调来的蔬菜要重点检测等问题,他早已了然于胸,这些经验同样也传授给其他的检测员。

关于当年那堆放在检测室旁的不合格蔬菜还有后续:那时陈裕强也在批发市场,他看到一位农民拿着袋子,正准备弯下腰捡起那些蔬菜,他赶忙上前制止他,劝道:“这些菜农药残留超标了,就留这里一起丢掉吧。”对方回道:“我是想带回去喂猪吃,不然太浪费了。”结果第二天农民又来到批发市场,懊恼地对陈裕强说:“应该听你的啊,我回去喂给猪吃,结果猪就生病了。”当时在现场采访的记者也将这一幕记录下来,检测的重要性以这样的方式被人所知,可以说这也是关于食品安全的一次“启蒙”。

 

当首次快检筛查不合格,蔬菜样本就要被送入检测中心,采用更精细的仪器进行分析复检。


检测员的一天

厦门蔬菜公司的工作服上,绣着太阳和月亮的logo,曾海珂笑着说:“我们真的是从月亮出来一直工作到太阳出来。”想来在夏商各农贸批发市场和厦门夏商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工作的人对此都会深表赞同,尤其是厦门夏商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的检测员,每天准时在深夜十一点走进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接下来的检测做备工作。

与此同时,来自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大卡车、小货车已陆续驶入中埔蔬菜农副产品市场,进门前就要查验“三证”,即销售凭证、产地证明及相关检测报告,查验通过后的货车便可驶入市场;要是没有三证,就要先停在待检区,检测人员需要对每批货都进行抽样检测。进入市场的各家经营户从驾驶座上下来,又熟练地跳上后车厢,拿起一根简易的铁钩,一把钩住一捆包扎齐整的蔬菜,稍一提气,便将其稳稳地抱到车下的手推车上,搬货工人旋即将车推走,运往各自的档口上整货。

穿着青色大褂的检测员也出场了,他们走进果菜类交易区和叶菜类交易区,从不同档口上抽取蔬菜样品后进入快检室。“这些都是当天就要出售的蔬菜,每批都要经过农残速测卡进行初筛检测,要是初筛有异常就得重新组织抽样送到检测公司进行复测。”厦门夏商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冬云介绍道。只见检测室内的一位检测员从蔬菜样品取样,并在装着样本的杯内注入洗脱液提取,紧接着拿起滴管,从取样杯内吸取试液,将其滴到速测卡上的白色药片处,他告诉记者:“用手轻轻握住卡片大概三分钟,要是另一边的橙色药片变成蓝色,就是阴性,要是没有变色说明农残超标。”

每天都有上万种农副产品在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集散、交易,每天平均都有一千多批次的生鲜农副产品经由厦门夏商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检测合格才能流通到厦门各农贸市场、商超及市民的餐桌上。对检测员而言,如此大批量的工作基本都要在凌晨两点左右结束,才不会耽误接下去的交易和销售环节。纵然如此,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丝毫省略或懈怠,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谢建瑜介绍道:“复测结果不合格的蔬菜,我们会统一收集起来,在市场里的一处销毁点进行集中销毁,简单来说就是做一些压缩处理,让不合格的农产品变成无法在市场上流通的状态,总之不会让它从我们市场里流出去。”

每每见证不合格的农副产品被销毁的场景,林冬云和谢建瑜内心难免有所波动,“毕竟这些蔬菜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但我们必须严格把控品质,这也是为了让市民能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令他们感到自豪的是,2022年中埔批发市场内农副产品的检测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这是厦门夏商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常年坚守在食品安全检测的第一线,用心守护了厦门市民的“盘中餐”。

 

随着夏商“一品一码”的完善,人们只要用手机扫描商品包装上的追溯码,就能清楚地了解食品生产各环节的信息。图/张奇辉


“有身份”的食品

以最初的检测站为起点,通过多年的发展,夏商集团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目前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追溯覆盖品类包括果菜、水叶菜、调味菜、食用菌、特色菜、浸泡咸菜等6大类,涉及蔬菜品种共319种。随着夏商集团产业不断增加,检测公司作为夏商集团食品安全管控部门之一,还要对夏商集团下属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虽然检测公司设在中埔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但我们在夏商其他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猪定点屠宰场、家禽定点屠宰场及超市等场所都会配备检测点。”据林冬云介绍,针对不同种类的产品,检测的项目也不尽相同,譬如蔬菜水果最主要检测的是农药残留是否超标,至于畜禽肉类和水产品,则着重于兽药残留的检测。检测公司的人员还会定期到食品经营终端单位进行巡查,了解各类农副产品的食品安全管控情况。据统计,每年检测公司对夏商所属批发市场、餐饮企业、生鲜超市等的蔬菜、水产、家禽、生猪、水果检测量达100多万批次,年销毁不合格产品约100吨。

倘若说,夏商集团所搭建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为厦门市民的食品安全站好每一天的岗,那么厦门金砖会晤就是一场大考。夏商集团承担了会晤期间食品保障供应的重担,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来宾对饮食的要求可谓五花八门,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很高,其中还有不少特殊的饮食禁忌,集团内负责食材采购的人员将食材整备妥当后,检测公司就要立即进行反复严格筛查检测,合格品才被允许存入食品总仓里。“那一个星期,我们工作人员全部驻扎吃住在实验室里,每次从总仓调出食材,我们都要再次检测,有时候还要检测好几次。”在林冬云印象中,一边是众人忙碌检测的身影,一边是不断响起的电话声,“是其他部门打来的,很着急地问我们出结果了没,每天都是在充满紧张气氛中度过。”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检测公司还是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在夏商集团从事多年的检测工作,无论是曾海珂还是林冬云都清楚地意识到,检测公司其实相当于食品流通到市场前的最后一道关口,食品安全并不能只依靠在流通环节的严格把控,检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抑制源头即生产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做好检测工作,有必要进一步建设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譬如从201851日起正式运行的中埔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2021年进行了全场“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软件升级,所谓“一品一码”是指,同一品种批次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按照规定的追溯编码规则,通过将食品安全各项信息纳入系统,并赋予唯一的识别追溯码,在生产、流通以及餐饮服务等环节实施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让每一件商品的来源透明化,以此为厦门的“食事”保驾护航。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