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鹭潮•鼓浪屿美院: 重塑“艺术之岛”

来源: 2022-11-24 11:09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图/鹭潮·鼓浪屿美院提供


鼓浪屿长久以来“东热西冷”:慕名而来的游客总是自发地涌向保留了大量历史风貌建筑及众多知名景点汇聚的东面,相较之下,生活感更浓厚的西面自然显得安静。伴随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旧校区的改造提升,相信人们会逐渐发现鼓浪屿西面的魅力。


自2010年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外迁,植物在此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周遭陷入长久的寂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2017年,福州大学与建发集团签订了旧校区共建协议,由联发集团负责项目运营,这座沉寂多年的校园迎来了新机遇。

01>02>鼓浪屿校区的原礼堂内部经改造后成立先锋剧场。



01>02>鼓浪屿校区内原礼堂外观基本保持原来风貌,只是据安全性和使用性考量,改造了屋顶及更换窗户。


被时光掩埋的校园

杂草丛生,高大树木投下的灰影,令这里的生态充满了自然的野性;野生三角梅的藤蔓,疯狂地寻找任何可攀附的东西,连二十多米高的盆架子都未能幸免;从灌木丛里跳出的野猫,好奇地张望着,瞳孔中倒映出一座座空荡荡的建筑。2018年初,陈养坤以鹭潮·鼓浪屿美院总经理的身份,带领团队来到鹭潮·鼓浪屿美院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景,为此他们花了三年的时间对旧校区进行大扫除,他说道:“除了抢救那些被藤蔓植物缠绕、被白蚁啃食的树,还要清理因台风造成的各种残枝败叶、迁校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以及日积月累下来的各种垃圾等,前前后后运走了六千多趟板车的垃圾。”

好不容易清理出两三间教室做办公室,又时常遭遇“不速之客”:除了野猫和野狗,他们还专门请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抓过各种蛇,校区里蚊虫非常多,一天下来往往就被叮得满头包。陈养坤表示,对鼓浪屿校区的改造虽然辛苦,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福大厦工艺毕业的师生校友回来,看到校园现在的样子都感慨万千,也很感谢和认可我们为这里所投入的精心和努力。”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七十年的办校生涯,培养了不计其数的工艺美术人才,它自身的艺术积淀和人文底蕴同样深刻影响了鼓浪屿。当完成环境整治之后,如何对其建筑空间进行活化利用,是陈养坤及团队所面临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保护和活化本就是一体,将二者分开来谈,所谓的保护就是一个伪命题。”

陈养坤曾见过不少本末倒置的修缮,“坦白说,就是把原来的建筑修得面目全非”,归根结底是不曾真正理解老建筑本身的特质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继而出现一些流于表面的活化及创新,据他以往参与城市更新及文创产业项目的经验,没有立足于传承之上的创新,往往就是噱头罢了,对于要进行活化利用的对象,必须先对其所承载的文化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举例说,我们谈及鼓浪屿的文化遗产,看得见的历史风貌建筑,属于有形的资产;无形的资产,就是好几代鼓浪屿人,在这方土地上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性的生活方式。”

因此,在鼓浪屿申遗成功后,鼓浪屿旧校区被赋予“让文化重回鼓浪屿,用艺术重塑鼓浪屿”的使命,正是基于这样的主题,陈养坤及团队着力于对新生的鹭潮·鼓浪屿美院进行文化提升和艺术重塑,目标是将其打造为匹配世遗高度的“以艺术为主题的国际化复合型文旅生态圈”。

 


左>鼓浪屿校区内原大专女生宿舍、校办工厂经改造后成了颇具设计感的艺墅。

右>鼓浪屿校区内原艺空间经改造后将作为艺文生活馆使用。

鼓浪屿校区内原食堂经改造后成了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图/曾天培


灌注艺术的“活水”

鹭潮·鼓浪屿美院的提升重塑,必然是由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团队协力合作。鹭潮·鼓浪屿美院副总经理黄启勇曾经是一名旅行博主,他说:“我学生时代还想报考厦工艺,后因缘际会擦身而过。2017年因为联发正在筹建这个项目,陈养坤总经理知道我学过美术,还做过自媒体,就建议我一起参与。”据他介绍,遵照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规定,鼓浪屿岛上历史风貌建筑的外形都不能改变,必须保留其原状,且不能随便拆除原有建筑。因此,他们对旧校区内的建筑外观仅做修缮工作,同时考虑到日后的使用率,针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设计改造。

“我们刚接手项目时,没有任何关于美院校区原来的设计图纸,而且旧的地下管线都不能用了,像排水道、电线、水管等都是重新进行规划和铺设的。”黄启勇说,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美院的历史文化,他们在整理校区内的建筑时,只要是还能使用的构件都不会轻易替换,连教室里已经失去功用的黑板都留下来,“我们主要是在整体上进行把控,具体的改造交给专业设计团队执行,我们的要求就是,保留下这个地方的文化基因及时光印记。”

为此,他们邀请了在城市更新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CCDI悉地国际对鹭潮·鼓浪屿美院进行整体规划,从规划布局图可以看出,整个园区以艺术为主轴,划分出开展不同艺术体验的空间,譬如艺术展厅、先锋剧场、艺术工作室、艺术实验场、艺术研修学院、艺术商店还有为艺术创作者及艺术生提供的宿舍等。“我们结合园区的现状进行功能划分,比如,写生基地原址就是一个荒坡,我们通过绿化将其变成一个山体公园,适合开展写生;原学生宿舍我们还是将它作为住宿空间,只不过考虑到舒适度,在设备上做了升级;如果按照功能规划,肯定是将原教室之间打通更方便我们洽谈招商的业态,但是我们选择保留原教室的大小,没有拆除建筑内部的结构。”鹭潮·鼓浪屿美院现任总经理林入介绍道。

如何选择入驻鹭潮·鼓浪屿美院的新业态,陈养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他说:“把美院校区比作一片土地,现在我们把土地改良好,下一步就要考虑希望它能长出什么,以此选择匹配的种子。”基于打造以艺术为主题的国际文旅生态圈的定位,运营团队更倾向主打艺术体验、美育培训以及艺术类型的消费体验的业态,林入介绍说:“虽然目前受疫情影响,我们原先规划的国际性艺术交流会相应减少,但在招商业态这方面,我们还是遵照原先的定位,与契合的业态洽谈。”目前陆续进驻园区的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鼓浪屿世青艺术教育、1/2咖啡以及青普文化行馆就十分契合,同时它们分别结合美院自身的艺术氛围及艺展资源,尝试开展更多艺术相关的活动。

 

1992年,工艺美术学院的新生入学场景。

作为鼓浪屿钢琴艺术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在鹭潮·鼓浪屿美院举行的黑白格市集,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鹭潮·鼓浪屿美院策划了岛屿重回计划,并在改造后的校区前广场举办岛屿玩咖市集。


召唤艺术的回归

2022年4月23日,在厦门人潮密集的SM城市广场的空中连廊,各种装置艺术、音乐、影像及水彩画引起来往市民的注意,在这场由鹭潮·鼓浪屿美院策划的“用艺术连接美好鼓浪屿·天桥艺术展”上,主办方还策划了“换一张船票,重回岛屿”活动。提起策划初衷,林入说:“厦门市民基本上是从轮渡码头坐船到鼓浪屿东面,美院在鼓浪屿的西面,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正确找到这里,所以,我们送的船票是从第一码头坐船到鼓浪屿西面的内厝澳码头。”

当时现场发放了八千张船票,最终有四千多人上岛,当他们走出内厝澳码头,沿着正前方一条绿荫夹道的道路步行约两分钟,“鹭潮鼓浪屿美院”的招牌,向人们预示着这个老艺院校区的重生:在原教学楼内举行的“守望的岛屿·艺术书展 ”“南方以南·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展”“视界·国际精品版画展”,在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叠层时空”开幕展、“切磋——当代艺术邀请展”,除了欣赏历史建筑风貌,丰富多彩的展览成了人们前往鼓浪屿的另一个重要理由。

在美院前广场举办的艺术市集,各种艺术装置、主题展览、音乐派对、创意创作等为人们打开了鼓浪屿的另一种玩法,同时为厦门市民的周末及节假日出行提供了新去处。园区内随处可见的雕塑作品时常引起来访者的好奇,这些出自早期学生之手的作品虽稍显稚嫩,但在改造提升过程中的鹭潮·鼓浪屿美院依然选择了保留,并重新对这些雕塑进行修缮和摆放——在园区打卡点之一的旋转楼梯,就在中央摆放了仰面躺在泳圈的雕塑造型,身旁草坪仿佛是一片海,这样的设计常常博得观者的会心一笑。

这些新潮事物不断在老建筑周围出现,过去与现代在同一空间交织,在林入看来,申遗成功之前,鼓浪屿本身就具备大的影响力,直至今日依然是十分热门的旅游景点,但不容忽视的是,那些年伴随旅游出现的扩张和改造,属于鼓浪屿真正的人文底蕴确实出现被削弱、淡化的危险,“我们也希望通过美院这个项目,慢慢找回充满人文艺术氛围的鼓浪屿。”她很清楚,让人文艺术重返岛屿并非一日之功,至少短期内是无法达成明显的效果,因此能够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鹭潮·鼓浪屿美院联合厦门美术家协会水彩画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两批近60位水彩画家重回鼓浪屿写生,举办了一场四组多位水彩画家共同笔绘创作,并精选39位水彩画家的81幅鼓浪屿主题水彩画作,以《水彩鼓浪屿》为主题,在美院内面向市民免费进行展出。

当画家在鼓浪屿不同地点取景写生,岛上居民经过时,总会停下来看几眼,特别高兴地对林入说:“我们好多年没看到这样的场景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她,“我想,不仅是本地人,这也是游客希望看到的鼓浪屿吧。”相信人们怀念的,除了从窗台传来的琴声,还有画家、学生背着画板行走在鼓浪屿街巷的画面,相信从鹭潮·鼓浪屿美院发散出去的“艺术效应”,会让这样的风景重现。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