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闽台植物缘

来源: 2023-06-25 14:53

文/《台海》杂志记者郑雯馨

厦门公园内常见的台湾相思树。图/林铭鸿


闽台两地因为相似的地理气候,生长的植被具有很多相似性,有许多树种得以引种,在新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许多已经在八闽大地上深深扎根的花草树木正是来自台胞、台企的推广,以引种为开端,海峡两岸由此展开了更广泛的交流以及合作。

厦门市民正在用手机记录下人行天桥上的三角梅。一些三角梅新品种在厦门的引种和培育,离不开台商和台农的助力。图/林铭鸿



论及闽台两地的亲缘,大体是由地理和人文关系所决定的,后者主要随着大批福建籍移民迁入台湾垦拓,中原文化亦随之在台湾传播开来,那些在台湾创立新家业的移民家族,往往用一本族谱连接起他们与故土的关系,谱系成为他们后代寻根问祖的依凭。从地理的角度论证闽台两地的关系,同样需要这样的“谱系”,譬如同样生长于福建和台湾的原生物种往往预示着两地在地理和地质上的关系。至于由人所推动的植物迁徙,即从古至今往来于闽台两地的植物引种历程,随着时间推移亦逐渐形成另一种论证闽台渊源的“谱系”。

 

台湾林本源庭院以榕树造景修建了榕荫大池,凸显了闽南古典园林造景的特色。图/图虫创意


从大陆到台湾

假如植物会说话,或许某些古老的蕨类植物会告诉你,大约中生代晚期台湾海峡还属于福建古陆的一部分,中新世末台湾海峡发生断裂,台湾才与大陆分离。据专家学者考证,台湾与大陆第四纪四次相连,四次分离,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地貌。厦门大学生物系副主任曾文彬在《浅析台湾植物区系》一文中提到:台湾的蕨类植物95属中,有72属与大陆相同,占75.8%;裸子植物16属中,与大陆相同的有15属,占93.8%;被子植物中的合瓣花植物,在294属中也有266属与大陆相同,占90.5%。在台湾与大陆共有的成分之中,古老的成分居多,如蕨类植物中的松叶兰属、原始莲座蕨属,裸子植物中的苏铁属、红豆杉属,被子植物中的枫香属、无患子属等。

还有一些共有植物是台湾海峡形成后,于更新世从陆桥通过,陆桥是指发端于东山岛,向东延伸到海峡中部的台湾浅滩,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至台湾西部的海底浅滩。更新世陆桥曾有4次长期露出海面,连接海峡两岸,不仅远古人类与动物往来于此,也成为两岸植物迁徙的通道,譬如更新世才出现化石的马齿苋科,应该就是从大陆通过陆桥迁移到台湾。

除了这种形式的植物引种,更多的大陆植物是经由移民带入台湾,尤其是明清之际大批福建籍移民迁入台湾,一开始为了谋生主要带去的是粮食种子或可食用的植物种子,后期陆续引入观赏植物,尤其是花卉。中国文化大学景观学系潘富俊教授在《台湾的植物文化》一书中,就提到了台湾在明清时期从大陆引进的植物:明末清初,从大陆引入台湾的水果类植物有桃、李、梅,花卉类植物有白玉兰、鹰爪花、月季、朱槿、茉莉等,美人蕉也是在这一时期被引入台湾的,可以想见应该是随郑成功来台的人所携带,或是从郑氏家族的商船贸易中所得。

至于清代引入台湾植物当中,出现了不少福建地区常见的乡土植物,譬如龙眼、枇杷、荔枝等,还有包括面包树、垂柳、杉木、乌桕、苹婆在内的树种,当中不少都颇具实用价值,乌桕就是重要的油料树种,种仁所榨的油可用于制作油漆、油墨等,杉木不仅可用于营造防风林,更是重要的木材,用于造船、筑屋、做家具。

这些从大陆带来的植物,有些还成为闽台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景,《闽台古典园林之植物景观配置调查研究》一文中提到,台湾林本源庭院以榕树造景修建了榕荫大池,清康熙年间,台湾府城四周遍植刺桐,“红刺桐花围郡邑”的景象令人想起同样有“刺桐城”美誉的泉州。偏爱在庭院内栽种果树也是闽台古典园林一个重要的特征,除了环境气候适宜,水果所蕴含的吉祥含义也是原因之一,龙眼代表生子如龙,苹婆代表平平安安,榕树则代表镇宅辟邪,这些说法都代表了闽台两地看重家族兴旺的愿望,伴随植物广泛运用逐渐形成独特的民俗,也是他们寄托于植物之上的文化共识。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与台湾相关科研机构在植物引种、培育等领域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在植物园内也有不少从台湾引种试种的植物。图/洪少葵

台湾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彭镜毅博士(右二)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专家进行交流。图/受访者提供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荣誉园长陈榕生(右)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丁友芳博士致力于闽台植物引种培育的交流。


台植美化鹭岛

与从大陆引进台湾的植物的模式相似,从台湾引进大陆的植物最初也是以经济作物为主,早在20世纪50年代,漳州就从台湾引进茶叶试种,之后陆续引进各种果树,尤其福州、泉州、漳州、厦门、莆田等地更是引进台湾新品种的重要阵地。20世纪80年代,陆续有台商自行带着台湾的种苗前往福建投资,除了将台湾许多优质水果带到福建栽种,一些优质的花卉种苗也出现其中,例如虎尾兰、蝴蝶兰、卡特兰等,以厦门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就经由一些在厦门设厂的台湾园艺公司,陆续引进台湾的园林植物。

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台企包括美格园艺公司,在同安开辟了一块苗木引种、驯化和推广基地,将很多台湾特色园林植物以及台湾培育的新品种引入厦门。还有在东孚建立苗木引种基地的吉利园艺公司,主要引进台湾及南亚景观植物,还将驯化成功的品种引入华东、华南地区。梅景园艺花卉公司的育苗基地主要设在漳浦,收集了亚洲、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数十种乔木、灌木种子,试种成功后推广到厦漳泉地区。

这些台企所引进的景观植物,不仅补充了厦门本地的园林植物库,为城市园林绿化的营造助力,同时丰富了厦门本地的植物资源。由此途径引入厦门栽培的园林植物种类多样,包含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乔木、棕榈类、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这些植物大多具备形态优美、花美、彩叶、速生等优点,根据各自特性被应用于厦门各城市绿化领域。

首先是分布于道路两旁的行道树,考虑到兼具遮阴、景观效果,人行道旁选用冠幅较宽的大乔木,至于机动车道还要考虑到不能遮挡视线,选用冠幅较小的小乔木或大灌木种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隔离带,诸如小叶榄仁、台湾栾树、腊肠树、印度紫檀、美人树等。其次是装扮城市的景观树,挑选的标准就是多彩缤纷,能够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无论是火红的火焰木、金黄的黄花风铃木、幽蓝的蓝花楹,还是造型独特的珊瑚刺桐、兰屿罗汉松、面包树,或孤植或大面积种植,都会成为城市中一抹别样的景致。

散落于厦门这座城市不同角落的公园、社区绿地等更多地采用绿篱植物和地被植物进行设计,常见的有紫云藤、东方紫金牛、马缨丹类、红草类,还有一些喜阴植物如巴西野牡丹、雪花木可以选择阳光不直射的地方或是树荫下种植。除了市政绿化,从台湾引进的植物也走进了厦门市民家中,譬如一些造型优美的灌木植物可以作为盆栽摆放在室内,兰屿肉桂、幌伞枫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有曾经引起巨大反响、至今依然热度不减的蝴蝶兰,这种来自台湾的观赏花卉已经成为厦门市民心中年花的热门候选,它由台企带入并培育出多种颜色的品种,为厦门的新年增添了多彩的节日氛围。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举行秋海棠主题的亲子研学活动,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秋海棠知识,并DIY制作秋海棠盆栽。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在开展秋海棠引种、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多次前往台湾调研,台湾相关机构给予了很多帮助。


两岸植物交流

尽管闽台两地气候相近,但从台湾引进的植物依然需要经过长期驯化和培育才能推广开来,而且有些原产自热带地区的植物对环境要求更高,养护的标准也更为苛刻。因此有些台企或台胞会将苗种交由专业机构进行试种,尤其与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交流最多,据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荣誉园长陈榕生回忆,早期一些从事园艺的台企不仅从台湾带来植物种苗,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的众多珍奇花草也令植物园众人感到好奇,“当时我们能用于采购的资金不多,但是看到一些厦门没有的植物,而且长得很好看的,我们都尽量买一些回来试种。”

而今在植物园各个园区内总能见到台湾植物的身影,比如在种植了约200多种特色植物的奇趣园内,好看又好吃的人心果格外引人注目,它原产于热带地区,1920年台湾从爪哇引进后,在嘉义、台南、云林均有种植,亦是嘉义特产。被引入厦门经过驯化后被运用于城市绿化。还有零星分散在植物园各个角落的台湾栾树,平时在游客眼中,它似乎与周围的高大乔木相差无几,待秋天来临,满树披针形淡黄色的花瓣迎风而动,因此它也被广泛种植在厦门街边,为这个季节感不太明显的城市增添浓浓秋意。

除了台企,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与台湾相关科研机构在植物引种、培育等领域亦保持了良好的交流。2010年,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开始进行秋海棠资源调查及引种研究,负责这一课题的丁友芳博士及其他科研人员曾多次前往台湾调研,当时台湾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彭镜毅研究员,在提供秋海棠活体植物方面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2014年,彭镜毅博士还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胡维新博士一同前往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参观,分享自己研究秋海棠的经验和体会,双方还确认了下一步继续开展科研合作,正因如此丁博士他们得以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开展大规模的秋海棠引种、培育工作,如今在秋海棠培育基地的大棚内,已经成功培育出数百种秋海棠,它们造型各异,有些主赏叶,有些主赏花,将陆续推广出去,为厦门城市景观添新景。

      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60余年的引种驯化史中,来自台湾的植物数不胜数,有些属于台湾原生种,有些属于台湾从世界各地引进后再被带到福建,还有些属于早期从大陆带去台湾后,在台湾培育出新品种后又推广到福建。这些引种途径折射出闽台两地渊源流长的交流史,科研人员在相互引种的过程中,不仅是为了丰富本地植物资源、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更能从中梳理闽台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