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拯救“神兽”

来源: 2022-06-30 14:27

文/图 张由琼

仇全波的鼋保育基地里,一只刚出生的小鼋。


《西游记》中有描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一只神兽助他们渡过通天河。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现实中真的存在,只是比大熊猫更加濒危。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十多年没有发现野生鼋的踪迹,仅有6个人工圈养基地里人工养护了成体鼋13只。

2020年9月26日,在佛山潭黎水库,20只四龄、五龄的鼋从人工沙滩缓缓爬入水库,正式开始它们的野化适应性生活,它们身上倾注着仇全波一家几十年的心血。

35年前,四只“大甲鱼”意外来到仇家,从此就和仇家结下毕生的缘分,从老仇到儿子仇全波、仇胜波,它们一直生活在仇家的鱼塘里,长到近一米长,体重达80余斤。

2015年,仇全波找来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认定,“大甲鱼”原来是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鼋,也就是西游记里的那只神兽。

在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帮助下,母鼋开始上岸产蛋。在经历人工繁育的不断探索后,仇全波的鼋保育基地也进入规范化轨道,鼋的人工繁育成活率达到85%以上。目前该基地保有4只种鼋,800多只子一代,是全国最大鼋繁育保种基地。

      尽管近年来鼋人工繁殖技术有所突破,保护工作也取得进步,但仍存在自然栖息地受破坏严重、可人工辅助繁衍的成体鼋个体少、保种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低、民众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

2020年926日,全国首次鼋野化适应性保护活动在佛山高明潭黎水库举行,现场放着即将野放的20只四龄、五龄的鼋。

2020年926日清早,工作人员为即将举行的野放活动挑选最优鼋苗。

工作人员将鼋苗搬上运输船,每只鼋苗都用独立盒子装。

运输船向潭黎水库中央驶去,潭黎水库保留了纯自然的生态环境,有一块适合鼋繁育的沙滩。

手电筒照射下,一颗鼋卵在人工孵化下已初具雏形。

夜晚,仇全波看着水族缸里几只用于展示的小鼋。它们是整个仇家数十年的心血。

仇全波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洪孝友博士对4只种鼋的其中一只进行称重和量体长,为避免惊扰种鼋,检查一年只进行一次。


一只大鼋从池塘中浮起透气。鼋的个体最大可以长到近百公斤。


肇庆市广宁县, 1990年初在绥江流域建立了鼋自然保护区,由于早期非法采砂等人为活动频繁,导致这片水域已经十多年没有发现野生鼋的踪迹。一块沙滩上,仍留有各种垃圾。



用镜头记录希望与反思,见证观念的进步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台海》: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这一主题,持续了多久?

张由琼:拍摄这组作品是在2020年,一共进行了四次拍摄。当时我们正在制作“广东江河水”这一主题的系列影像,查找资料时了解到,现在几乎都见不到野生鼋的踪迹了,后来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一位教授那里得知,有个私人的鼋保育基地里有人工孵化的鼋,也就是本次拍摄对象仇全波一家。

第一趟拍摄大概在五六月份,拍到了小鼋破壳而出的那个瞬间;第二趟拍摄等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拍到大鼋从池塘浮起来呼吸的画面;第三趟在肇庆广宁,拍下了另一个鼋自然保护区周围水域的现状;第四次拍摄比较重要,记录了将人工孵化的、精心挑选的鼋苗野放的过程。完成这次拍摄后,今年我还计划大概到七八月左右,再去了解一下情况,若是还有野放的活动就继续跟进拍摄。


《台海》:拍摄过程中,您最深有感触的是哪些场景,当时的感受是?

张由琼: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20只鼋苗分别被装在独立的白色盒子里,整齐堆放在河边等待野放的那个场景吧。它们代表了希望——因为人工保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这些动物重新回到大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动物园里的动物那样被圈养。这些经专家鉴定后的优质鼋苗被送回大自然,最终它们的野化也许会失败,但成功的话就代表物种延续的可能,想到这些我还是会觉得激动。


《台海》:在选择参赛的照片时,您是如何衡量取舍的?

张由琼:首先野放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我挑选了展现野放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图片,此外我选择了小鼋破壳的那张照片,以及一张散落着垃圾的水域的照片——这里早期还能见到野生鼋的踪迹,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两张照片一方面展示了一种希望,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野生鼋这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依然严峻。


《台海》:针对这个类型的拍摄,您是否有自己的心得或经验?

张由琼:首要的是跟采访对象熟悉起来,才能更好地展开拍摄。拍小鼋破壳那张照片前,我就跟仇全波一家了解情况,比如大概什么时候有可能破壳,才能在合适的时间段赶到那里,拍下这个瞬间。此外,你要明白自己想要通过照片表达什么,对我而言,我拍摄这些动物主题大多跟当下的一些新闻事件是有关联的,比如港珠澳大桥的选线有一段经过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所以我去拍摄了白海豚主题,关注如何兼顾大桥建设与生态保护。所以我不是单纯拍摄野生动物,更多时候会寻找更具新闻感的镜头,与时下热点挂钩。


《台海》:关于濒危动物的拍摄,您希望向大众传达什么?

        张由琼:我觉得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同我们一样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物,如何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体现。当然,关于目前生物保护发展到何阶段,我不能因为自己报道了几个专题就贸然下定论,但是在我拍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人们的观念还是在不断进步的。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