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促深度合作 形成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

来源: 2019-11-05 23:49

2019年初,厦门商务局发布消息,厦门市2018年对台贸易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新设台资企业(含转第三地)794家、同比增长15.4%,合同台资14.3亿美元、同比增长5.2%,实际使用台资5.4亿美元。厦门对台经贸合作也稳中有进。尤为突出的是,在过去的一年,厦门进口台湾水果连续11年位列大陆首位;厦门赴台举办经贸专业展会6个,为大陆赴台举办展会最多的城市。

厦门地处对台前沿,是海西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也是最早建有台商投资区的大陆城市,新形势下落实习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厦门与台湾产业经贸融合方面,厦门是大有可为的。

从2012年开始,借助自贸区和各类合作支点平台的建设,厦门继续推动对台产业经贸深度合作,厦台产业经贸开启全面多层次合作新纪元,厦门开始朝着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稳步前行。

自贸区助推两岸经贸融合

在位于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的台湾佳格葵花籽油项目的仓储物流车间内,一箱箱葵花籽油沿着传送带快速传输、分拣,它们将分拨销往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等省份。

2015年,得益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政策,台湾佳格葵花籽油项目落地,成为厦门自贸片区首个由台企独资的食用油脂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年产20万吨,它也是目前大陆最大的全自动精炼葵花油生产线。

来自台湾的数学博士张安昇,最近正为了实现他2019小目标——为儿童编程小车拿下更多融资、拓展更大市场奔走。4年前,他带着这个项目入驻厦门自贸片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创客基地,现在,这辆编程小车已走出片区大门,扎进广阔市场。

张安昇告诉《台海》记者,他将这个国家级青创基地称为“福地”。彼时,他刚结束了两个失败的创业项目,厦门自贸片区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让他在短短数月内,重燃再创业的梦想,迅速将构想变成现实。最近,这辆编程小车不断吸引公众眼光,2018年还拿下有“产品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IF设计大奖。“无论产品卖到哪里,厦门自贸片区都是一个良好据点,这里得天独厚,还有很多优惠措施。”张安昇说。

老台商王江明和台青邓宇钧的梦想是做面包,他们的脚步紧随张安昇来到厦门自贸片区,落户另一个国家级青创基地——云创智谷,面包梦也在这里孵化实现。头一年,“沪尾一号”面包店的营业收入就过千万元人民币。如今他们的面包店开了3家门店,计划实现线上线下全面拓展。

在中国大陆现有18个自贸试验区中,福建自贸试验区是唯一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当作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自贸试验区。找准功能定位,立足区位优势,厦门自贸片区持续在政策上探索闽台交流合作新的突破口,助推两岸产业经贸深度融合。

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首家在厦门自贸片区注册的台资旅行社,也是受惠于福建自贸试验区旅游业开放的首批台资旅行社之一。“拿到赴台游资质对我们而言非常宝贵难得。”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经理徐坚铭告诉记者,一个1000人的旅游团,在台湾是超级大团,在人口基数大、消费需求旺盛的大陆却稀松平常,这其中蕴含的商机不言而喻。

自厦门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市场准入不断放宽,对台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除了台资旅行社之外,大陆首家台资海员外派机构——厦门台塑兴公司、大陆首家台资人力资源机构——沛亚人力、台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台湾大陆通商专业事务所等也先后在此落户。2019年8月,台湾何志扬律师事务所驻厦门代表处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获得执业许可,这是厦门片区首个台湾律师事务所驻厦门代表处,也是福建自贸试验区首家获批设立的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驻大陆代表机构。

据统计,从正式开放以来,厦门自贸片区引进的台资企业已累计1229家,注册资本超222亿元。

四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不断探索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发挥对台战略支点作用,推出一系列对台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制定具有自贸试验区特色的厦门片区惠台26条,凸显“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

随着厦门自贸片区的成立,两岸金融创新也成为厦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一张重要“名片”。

厦门自贸片区率先建立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清算总量约占大陆同业的十分之一。截至2018年底,已有23家台湾地区银行在我市18家银行开设39个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累计清算金额1107.01亿元。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两岸人民币区域性资金清算中心初步形成。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总行已在厦门自贸片区设立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浦发银行总行在区内设立对台金融服务中心;交通银行总行在厦门设立交通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邮储银行厦门分行获总行授权,成立两岸金融研究和两岸人民币业务双中心。

同时,厦门也开启了两岸人民币现钞直接调运,并率先在全国试点开展对台人民币贷款。截至2018年底,已有22家厦门企业累计办理4.88亿元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有效支持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资金回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随着政策门槛的放宽,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金融机构落户厦门,享受厦门自贸片区改革政策红利,开启两岸金融合作新形态。比如,台湾第一银行厦门分行和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厦门分行实行高管备案制和开业后,即申请开办全面人民币业务。厦门金圆集团联合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国美控股集团设立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目前已经开业运营。厦门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与台湾永丰金控在厦门合资设立海西首家两岸合资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圆信永丰基金公司。厦门台资保险法人机构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并发挥台资保险机构优势,为客户提供两岸保险一条龙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岸资本合作平台方面,厦门市目前已设立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出台《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关于促进企业改制上市发展办法》,促进两岸企业双向挂牌、辅导与上市。目前,已有288家台资企业在“台资板”挂牌展示。

 

为台资金融机构提供更广阔市场

在众多的产业合作中,金融产业是厦门对台产业融合的一个支柱。如鱼得水,可以说是台湾金融机构在厦门的发展境况。厦门在强化两岸金融合作方面,借助先试先行的机遇,突出两岸特色,积极推动先行先试,成果斐然。

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划定厦门两岸金融中心,这是大陆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冠以“两岸”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厦门岛内唯一的金融CBD,两岸金融中心位于厦门本岛东部,东至环岛路,南到会展中心,西临云顶北,北至五缘湾湿地公园,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厦门市市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两岸金融中心已落户项目704个,总注册资金486亿元,在建项目47个,总投资465亿元。着力打造两岸金融合作平台,先后创下首笔新台币内部收兑、首批新台币兑换人民币试点等多个“第一”,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国集团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规模位居大陆、全省前列。

自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以来,一批具备台资背景的机构在厦门设立,包括台湾第一银行、台湾中国信托银行在厦门设立分行;台湾永丰金控与厦门金圆集团在厦门发起海西首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台湾中国信托银行联合厦门金圆集团,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在厦门筹建首家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浦发银行对台金融中心、邮储银行两岸研究中心也先后落户厦门。

在打造两岸货币合作平台方面,厦门也持续发力。2012年厦门启动跨海峡人民币结算代理清算群建设,2016年厦门市扩大了独具厦门特色的两岸人民币清算机制以来,为有效推动两岸金融同业交流合作,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积极争取总行支持,组织全市商业银行争取各自总行授权,开展两岸人民币代理清算业务,并逐步形成规模,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在岸“代理行模式”的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成为厦门促进两岸金融合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截至2019年6月,已有23家台湾地区银行在厦门18家银行开立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累计结算金额突破千亿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等先后在厦门设立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教授林媛媛表示,金融创新与合作,不在于政府给几张牌照、几个政策,更在于如何真正为两岸经济发展带来实在效益。作为海峡西岸金融枢纽,厦门除了为台资金融机构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外,还出台政策支持多家银行业机构在厦门设立对台金融服务中心、台湾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业务托管行、台商业务部等对台特色机构,开展对台清算、结算、托管等金融服务等等。

厦门市还陆续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条例》《关于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厦门市高层次紧缺型金融人才计划暂行办法》等多项法规、文件,持续加大对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业态扶持力度。通过实施金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金融营商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

 

多平台服务两岸产业对接

产业合作,是厦门在对台经贸交流中继金融合作之外,又一重点领域。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蒋晓蕙说:“厦门地处对台前沿,新形势下推进厦门与台湾产业融合方面,厦门是大有可为的。厦门培育‘双千亿’产业链,也是要让厦门能突破现实困境,再创经济辉煌。两地经济发展都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台湾科技产业比我们早起步,但要靠大陆市场的规模效应,厦门台湾两地产业融合,将促进厦门和台湾的经济发展,进而有利于增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认同。”

为了更好地推动对台产业合作,厦门成立了多个产业园区,有计划地与台湾产业进行深度对接。

记者走进火炬高新区的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这里是大陆第一家面向台湾科技人才创业和技术转移的创新孵化基地,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主要创新基地之一;2009年6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大陆首批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经过多年培育,这里的台湾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平台已成形,并成为厦门市对台科技产业合作与交流的一个窗口。截至2019年6月,厦门火炬高新区累计引进台资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行业主要集中在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LED、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等四个领域。

谈起来厦门创业的经历,位于火炬高新区内的明晟鑫邦总经理闾邱祁刚第一个蹦出的词是“巧了”。在一次台湾企业的考察走访中,台湾集成电路行业专家璩泽中的集成电路封装项目引起闾邱祁刚的注意。与常见的封装工艺不同,璩泽中团队研发的封装产品采用的是化学法,相较之下,成本更低。“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环境好、水平高,但他们有个难题,好东西不知道卖给谁。”曾在多家科技企业担任高管的闾邱祁刚当即觉得,可以将台湾的技术优势与大陆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改变研发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

接下来的故事,超出了两人的期待。2015年2月,明晟鑫邦注册成立,7月,公司以“集成电路硅片级芯片模块封装项目”申报厦门市级人才计划,获得厦门市政府和火炬高新区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此后,明晟鑫邦又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人才政策支持,在政策和资本的助力下,公司逐步驶入发展快车道。

两岸人才牵手合作,在实现创业梦想的同时,也为厦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样的例子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比比皆是。为推动两岸产业融合,火炬高新区还经常派出招商骨干赴台开展招商宣传推介,主动对接台湾高校、研究院所、产业园区、产业协会等机构,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化、机制化、常态化发展。

2018年,厦门对外公布了《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为深化厦台经贸产业合作,《若干措施》强调要努力打造厦台共同市场。比如发挥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等对台经贸合作优势;加强厦台行业对行业、协会对协会之间交流合作;推进对台经贸合作信息汇聚与资源共享,新设立台企可按大陆企业申请注册;充分发挥厦门自贸片区作用,推动建设集成电路双创平台和线上、线下集成电路产品保税交易中心等。

2019年7月,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外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包含七个方面55条新规,本次新规中制定了一系列对台优惠举措,助力厦门持续发挥两岸经贸交流的窗口作用,推动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这些措施共6项,包括允许自贸区台资企业使用英文、繁体字作为字号;允许符合条件的台湾同胞在厦门注册登记个体诊所和医学检验实验室;高标准建设台湾地区标准化(厦门)研究中心,推动两岸知识产权的深度合作;奖励台湾发明专利在厦门转化等,这些措施有望吸引更多台胞来厦投资创业,推动两岸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随着近年来两岸产业转型和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两岸经贸合作将在下一阶段走向“金融+产业”的融合阶段。厦门如果能借助自贸区和各类合作支点平台的建设,让金融能够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和资源整合提供更多活水,厦台经贸也将开启全面多层次合作新纪元。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