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职”通鹭岛共享融合福利

来源: 2024-12-30 16:44

台胞领取大陆颁发的“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采信证明”。


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做好对台职采工作,厦门市通过《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并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大陆首部探索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的地方性法规。

厦门市人大法制委备案审查处处长陈贤贵介绍:《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将厦门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工作放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大局中谋划,全文共11条,对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范围、形式、流程和效力等作出具体规定,为便利台胞在厦就业创业,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为更高水平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对于该法规,台胞们纷纷点赞,表示这将进一步助力他们逐梦大陆,共享融合发展红利。


一部刚柔并济充满温度的法规

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长期以来,厦门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创新探索台湾地区人才认定机制,目前厦门已分两批次公布实施80项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目录清单,对195名台湾同胞的职业资格进行直接采认。

为了把先行先试的改革实践成果固化提升,厦门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试验田”作用,在大陆率先探索对台职业资格采认立法。

2024年10月25日,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陈贤贵介绍,厦门应该说是边改革边立法,体现了对过去厦门的一些改革成果的确认跟巩固,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法治化的保障。“这部法规着力破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在厦适用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扩大了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范围。以‘小切口’立法去服务对台工作的大局,出台大陆首部地方性法规,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首创。”

在采认主体和形式上,《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区分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的不同类型,开展主体和形式有别的采认工作,即针对对应大陆职业技能等级,由厦门市人社部门确定的社会化评价机构核实后出具采认证书;针对对应大陆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准入类职业资格,由市人社部门核实后出具采认证书。

在采认效力上,《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明确台湾同胞经职业资格采认后在本市提供相应专业服务,享有对应职业资格或者职业技能等级的同等待遇,并按照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增强采认实效性。

在采认管理上,《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按照大陆职业资格监管要求,明确建立撤销采认制度,强化行业监管和信息共享,形成制度闭环。同时,《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注重回应台胞诉求,在明确建立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目录应当听取台胞意见的同时,规定对于未纳入采认目录的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台胞可以申请纳入采认目录。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法律所教授彭莉是《《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的起草人之一。在她看来,《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直面台胞登陆求职的难点痛点,强调将根据台胞实际需求做动态调整,是一部刚柔并济充满温度的法规。

彭莉指出:“这部法规明确说,我们在建构职业资格目录的时候,要听取台湾同胞的意见,台湾同胞如果提出申请,没有纳入采认目录的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台湾同胞可以提出意见,然后相关部门要比对要采认,我想这就体现了我们对台工作中尊重关爱台湾同胞的一个精神。”

 厦门开展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直接采认试点工作,让台胞更好发挥一技之长,成就职业梦想。


为台青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机会

吴思颖是台湾高雄长庚中医骨伤科的主诊医师,擅长老年退化疾病、运动损伤等领域的治疗,每两个月他都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从高雄来到厦门长庚医院工作几天。

在吴思颖看来,台湾医生的职称体系与大陆不同,以前在大陆的工作中,因为职称会遇到一些困惑。现在通过台湾人才职业资格直接采认,他就可以用副主任医师的职称在厦门执业。办理过程也很简单,只需要向医院提交学历、履历、论文等申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电子采认证书。

“虽然台湾跟大陆这边的职称会有点不一样,但是通过采认会找到相对应的职称,会在证书上面显示,我们就可以直接在这边执业,长庚医院这边都帮我们直接办理得很顺畅,我想可能对于患者来说,他们还是会挑选一些副主任或者主任医师,在一些经验或者选择上面,可能还是会多多少少参考一下。”吴思颖说。

厦门长庚医院总经理刘智纲表示,厦门实施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制度,可以把台湾长庚或者非长庚体系的一些资深的专家,更有特色的专家,邀请到厦门长庚来执业,更重要的是透过执业的过程传承他的技术,把这个技术落地,可以照顾到两岸的同胞。

“这次《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的出台,对台青来厦门工作是非常有帮助。”在厦台青刘益轩希望,未来《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可以像“白鹭英才”那样,与人才的认定跟评定结合起来,让台青来厦门可以更安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厦门两岸托育合作服务基地负责人肖江说:“《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的出台,让台胞托育从业者来厦发展更添信心,也让两岸托育机构看到了发展新机遇。有了《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我们希望引进更多的台湾托育人才,进一步加强与台湾托育机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将台湾托育课程体系、教育理念等引进来,并结合我们本地的托育政策和认知习惯,形成适应本地需求的托育服务模式。”

“这部法规非常贴近公司发展需求,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大陆发展的决心。”台湾青年曹圣永说。2017年底他从台北来到厦门,目前从事中医药行业。此前,他就一直关注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范围在大陆的直接采认政策,《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出台后,扩大了台湾地区的职业资格的采认范围,其中就包括医师资格。这意味着厦门将帮助包括台湾医生在内的更多台胞台青来厦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机会。曹圣永直言:“这是一次从实质平等的角度推进台湾青年在厦合法权益保护的创新之举。”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认为,《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的出台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件,它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将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吴家莹说:“大陆对我们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在政策层面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处处为了我们台胞着想,也让更多的台湾专业人士,有机会在我们厦门,在大陆展现自身的价值,我觉得这个法规是非常棒的。”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