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跨越海峡 文脉相连

来源: 2021-09-06 17:38


1992年,于两岸交流史上,是个极为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双方在此基础上于翌年举行“汪辜会谈”,完成了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进行的首次公开会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这一年,两岸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一年,两岸同胞交往由此日益热络;这一年,两岸文物交流与合作迎来破冰之旅,从此拉开了两岸文物交流共展的序幕。

 1992年10月11日,“兵马俑及金缕玉衣展览”签字仪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

兵马俑打开两岸文物交流大门

1992年12月初,一架载有“贵客”的华航飞机抵达台北桃园机场,机内载有秦陵兵马俑、满城汉墓金缕玉衣等在内的110件大陆珍贵文物。它们从陕西、河北等地先汇集北京,再取道香港抵达台湾。

随着飞机的抵达,一场以兵马俑和金缕玉衣为主题的“大陆古物珍宝展”,于当年12月5日在台北外双溪的玉山庄艺术馆开幕。两岸文物界隔绝40余年后的这一“破冰之旅”,揭开了两岸文物交流的新篇章。展览持续了6个月,轰动一时,共吸引了38万人次的台湾同胞前来观展,还包括张学良夫妇、蒋纬国、李焕、郝伯村、吴伯雄、辜振甫等台湾名流。通过这次展览,台湾同胞对中华文物的博大精深和对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有利于消除两岸社会的隔阂,增进两岸人民的情谊。而当时的展览题词“中华文物放光彩,两岸交流开新页”就很好地表达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

在两岸相互敌对的年代,台湾当局管大陆地区的文物叫“逆产”,而大陆则称1949年文物迁台为“劫掠”。

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台湾文化界人士呼吁当局立即修改有关规定,放行大陆珍宝到台湾展出。随后,在两岸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台当局于1992年通过“大陆地区物品管理办法修正案”,放行大陆文物赴台展出。当年10月,“大陆古物珍宝展”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台湾承办单位为展望基金会。

这时,国家文物局召集有关专家讨论选什么珍宝去台湾,当年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任职的许青松便是其中之一。经过谈论,最后大家一致通过,把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的文物,作为此次赴台参展的重点文物。

“之所以选择这两部分文物,是因为它们最符合这次展览的定位——1949年以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最具观赏价值的传世珍宝。”许青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在这次赴台文物展中,我们从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调集了包括将军俑、士兵俑和战马俑在内的10尊陶俑,通过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集了中山靖王金缕玉衣以及长信宫灯等重要出土文物。”

通过这次展览,大陆文物专家与台湾文物界一些重量级人物建立了友情与信任,为今后两岸文物交流埋下伏笔。

 

民间文物交流逐渐兴起

一次破冰的文物之旅,让当时岛内“文化寻根热”持续兴起,在此热度上,两岸文物界趁势打铁,又进行了一波交流。

199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合作编撰,并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和香港商务印书馆共同出版的大型精美图册《国宝荟萃》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大陆首发式。

199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台湾鸿禧美术馆联合举办“鸿禧集珍特展”,这是台湾美术馆第一次与大陆博物馆合作携文物到大陆展出,在两岸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1998年,“西汉南越王墓文物特展”在台北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大陆出土文物在台湾历史博物馆首次展出,是两岸文物交流的一大盛事。

1999年,台湾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者参访团先后考察访问了上海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厂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

在2000年之前,这一时代的两岸文物交流,还处于试水阶段,规模并没有完全起来。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中华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长黄光男表示,相较于大陆各个省博、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各地的小型博物馆在这个阶段,与大陆的交流更为热络。

而从2000年到2007年,是两岸交流最为曲折的8年,但黄光男表示,在这一阶段,两岸文物交流与合作反而呈现多渠道、多方位的发展态势,官方层面的两岸文物交流日趋增多。

200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合作,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龙文化特展——中国历代龙文物精品特展”。

200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张大千绘画艺术回顾展”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开幕,这是台湾的公藏艺术品第一次赴大陆展出,也是两岸文物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

2006年,大陆第一个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台湾台南文化局局长许耿修一行访问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并特邀该馆参加2007年台南举办的郑成功文物展。

 

2009年10月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60年来首度合办的展览“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预展。


官方交往出现加速势头

时间进入2008年,马英九上台,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于是,两岸开始了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2008年,有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大三通’的开启,这为两岸文物交流带来更多交通上的便利。”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王辉告诉《台海》记者,由“大三通”开启所形成的两岸大交流大交往的风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两岸文物交流与合作日渐走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并取得实质性推进,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

两岸文物交流日益频繁。两岸的故宫博物院无疑最受关注。也正是在2008年之后,两岸故宫博物院有了最为深入的交流合作,在他们的牵头下,两岸文物合璧展览不断涌现,让普通民众能一览顶级文物的风采。

2008年,时任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一行20人抵达台北,参加“承先启后,再造辉煌——第一届海峡两岸南系古建艺术学术研讨会”,并拜会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就两岸文物交流与合作交换意见。这是两岸重新开放交流以来,大陆文物界来台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访问团。访问团成员包括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福建、浙江、广东、新疆、安徽五省区文物局负责人。

2009年2月,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率团访京,两岸双方达成9项合作共识。同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正式揭幕,246件参展文物中,有37件借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两岸故宫藏品相隔六十载再相聚,引起轰动。

“那个时候,我们与上海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也有密集交流,学术合作、人员互访及文创经验分享等活动成效和影响甚巨。”周功鑫说。

2010年6月5日,集合大陆32个博物馆146件珍贵文物的“英雄再起——大三国特展”在台湾历史博物馆登场,所展出的文物自东汉跨越至明清两代,展出时长为3个月。

2009年10月6日,在“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开幕记者会上,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右)和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左)互赠两院合作出版物《藏文龙藏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2011年,轰动两岸,至今为止参展文物等级最高的两岸文物合展正式登场。6月1日,《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演,浙江省博物馆藏《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无用师卷》分离360年后首度合展,产生的影响已不止于两岸文化圈,更受到国际文化界高度关注。在王辉看来,这次展出,不单单是两岸文物界或者文化界的成就,更是整个两岸交流过程中,值得被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环。“也正是由此开始,两岸文物各种‘合璧’‘重聚’不断被促成,为两岸同胞奉上难得一见的文化飨宴。”

2012年10月,“商王武丁与后妇好”殷商盛世文化艺术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分藏于台湾和大陆的武丁王陵文物和他的妻子妇好墓文物,首次合璧展出。台湾媒体用“跨越三千年的爱情”,道出两岸殷墟研究的情与缘。

2016年1月19日,两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展览汇聚了两岸多家文博考古机构提供的代表性唐三彩文物45件(组),其中包括台北历史博物馆的10件(组)。这是两岸南迁文物66年来首次在大陆聚首。

同年5月7日,“秦·俑——秦文化与兵马俑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盛大开幕。这一特展为台湾历年来展出规格最高的展览之一,一共189组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占总展品70%以上。这些文物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9个博物馆、考古单位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馆藏珍品中精选而来。

同样在2016年,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携其捐赠的北齐佛首造像抵达北京。此次回归的佛首造像原供奉于河北省灵寿县幽居寺,上世纪90年代被盗并流失海外。2014年星云大师获信众捐赠佛首造像,2015年5月佛首佛身在台湾佛光山寺合璧,2016年3月1日后入藏河北博物院。

“可惜的是,2016年的几次两岸文物重要联展,就像烟花最后的绚烂。从此时起,两岸文物往来互动合展基本止步。在民进党当局的打压下,两岸文物界交流开始进入漫长的停滞阶段。”王辉说。

 2012年10月,“商王武丁与后妇好”殷商盛世文化艺术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2016年5月7日,“秦·俑——秦文化与兵马俑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盛大开幕,这一特展为台湾历年来展出规格最高的展览之一。

赴台容易登陆难

尽管这几年间,两岸文物的交流变少,但30年来,两岸文物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领域不断延伸,沟通愈加密切,社会反响愈加热烈,成果丰硕。

王辉指出,首先,两岸文物交流开辟两岸人员交流新渠道,两岸文博界各领域、各界别的人员往来规模不断扩大,交流内容不断深化。比如,2009年,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欣森院长和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周功鑫院长成功实现两岸故宫院长之间的首次互访,开启两岸故宫高层60年来首次正式交流的大门。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项目,推动建立实质性交往,为两岸同胞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台北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南郑成功纪念馆和延平郡王祠与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台湾“国父纪念馆”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之间加强人员互访、交流资料、合办展览、互邀参加对方相关活动等。

其次,通过文物交流,两岸文博界共同组织一系列文物保护考察活动。两岸文博机构互派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学术讲座、授课教习、兼职研究和学者研修,推动两岸双向文物学术交流的深入和实质合作的互动。

但纵观30年来的两岸文物交流,不难发现,问题还是不少。其中,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大陆文物赴台参展容易,而台湾当地文物登陆参展极为困难的问题。

“去细数一下这么多年来,两岸的文物交流活动。可以很容易看出,我们这边文物过去参展的活动占大头,即便岛内文物过来,也都是一些非官方博物馆的收藏。‘国宝级’的一件都没有。”王辉说。

对此,周功鑫指出,在台湾,文物外展有明确规定,凡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台湾办展览,当地必须要有司法免扣押文物法,以确保不扣留来自台湾的展出文物。但大陆目前还没有相关条款规定,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都不能到大陆参展。“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等、不合理的,也不符合两岸民众对文化交流的愿望。”周功鑫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富春山居图》合璧那次,台湾方面就表示,如果文物到大陆展览,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坚持要使用所谓“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名称,二是希望大陆订立文物“司法免扣押”条款。

王辉告诉记者,所谓文物“司法免扣押条款”,主要是保障拥有争议文物的博物馆,在相关文物赴外展出时,不会受到司法追诉或扣押,确保外借文物“有借有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70多万件文物,绝大部分是从大陆运去的,但大陆至今未制订“司法免扣押”条款,台湾方面担心文物登陆展出,可能遭到扣押,一去不返。

其实,早在2008年11月底,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访问台湾时就公开表示:“回大陆展览的文物不涉及所有权和保管地点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明确表明,回大陆展出的台湾文物不会被扣押。

再从法律上讲,虽然大陆没有关于文物“司法免扣押”的条款,但海关法律规定,所有境外(包括港澳台)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的货物(包括文物),必须在海关如数清点清楚,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交流任务,并如数运出海关,一件不能留下。

即便这样,目前台湾方面还是难以做到将珍宝文物送到大陆来展出。“以前国民党‘执政’时,他们不敢开这个口,担心受到民进党的批评,影响选票。如今,民进党上台,更是不会同意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登陆这一方面,采访中,周功鑫还是抱着不太乐观的态度。

而在王辉看来,这一愿望还是有实现机会的,“两岸可以通过官方渠道,签署有关的两岸文化交流协议,明确文物交换展出的保障问题等。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依靠两岸政治家的智慧和民众的诚意,总有变通的可能。”

珍藏于两岸的文物同属于中华民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岸文物将可以无阻碍地相互交流、展览。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