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隐形的危险,不容忽视的肠息肉疾病

来源: 2022-03-02 12:03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每个人身上几乎都会有一些痣,往往是由于表皮、真皮内黑素细胞增多而引起的皮肤表现。虽然无须“谈痣色变”,但一些长在比较特殊部位的痣或是黑斑,还是需要引起重视。厦门长庚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钟德金就曾经接诊过一位腹痛的年轻人,检查之后发现是由肠息肉所导致的肠套叠。特别的是,他的口唇和手指都有一些黑痣,他还提到自己的妹妹就是因为发生了肠梗阻,抢救不及时而去世的。结合种种情况,钟德金意识到,这位年轻人所患的是比较罕见的肠道息肉病——黑斑息肉综合征。 

 

罕见的遗传病

黑斑息肉综合征也叫PJ综合征,患病率为1/8000~1/200000,男女患病率相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钟德金介绍说:“这类患者有非常明显的外在特征,在嘴唇、指甲或脚掌周围有紫蓝色的黑斑。它的危险在于随着年岁增长,患胃肠道癌症和非胃肠道癌症,比如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疾病的风险会增加。假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容易引发急性肠梗阻,继而出现腹胀、腹泻甚至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最后肠子可能会胀破,导致患者因休克而死亡。”

黑斑息肉综合征的患者通常都存在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不仅在小肠,包括胃和结肠在内的整个胃肠道都有可能出现息肉,且大部分患者在10—30岁期间就可能出现症状。由于这类疾病无法根治,病患通常需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一旦出现比较大块或数量多的息肉,就要立即进行预防性的息肉切除治疗,减少肠套叠和肠梗阻这类情况的发生。病患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关注身体出现的一些变化,譬如出现腹泻、腹痛、便血、呕吐及贫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检查。  

除了这类较为罕见的黑斑息肉综合征,另有一些常见的肠息肉疾病也应该引起重视。医学上将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称为肠息肉,其属于异常生长的组织。早期由于对肠道影响较小,患者通常不会有特殊的自觉症状,例如便血或是出血,且一般为隐性出血;排便习惯改变,严重时甚至出现大量腹泻;比较少见的症状还包括间断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等。


肠息肉的诱因

临床上根据癌变的可能性,通常将肠息肉分为两种类型: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又可细分为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三类,属于容易发生癌变的类型;而非腺瘤性息肉一般属于良性的息肉,癌变风险比较小。

据钟德金介绍,近两三年来到厦门长庚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人群中,有关肠息肉或腺瘤相关的病症的检出率通常达到20%左右。患病人群数量的增多,一方面可能与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有关,从前检查不出来的一些微小病变,如今都能较早地察觉到;另一方面还是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改变息息相关,尤其是过多摄入精加工的肉制品而导致的肥胖,以及嗜烟酒等。对此,钟德金的建议是:首先从饮食上,注意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同时少吃油炸、腌制类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膳食纤维。他解释说:“因为肥胖是诱发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在日常饮食中以清淡为主更好,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约10%~20%就需要考虑减重。”此外,肠息肉的患者在饮食上更要注意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这是为了保护胃肠道黏膜。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降低肠息肉的发生乃至癌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根据自身身体条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也有一定的帮助。钟德金提醒,有烟瘾者尽可能戒烟,此外尽量避免喝烈性酒。他还提到目前有些研究指出便秘以及经常使用泻药,会增加患肠息肉疾病的风险,不过也有一些研究指出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因此这方面目前还处于有争议的阶段,有待更多的验证。


早筛查早治疗

但无论如何,预防肠息肉疾病的重中之重,还是以“早筛查,早治疗”的原则为准。一般而言,40岁以上的男性属于肠息肉疾病的高发人群,此外还包括肥胖、嗜酒及吸烟人群。肿瘤性息肉的形成还与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有关,因此家族成员中倘若有患此类疾病者,其余家庭成员患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也会高于其他人。据钟德金介绍,目前针对肠息肉的检查手段不少,最简单的就是大便隐血试验,假如显示为阳性,说明患结直肠癌风险较高。此外还有结肠镜检查,他建议男性40岁、女性45岁左右时将这一项加入体检中,“现在做的都是无痛胃肠镜,比起从前的侵入性检查,患者不会有痛苦的感觉,所以在我们国家这样的检查也是越来越普及了。”

针对肠息肉疾病的治疗,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通常非腺瘤性息肉的癌变风险较小,若是没有出血及对身体产生太大影响,一般不需要做特别的处理。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就需要进行积极的处理,处理之后的5-10年,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降低。一般治疗是指在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是激光及微波切除术,钟德金说:“现在这种治疗越来越成熟,就跟检查肠镜差不多,属于内镜微创。而且相较于从前,现在已经基本不再出现出血、穿孔的情况,总体上来说是很安全的小手术。”由此术后恢复也比较快,通常术后第三天就可以出院。

提到肠息肉疾病的复发率,钟德金表示,复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先进行息肉切除时没有切除干净,造成原位复发,不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另一种是异位的复发,尤其是那种家族遗传性息肉,复发的可能性比较高,只能经由常规检查来进行治疗。他打了一个比方:“好比如某座山上很容易长蘑菇,今年你可能在这里发现蘑菇,第二年它又在另一个地方冒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注意,一旦出现就把它处理掉,而且不要长出毒蘑菇。”在钟德金看来,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广结肠镜检查,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柳叶刀》曾经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表明随着结肠镜检查的人群增多,罹患结肠癌的风险也会大幅度降低。假如我们能够首先开展全人群的广泛筛查,一般十年之后,我们国家的患结肠癌的人群也会明显减少。” 因此提高公众自觉筛查的意识,包括结肠癌在内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早筛查得到更好的防治。


近两三年来,患肠息肉疾病的人群数量有所增多,一方面可能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有关,另一方面则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改变息息相关。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降低肠息肉的发生乃至癌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根据自身身体条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也有一定的帮助。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