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龙舟竞渡 两岸薪传

来源: 2022-07-01 16:12

集美龙舟池是陈嘉庚先生在1950年组织修建的,是大陆第一个龙舟竞技赛专用人工池,也是历年厦门端午赛龙舟的不二之选。图/王火炎




“一点龙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点天庭,吉星高照,两岸和平;三点龙鼻,社会和谐,万家幸福;四点口利,五福临门,大吉大利;五点龙角,祝“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圆满成功!“

6月3日,随着龙舟比赛传统“点睛仪式”的完成,“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在厦门市集美区盛大开幕。此次活动共吸引了两岸41支参赛队的千余名选手参加,其中大陆队伍24支、台胞队伍17支。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龙舟竞渡不仅是中华民族缅怀先贤的一项传统习俗,也是海峡两岸同胞血脉亲情的重要连接,承载着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此次,两天的龙舟赛与周边配套活动的举办,不仅让众多两岸民众感受端午民俗文化魅力,更感受到集美学村的百年底蕴和时代气息,感受厦门作为台胞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温馨与热情。

 

6月3日,随着龙舟比赛传统“点睛仪式”的完成,“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在厦门市集美区盛大开幕。图/王火炎


全力以赴  两岸同胞携手劈波斩浪

“两岸一起、全力以赴”。6月2日,龙舟赛预赛开赛前,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在龙舟池畔喊出了激愤人心的口号。联队的龙舟划手,来自台湾的青年玛莎告诉《台海》记者:“‘两岸一起、全力以赴’,意思就是,这支队伍是两岸青年一起,大家在同一条船上用全力向前划。”

玛莎说,在她的家乡台湾屏东,民众也非常重视端午节传统民俗活动,划龙舟、吃粽子,与大陆别无二致。但那时,她并不觉得端午节有趣。“这一次是自己身在其中,这种感觉太特别了!”玛莎激动地说道。

刚刚到大陆创业一年多的玛莎,此次是受到厦门台协的邀请报名参与比赛。虽然平时喜欢运动,但划龙舟对她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极其考验爆发力、耐力、协作性。然而,有机会和两岸的青年朋友们一起参赛,她说,大家同舟共济,训练过程也充满快乐。

玛莎所在的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一共有22名队员,正好一半来自台湾、一半来自大陆。他们中有的来自厦门大学,有的已经就业创业。经过一个月的练习,队员们不仅配合默契,也结下深厚友谊,并定下“要一起划15年”的约定。

“累了,同伴会鼓励我;进步了,同伴也不吝啬表扬。”联队里,厦门大学大一学生、来自台湾台中的邱楚芸说,两岸赛龙舟活动让她体验到竞技体育带来的成就感,更感受到两岸队友的相互关照与帮助,是一段宝贵的人生体验。

90后张馥薇在厦门就业,今年报名加入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队伍能冲进总决赛取得名次非常不易。”她说,“我是龙舟队的新队员,刚开始训练时,划桨的速度跟不上,比较气馁,队里的老队员一直鼓励我,划桨需要什么角度、如何用力等,手把手指导,也让我慢慢增强了信心。”张馥薇说。

两岸青年携手拼搏,在总决赛中,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最终夺得女子组第五名的好成绩。

和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一样,此次比赛中,不少龙舟队都是由两岸同胞共同组成,生动演绎“同舟共济”。

翔安台之缘龙舟队的领队、队长、鼓手都来自台湾。其中,鼓手陈圣当天身着汉服出现在赛场上。采访中,他表示,“赛龙舟本来就是祖国的传统民俗,我认为穿汉服参赛更能体现两岸一家亲。我希望以这种方式展示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海芋·台胞社工队的划手们跨越了“老中青”三代,是由厦门市集美区台胞社工服务中心号召,台胞、台青、台属社工和当地居民一起组成的一支女子龙舟队,大部分划手第一次参加龙舟赛。

其中,划手何惠菁是一名台胞社工。她说,队伍没有限制年龄报名,有一些年长的划手体力差一些,但仍勤奋地坚持练习,让人感动。“我们都是业余的,重在参与。”何惠菁坦言,能够参加龙舟赛是队伍中每一个台胞的心愿,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能闯入决赛对她们而言已是意外之喜。

聚融·两岸职工队的划手郑孟桓说:“两岸的端午习俗都有赛龙舟、包粽子这样的活动,以前我们在台湾都是在岸边看别人比赛,现在很开心有机会能在大陆参加这样的大型赛事。而且能够和大陆同胞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感觉更加有意义。”

厦门台协厦大台青联队最终夺得女子组第五名的好成绩。图/林志杰


参加龙舟比赛的台企建霖龙舟代表队。图/林志杰

比赛前,厦门大学台生(女)队相互加油鼓劲。图/林志杰


踊跃参赛  龙舟赛两岸影响力不断扩大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聚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

据清道光年间的《厦门志》记载,同安县境内古代已有龙舟竞渡,不过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很长时间没有再举办此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先生呼吁,要恢复龙舟竞渡这一民俗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此后,龙舟池上赛龙舟,成为厦门每年欢度端午佳节的传统盛景。

集美龙舟池,长800米,宽300米,是历年厦门端午赛龙舟的不二之选。集美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坚定介绍,集美龙舟池是陈嘉庚先生在1950年组织修建的,是大陆第一个龙舟竞技赛专用人工池。直到现在,大陆范围内的龙舟竞技赛专用人工池也比较少见。

2006年,为了突出对台特色,弘扬嘉庚精神,集美区组织了首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致力于以赛事弘扬嘉庚精神,密切两岸血脉联系,海峡两岸龙舟赛成为一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文体盛事。2008年,海峡两岸龙舟赛升格为国家级赛事。2010年,海峡两岸龙舟赛被国台办确定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重要项目。

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海峡两岸龙舟赛赛事规格不断提高、民俗特色不断彰显、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内涵不断拓展,成为推动两岸交流、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2008年我读本科时到厦门大学交流,就来龙舟池观看过龙舟赛了,当时场面非常震撼,没想到14年后,自己有机会能参与其中。”来自台北的罗鼎钧说,他们这支由26人组成的龙舟队伍,其中有20人是到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队伍之所以取名“厦门成功青年队”,就是寓意在厦门发展一定会成功,他们看好在大陆的发展前景。“我已经在大陆安家,娶妻生子。赛龙舟活动,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一家亲’。”

今年5月底,来自台湾台北的陈仰智得知龙舟赛即将举办的消息后,带着同事报名加入了集美大学海峡龙舟队。“我在大陆17年了,之前观看龙舟赛一直‘心痒痒’的,所以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44岁的陈仰智用“共襄盛举”形容这次参赛经历。为了准备这次龙舟比赛,陈仰智和队友每次训练时间长达4小时左右,他说:“训练很辛苦,第二天常常腰酸背痛,还受过伤,但和大家在一起很开心。”

虽然自己所在队伍未能进入决赛,但台湾青年李轩宇毫不气馁,“和自己比,我们不断在进步。”李轩宇说,队伍是今年新组建的,很多队员都是第一次划龙舟,刚开始练习时,大家不知道怎么配合,船还直打转,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训练,大家越来越默契了。“一次比一次划得好,明年我还要继续参赛,争取更好成绩。”

冠军队伍集美街道龙舟队的领队陈威龙在赛后也表示,很开心能和台湾同胞共同参与这次龙舟赛,也期待未来两岸能有更多体育赛事的交流。

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家莹深耕大陆24年,已在厦门度过了至少18个端午节,并连续多年参加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在他看来,厦门的端午节民俗气氛很浓,两岸情谊也很浓。“41支参赛的龙舟队中,有17支台胞队伍来参赛,看到两岸的同胞在一起,我觉得非常激动。”吴家莹说,“台胞在分享祖国大陆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共同感受过节的气氛。两岸融合发展,通过赛龙舟就可以看得到,有的龙舟队一半是台湾同胞、一半是大陆同胞,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两岸一家亲。”

两岸同胞共同参加龙舟竞渡,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生动演绎了“同舟共济”的拼搏精神。图/新华社


端午文化  构建两岸共同精神家园

为了让两岸民众充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龙腾虎跃”2022海峡两岸赛龙舟活动不仅有300米直道赛和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还举行两岸包粽子大赛、非遗手艺市集、古礼端午互动、两岸诗歌节、两岸端午文化论坛等活动。

在嘉庚公园举办的非遗手艺市集、古礼端午活动、两岸包粽子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直接参与体验端午文化和民俗的机会,众多观众争相一试身手,亲身体验端午传统文化。“包粽子、挂艾草等端午习俗,都和台湾一样,感觉这里‘家乡味’十足。”来自台湾高雄的石晏祯说。

5月28日,作为此次两岸龙舟赛的预热项目,2022年海峡两岸青少年龙舟模型竞赛在厦门集美举行。本次竞赛由厦门市体育局等主办,共吸引了86支代表队的1314名选手参赛,其中台胞选手74名,港澳选手57名。

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竞赛旨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两岸青少年弘扬中华龙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搭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平台,以厦门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历史渊源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6月2日至3日,第十七届集美(端午)诗歌节在厦门集美区举办。作为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的配套活动项目之一,厦门集美(端午)诗歌节已连续举办十六届。“诗歌既有民族性、民间性和真实性,更能对当下生活最直观表现,相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说,诗歌的确是一个沟通两岸的很好媒介。”厦门集美区文联副主席华晓春称,因此吸引了海峡两岸诗歌界的踊跃参加。

6月2日举行的2022年第十八届海峡两岸(集美)端午文化论坛,则为此次龙舟活动深化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论坛以“同庆端午节,共叙两岸情”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论“端午文化”与“海峡两岸共同精神家园”。与会两岸专家表示,端午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不衰的强烈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两岸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两岸融合发展的精神源泉。两岸有识之士共同传承和弘扬以“端午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两岸共同精神家园,有益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

两岸同胞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端午习俗与龙舟赛事在海峡两岸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民众基础。透过集美区端午活动的热络举办,可以直观且深刻地感受到两岸民众间血缘、情感及关系的紧密相连,进一步拉近彼此心灵距离,增进彼此情感。

“两岸一家亲 龙舟斗阵行”民俗游园会上,民众正在进行包粽子比赛。图/林志杰

5月28日,作为此次两岸龙舟赛的预热项目,2022年海峡两岸青少年龙舟模型竞赛在厦门集美举行。


       2022年海峡两岸龙舟活动中抓鸭子比赛现场。图/林志杰



保护传承  丰富提升“人文集美”内涵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

加强文化与民间信仰交流,对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重大和特殊的意义,有利于两岸同胞增进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守护共同精神家园,增强心灵契合,有利于两岸同胞深化了解、密切感情、拉近距离,有利于两岸同胞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厦门市集美区,博古通今的著名侨乡。千百年来,这里不仅积淀了丰厚的民间信俗文化,而且由此迁播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向上向善的民间信俗文化,既凝聚了当地的民心,也成为两岸民众乃至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情感纽带。

在集美,民间信仰点是两岸同宗同源的物质载体,也是对台交流的重要纽带。溪霞城城隍庙、灌口凤山祖庙、杏滨马銮有应公庵、集美孙厝云龙岩、后溪铁炉宫、集美大社正月十五刈香巡街……在人文底蕴深厚的集美区,那些数百年积淀而来的璀璨的民间信俗,已逐渐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见证。

2022年海峡两岸龙舟赛决赛现场,观众为参赛队伍加油。图/林志杰


近年来,集美区在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中,不断加强对传统民间信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荐了一批民间信俗活动列入区级或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每年通过开展数百项各类民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文集美”内涵。

为深化“人文集美”建设,提升“一精神三文化”传播,2022年3月31日,集美区召开“人文集美”建设推进会,重磅发布《集美区“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方案》(后简称《方案》),将大力弘扬嘉庚精神,使其成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把集美区打造成著名的华侨文化交流中心、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和学村文化实践中心,全力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文教旅游强区。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集美区正在以办好海峡两岸龙舟赛事为契机,进一步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同胞感情上做文章。依托宗亲、乡亲、民间信仰等纽带,深入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发挥闽南文化、嘉庚文化、学村文化等优势,通过多层面文化交流,促进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两岸同胞走得更近更亲。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之源和维系两岸人民的纽带。”吴家莹表示,发挥闽台间端午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特色文化优势,有助于加强闽台民间基层和青少年交流。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