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跨过海峡来教书 探访福建高等学府里的台籍教师

来源: 2021-12-02 17:23

文/《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在厦台湾教师参加新春花艺课。图/陈成沛

台湾少子化冲击台湾高教,不少大学合并、停招甚至停办,让原已僧多粥少的大学教职变得少之又少,台媒直言:“流浪教师”满街跑。此时,大陆各省市延伸惠台政策,纷纷向台湾教师招手,如福建,对于引进台籍博士在政策上支持,尤其是2018“惠台31条政策”的推出,为台籍教师西进大陆高校任教创造极佳的工作保障条件,让西进成为一股风潮,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就有330多位优秀的台湾全职教师来闽任教,可以看出福建对于台籍教师的磁吸力有多强。在新冠疫情之前,在福建的台籍教师人数一度增长到七八百位,其中,厦门市在编台湾教师139人。《台海》杂志记者探访福建高等学府里的台籍教师,接受采访的每一位台籍教师无不认为,台师西进已是阻挡不了的趋势。


在他乡找到故乡

高嘉骏是第一位被大陆高校录用为事业单位在编的台湾人。2009年7月,来自台湾桃园县的他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签订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成为该校一名编内大学教师。高嘉骏会成为大陆“体制内人”,得益于当年度福建省出台的一项政策:取得大陆高校硕士以上学位的台生,可应聘福建省内的事业单位。

祖籍山东的高嘉骏有一个中医梦,而中医的“根”在祖国大陆,故从1996年开始,他先后在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了中医系列教育,2007年,高嘉骏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并取得大陆中医师执业医师资格。由于台湾不承认大陆的学历,高嘉骏在台湾无法考行医执照,而在大陆,医院和学校大多是事业单位,没有雇佣台湾居民的经历。毕业后的高嘉骏一度进退维谷,只能在私人诊所工作。转机发生在2009年。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赋予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紧接着,福建省人事厅、省台办等五部门2009年5月出台了“46号文”,文件指出取得大陆高校硕士以上学位的台生,可应聘福建省内的事业单位。就这样,时年36岁、符合条件的高嘉骏,无意中成为“进入大陆事业单位第一人”。虽然经历了这么多曲折,但高嘉骏依然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在这一阶段,他成为媒体的“宠儿”。

以外聘教授的身份加入闽南师范大学,台籍教师施沛琳是另一位幸运儿,她在这里感受到了强烈的成就感。就在2021年9月10日上午,在福州市举行的福建省庆祝2021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施沛琳获得“福建省第六届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称号,是福建省授予人民教师的最高荣誉,荣膺称号的施沛琳在朋友圈写下心声:“万分感恩的心,让湾湾退休媒体人有这样一个美好温馨的教书育人平台。”

施沛琳教授曾是台湾岛内的一名媒体人,供职台湾《联合报》长达25年,施沛琳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祖籍地是泉州晋江,退休之后,她选择到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学业后,施沛琳的大陆生活并未因此结束,在导师的推荐下,于2012年8月起执教于闽南师范大学,教授闽台闽南民歌、闽台闽南戏曲、闽台闽南电影等课程,同时开设公选课。对她本人来说,来福建是来对了,不仅找到了下半生的好归宿,还越活越精彩。

记者时常在海峡论坛、有关闽南文化活动的场合见到施沛琳,她总会戴着蝴蝶结或者帽子形状的头饰,一个背包,一个单反相机随身带。当然,更常见到她的“孟孟”系列。“孟孟”是施沛琳的笔名,教书的过程中,她重拾自己的老本行,通过《孟孟走漳州》《孟孟走宝岛》《孟孟走天涯》等一系列专栏,重新以记者的视角,记录她行走两岸所看到的风土人情。“只要是我没见过的,我都觉得很新鲜,只要有涉台名人的地方,我都感兴趣。”有趣的是,因为常年走街串巷做课题研究,她甚至比漳州人更了解漳州,人送外号“漳州一姐”。

这些年在闽南师范大学任教,施沛琳取得了很多学术研究成果。她的课题《台湾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获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立项资助。在当时,台胞拿到该立项资助比较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对大学教师来说,科研能力是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而科研能力的体现,除了自己所发表的文章和专著外,另一个就要看是否有国家级课题。而国家级课题,又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最为人所认可。就厦门大学教师来说,要评上教授,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一些高校甚至连评副教授都有此要求。

在2018年之前,于台湾老师而言,申请国家社科基金是一个心心念念的梦,直到中央出台了“惠台31条措施”,其中第15条规定,台湾同胞可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春风化雨显真情,落实承诺暖人心。2018年,有58位台籍教师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其中厦大占了其中的十分之一。一位曾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的台籍教师直言:“如果能拿到国家科研项目,这是一种认可,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一个人身份的认同,这其实还蛮重要的。”


01>越来越多的台湾博士主动选择西进,到有着相同文化背景、迅速崛起的大陆任教,人数近千人。2021年7月19日,第六届大陆任教台湾教师座谈会在福建举办,数十名台籍教师参会。图/王宇

02>台籍教师施沛琳在闽南师范大学执教近十年,今年9月获得“福建省第六届杰出人民教师”荣誉称号。



登陆三部曲

若问福建哪间高校的台籍教师最多,绝对有闽南师范大学一席之位。2021年7月19日,由全国台联、闽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与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暨第六届大陆任教台湾教师座谈会在福建漳州举办。在这场座谈会上,百余位两岸教育界专家学者共商共议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闽南师范大学台籍副教授李姿莹受邀参加了座谈会,李姿莹是高雄人,因为爱情,2018年来到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而后扎根于此。

择一座城,爱一个人,情投意合一家亲。同李姿莹一样,厦门大学台籍助理教授邱士杰也是因为爱情,成为“台配”而来到福建工作,甚至还作为“陆台配”的代表参与海峡论坛的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座谈会。邱士杰到厦大教书后不久,许多在台湾各大高校的同专业学弟学妹都来向他取经,因为历史系毕业在台湾岛内找份心仪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在为他们答疑解惑时,邱士杰常常半开玩笑地说,想来大陆工作生活,先娶(嫁)个大陆人吧!

走近台籍教师,你会发现他们当中更多的是只身西进的。华侨大学台籍副教授萧宗志生长在台湾彰化,博士毕业后在导师的推荐下,西进寻找机会。彼时,萧宗志还没有成家立业,加上家中排行第二,没有后顾之忧,便单枪匹马来到福建。很快,萧宗志通过了华侨大学的初试与复试。回想这段经历,萧宗志表示到华侨大学发展的驱动力,完全是出自对学术的热忱。在教学过程中,萧宗志极为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给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从2013年至2021年,萧宗志科创成绩硕果累累,累计获奖65项,在学生眼中,他是“明星老师”,获得过优秀班主任、年度考核优秀人员等一系列荣誉,2019年他还被评为厦门市优秀教师。

在带领学生外出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大陆的市场环境让萧宗志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尤其是自2015年起,大陆掀起“双创”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在这个契机下,萧宗志于2016年在厦门创办公司,依托VR技术、动画技术闯大陆。“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创意,我们尽量要有一些新的亮点,说实在的,我们做这个比较辛苦,因为它毕竟不是刚需产品,所以,我们还在努力,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萧宗志一边教学,一边创业,忙碌而充实,在他看来,虽然很忙,但忙得有意思!在忙碌中,他也渐渐习惯在厦门的生活,尽管工作室里只有他一人是台湾人,但因为与大陆同事相处融洽,他并不感到孤单。

采访中,有台籍教师分析说,台湾的博士若有西进打算,最好在就读博士期间就要多来大陆进行访学交流,评估自己是否适应大陆的生活和职场环境。


为何争相登陆任教

台籍教师为何争相到大陆任教?“这里好啊!”不少台籍教师给出的答案,高度一致。台籍教师西进福建大学寻求工作机会,不只为了谋职,更谋求稳定,不少年轻人盼能被纳编,相比之下,年长者,尤其是有一定经历的,则较为随意,在他们看来,签合同是很正常的。

“我是签合同的,我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合同工。”在施沛琳看来,纳编意味着与大陆老师同等待遇,薪水待遇另当别论,可是,以她的年纪来说,就得退休,除非是返聘,所以,在她看来,没有纳编也挺好。

在外界印象中,编制内工作较有保障,但闽江学院台籍副教授李允中认为,唯才是用的合约制同样深具吸引力。一些高校为了升本、吸引生源,愿意开出较高薪资吸引台湾老师,相应地,在学术上,校方也会要求台湾老师多发文章,例如在3年内发表3~4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李允中坦言,确实有一些台籍教师因为不达标,校方选择不续聘。

曾在福州高校任教的台籍教师李孟修,对在闽台籍高校教师做过一份工作满意度与留任意愿研究,除了针对在闽台籍教师进行访谈外,还收集了在闽台籍高校教师214份有效问卷。李孟修发现,在闽台籍高校教师整体留任意愿高于平均值,展现高度留任意愿;对于台籍教师留任意愿有直接影响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薪资待遇、人际关系、个人才能发展、高校发展前景;台籍高校教师最满意的是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以及与同事相处的情形;台籍高校教师较不满意的是升迁制度,及对获得的薪资与工作量相比。

言及薪资,一位不愿具名的台湾老师表示,首先要先区分一般重点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区别,重点高校的薪资待遇比照本地大陆老师的,没有特别落差,待遇有逐年提升;普通高校、民办高校为了升本、吸引生源,需要较为强大的师资阵容,拥有博士学历的台籍教师受到欢迎,开出的薪资也比较有吸引力,月薪收入一般在1.5万元至2万元左右,除了本薪以外,有些学校也会以安家费或科研启动费等名目提供补贴。

而像厦门大学等“985”“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由于平台起点高,是面向全世界招聘老师的,招收人才时要跟全球竞争,不会因为是台胞而有特别优惠,所以进入这些学校的台湾老师并没有很多。据了解,目前厦门大学有20多位台籍教师。

台籍教师队伍在构成上明显地呈现出男教师多于女教师的情形。“放眼望去,比例上,男老师确实居多。男女比例差与专业有关,如果是在文科,女性居多,如果是工科、商科则男性居多。”施沛琳进一步补充说,如果在台湾有家有眷,一般女老师不会轻易选择西进。单身的施沛琳不存在这个问题,她的两个女儿已过了三十而立的年纪,不需要操心,她比较牵挂家中的老母亲,故而,她很早就训练母亲如何使用微信,每晚八九点,回到宿舍后,施沛琳都要与母亲打视频电话,只有这样才安心。

能说会道的李允中聊起父母,也是有点唏嘘,父母年纪有点大了。但因为自己平日里经常往外跑,父母对他登陆发展倒是蛮支持的。在西进任教之前,李允中曾任台湾亚太创意技术学院执行长,台湾逢甲大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文藻外语大学英语讲师,放弃在台湾的教职工作来到福建,李允中没有不舍。他告诉记者,自己祖籍湖北,在台湾,父亲属于“外省人”,系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自己当过台商,大陆朋友多,也向往到大陆发展。2018年,福建出台了惠台政策,因缘际会之下,一位记者朋友告诉他,福建高校到台湾招聘台籍教师,李允中决定前去试一试。他本科就读于台湾大学,博士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政府与国际事务学院,简历亮眼,为人亲和,讲话风趣,就这样,李允中牵手闽江大学,想在这里贡献一份力量。

在福州,李允中并不寂寞,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前辈。在这里,李允中邂逅了曾任台湾逢甲大学校长特别助理马彦彬,马彦彬2017年跨海来到福州阳光学院任教,教书育人做学问的间隙不忘参与乡创乡建,获过2021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李允中曾参加过台中市议员选举,来到福州,他遇到“同行”唐国泰,唐国泰曾任马英九中部办公室副执行长兼发言人,系台湾政治大学资讯管理博士,2019年9月任职福建工程学院。除了他乡遇故知,李允中总是尽量把自己掌握的资讯告诉身边的台湾朋友们,他盼更多台籍教师西进找到舞台。

李允中说,台湾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学生少了,教师的工作机会自然也跟着少了,加上台湾各单位招募的博士皆以具有美国、英国等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反观台湾培养的本土博士就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了。在他看来,到大陆找教职不失为一条好出路。言及在福州的工作生活和台湾有什么明显差别,李允中表示,最大的差别是这里的高校重视教学纪律,在生活上,李允中最满意的是第三方支付发达,生活便利。

 

01>台籍教师走进古田会议会址。图/王宇

02>台籍教师参观两岸同根开台文化展示馆。


越交流越融入

在新冠疫情之前,在福建的台籍教师人数一度增长到七八百位,疫情之后,有所回落,主要原因有三个:一部分台籍教师因为薪资待遇、个人才能发展、高校发展前景等原因,跳槽到其他省份的高校;一部分老师因为合同到期(尤其是2018年入职的台籍教师,正好赶上三年期满的时间节点),没有被续签;也有一部分老师考虑到疫情尚未结束,往返都要接受隔离,加上台湾当局的横加阻挠,停下了西进的脚步。

不过,记者从高校人才网、博士人才网等网站了解到,台湾教师西进热情依旧高,但大陆高校招募的标准愈来愈高。另一边,根据台湾教育部门今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台大学学生人数(含硕博士生),10年前是135.2万,今年开学后人数预估为117.7万,来到2029年时,将仅剩97.6万,仅仅8年便锐减超过20万,届时恐怕有40所学校面临倒闭危机、超过7600名教师恐怕将失业。本就十分狭小的缺额显得更加拥挤,可以预见,未来,台籍教师西进大陆恐怕只会越来越频繁发生。

台湾教师西进热情高,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引进来”的热情也高,积极释出教职缺,力邀台籍教师。2021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据规划,福建将力争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3000名;并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继续实施台湾全职教师引进计划,积极吸引台湾高校高层次人才来闽工作;2023年,新增5~10个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建设3~5个职业教育闽台合作实训基地。规划还特别指出,将支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福建师范大学建设“台湾历史与文化数字博物馆”,闽南师范大学建设“两岸教育文化融合发展实践基地”,以打造高等教育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

福建师范大学台籍教师陈昭志把在大陆高校任教的台湾教师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扎根型、流动型、高起点型和安稳型。在他看来,要促进台湾教师在大陆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让绝大部分人都能转型为扎根型人才,而这就需要涉台部门、所在高校和老师自己要清楚台湾教师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三方共同发力让台湾教师在大陆安居乐业。

2010年入职厦门大学的陈老师,根据自己十多年来登陆求学、西进执教的切身感受,归纳出“SOS”原则——Skill(技能)、Open(开放)、Share(分享),支招西进的台籍教师。展开来讲,即首先要有一技之长,要不断潜心提升专业能力;其次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放低“架子”,不要老是端着“台湾人才”的架子;最后要相互分享,千万不要自我封闭,只有越交流,才会越容易融入。


 

闽江学院台籍副教授李允中(中)2018年来到福州工作,其教学风格自然亲切、风趣幽默,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台湾教师西进热情高,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引进来”的热情也高,积极释出教职缺,力邀台籍教师。2021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指出,2021年起至2025年,福建将继续实施台湾全职教师引进计划,积极吸引台湾高校高层次人才来闽工作。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