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两岸名师聚大嶝 共话创作与艺术

来源: 2020-02-05 15:43

文/《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图/李毓琳 



    当创作与艺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9年12月14日,位于厦门翔安大嶝岛田墘社区的希元书院内座无虚席,“2019海峡两岸创作与艺术主题论坛”激情开讲,来自海峡两岸的曾庆龙、黄庭超两位主讲嘉宾围绕“创作与艺术”的主题,展开交流探讨。本次论坛在翔安区文联、区委台港澳办的指导下,由海峡两岸(厦门)视觉创意设计基地主办,由厦门华亿文旅产业有限公司、大嶝街道田墘社区、翔安希元书院共同承办。
    “这是我第四次来到大嶝,这里的文化建设更热闹了,还感受到了翔安大发展的火热氛围。”大陆主讲嘉宾曾庆龙以自己创作的《亲历中国100年——周令钊传》作品为案例,分享了中央美术学院百岁艺术家周令钊的艺术人生;首次造访大嶝的台湾主讲嘉宾黄庭超分享了一些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案例,在他看来,文化和创意设计是不可分离的,因为文化源于生活,依靠创意设计会更显生命力。
    论坛吸引了来自厦门岛内外近百人前来聆听,活动尾声,大嶝希元书院院长郑瑞勇先生还为两位嘉宾赠画,感谢他们带来的精彩分享。“艺术创作不是曲高和寡的,而是对情操潜移默化的陶冶;艺术也不单是艺术家的事,而是居民、普通劳动者需要关注、可以培育的。”郑瑞勇认为,基层文化建设更需要创新和智慧,本次论坛便是对创造意识和信念的一次培育。
    希元书院是厦门市第一家由个人出资创办的书院,这里不仅成为社区居民读书的好地方,还成为海内外文学名家的讲堂,连续举办五届的“纪念林希元文化节”,已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招牌之一。
    郑瑞勇告诉记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从大嶝岛走出去学美术的有100多人,很多学子成为了美术老师,遍布翔安、同安的学校。作为大嶝岛上第一个考上美院的幸运儿,郑瑞勇一直都感恩父老乡亲的照顾,希望大嶝不只飘出海鲜味,还有书香味,因此,在花甲之年创办了希元书院,同时,也特别设置了美术创作和展览的功能,举办两岸乡贤画家美术作品展和两岸乡情书画名家笔会。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曾庆龙:百岁设计大家周令钊是最美奋斗者

  

    曾庆龙是周令钊的湖南平江老乡、忘年交好朋友,两人交往近40年。“我深受他思想、作风、追求的影响,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包括现在退休后进入中央美院油画高级研修班学习,我都是追着先生的脚步而去的。”回望与周令钊交往的历程,曾庆龙直言自己像进了一所无形的大学,更像翻开了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
    曾庆龙口中的周令钊有着“国家名片设计者”的美誉,他不仅是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巨幅画像的作者,还是人民币二、三、四套的图案设计者,参与过国徽、团旗等诸多国家级标志的设计。可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从不张扬,不图名利,一生坦荡,这种精神好似火把,照亮曾庆龙的前行之路。
    “先生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生动、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史,令我震撼不已!”在长期与周令钊的接触过程中,曾庆龙为周令钊波澜壮阔的人生和崇高的艺术成就感到十分敬佩,萌生了写作一部专著的想法。2000年,曾庆龙请周令钊全家到岳阳过春节。春节期间,按照预先约定,每天除吃饭睡觉、接待来访客人外,他们足不出户,安安静静地听周令钊谈了整整7天,春节后又移师长沙接着谈了3天。周令钊两次与曾庆龙的完整交谈,共有60多小时的录音留存。
    “先生的声望在业界如雷贯耳,但他的名字却不为公众所熟知。”这是曾庆龙写作的“私心”,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精心收集整理了关于周令钊的诸多材料,将周令钊的生平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联系了起来。2019年4月,《亲历中国100年——周令钊传》一书出版,这是大陆首部关于周令钊公开出版发行的传记作品。该书一面世,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年7月9日—13日,该书亮相CCTV10《读书》栏目。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周令钊被评为“新中国70年最美奋斗者”,为中国美术界唯一获此殊荣者。这一年,周令钊已满100周岁,进了101岁,身体还可以。“先生还在创作,还在为国家奉献,这种奋斗在路上的精神激励了包括我在内的一批又一批人。”曾庆龙感叹道。
    曾庆龙当过农民、民办教师,2000年7月调入中国海关总署工作,历任海关总署中国海关出版社副社长,《中国海关》杂志主编、社长等职,目前是中央美术学院写实油画创作高级研修班的一名学员。
曾庆龙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员,每天至少要花7个小时画画。他总结道,在日常创作中,需要破除三种“固有”障碍,即固有的信念、行为模式和情绪表达方式,摒弃借口、调整思路、激发潜能。
    除了画画外,曾庆龙也热爱阅读。再他看来,读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用,二是打开胸襟和眼界,三是滋养生命。“自主的读书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情。你既可以带着问题读,也可以随性而读,更可以在享受生命的美好时光中慢慢地读。读着读着,我们的眼睛开始明亮,心灵开始明朗,一个又一个问题被知识的犁铧破开。”


    台湾岭东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黄庭超:文创不能假文化之名无创意之实


    “文创、文化创意”给人的意象是什么?
    潮、时尚感、流行、前卫……好像三句不离文创,不然会给人笑“土”,对曾赴法深造、获得法国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硕士的黄庭超而言,文化创意设计是一个复古运动,就如历史上所有复古运动一样。2002年,台湾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计划,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即“文化+创意+产业”,不过,黄庭超表示,他们在学校没教“文化+创意+产业”,只教了“文化+创意+设计”。
    为什么?“产业很庞大,台湾教育部门一直要求我们做所谓的产权合作,一开始,我们做一个案子,几千块(单位新台币,下同)就可以成案,后来规定要5万,现在规定要10万,对学生而言,太贵了,所以产业这块没办法深入。”黄庭超解释道。
    问及文化创意设计到底有哪些招式?黄庭超直言,只有两招——借用与挪用,只有两式——旧酒新瓶与新酒旧瓶。1972年,后现代主义兴起,约十年前,台湾设计圈形成一股潮流叫后现代主义设计。“因后现代主义,让文化披上新设计创意的外衣成为可能与事实。图片的借用与挪用,使文化创意变得正当化与合法化,而且还理直气壮,但文化创意设计不能只有假文化之名,但没有创意之实。”黄庭超祖籍福建泉州惠安,从小在金门长大,目前是台湾岭东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福建三明学院兼任副教授,每年有两三个礼拜到福建教学。他强调,作为老师,不只是教技术,更重要的是教设计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如果大学阶段没有训练好,毕业后再学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学校期间,黄庭超更多的是帮学生梳理他们可以做的方向跟题目,鼓励学生多尝试,经历失败也是一种学习。在提案的过程,曾有位学生发想做衍派设计,该创意被其他老师否掉了,黄庭超则认为这题目不但可以做,且是一个很棒的题目,鼓励该学生继续创作,可以往糕饼方向发想,“后来题目叫《衍派传香》,有两个意义,一是饼的香,二是香火的香。”
    文化创意设计要做什么?要做什么文化创意设计?黄庭超说,文化创意有时候没那么难,重点是如何在传统里发挥出创造性、延伸性的整合。
    由于在福建兼职任教的关系,近年来,黄庭超经常往返两岸,他常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在截稿前一个月,他得知第一屇海峡两岸青年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正在征稿,尽管时间很仓促,黄庭超还是鼓励学生积极参赛,选送的四五十件学生作品最终入选了33件,其中,学生韩其延的硕士学位毕业作品《台湾丰韵图》斩获本届大赛动画影片金奖作品。
    对于5G时代的来临,黄庭超认为,5G时代但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只要胸怀虚心,必能拥抱未来 。文化创意设计依然拥有充足的发展前景。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