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重于品质监管

来源: 2022-08-03 16:33

近日,海关总署宣布因禁药问题暂停台湾石斑鱼输入大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台湾农产品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大陆禁止输入。

6月10日,海关总署发出公告,因为去年以来多次从台湾输入石斑鱼中检出孔雀石绿、结晶紫等禁用药物,为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各海关自6月13日开始,暂停台湾石斑鱼输入大陆。

去年12月份,海关总署就通过《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平台向台湾检疫部门通报,在台湾地区输往大陆的活石斑鱼中检出孔雀石绿和隐性结晶紫等禁药。海关总署并发布警示通报,暂停受理来自台湾地区两家石斑鱼养殖场的活鱼报关,要求对台湾地区其他养殖企业输大陆活鱼按照布控指令加强检验检疫。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指出:“海关总署在检出台石斑鱼含有禁药之后,并没有立即暂停台石斑鱼的输入,而是给出了整改时间,已经非常仁至义尽了。台当局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整改,严格管控,而是继续放任渔业养殖场使用禁药,就要做好失去大陆市场的准备。”

 

台湾农渔产品屡爆安全问题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内外部环境影响,近几年两岸贸易额仍逆势增长,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也在不断增长。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台湾出口石斑活鱼共6635吨,其中销往大陆的有6121吨,占比92.2%;销往香港的有513吨,占比7.7%。

而多次被查出的禁用药物孔雀石绿、结晶紫等,会严重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其中,结晶紫是一种染料,研究已证实对动物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毒副作用。而孔雀石绿也是一种合成染料,可毒害实验动物的肝脏,引致甲状腺异常,并影响胎儿成长,动物致癌。

“这已经不是台湾渔业产品第一次被查出禁药,说明台湾的渔业养殖药物安全管理体系存在严重问题。食品安全事关广大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陆历来高度重视。为防范风险,保护大陆消费者健康安全,禁止销售是正常的安全防范举措,科学合理,完全正当。”王建民说。

就在大陆禁止台湾石斑鱼输入没多久,6月15日,海关又在台湾输入的白带鱼包装上验出新冠病毒,因此暂停相关企业产品进口一周。

从菠萝、释迦,到石斑鱼、白带鱼,台湾的农渔产品屡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大陆禁止输入。但这并不是个例,事实上,销往其他地方的台湾农产品也不断出现质量问题。

据台湾媒体报道,2021年3月出口到日本的一批台湾香蕉被验出农药残留超过日本相关标准的6倍,因此被回收。同年4月,台农发公司销往日本的香蕉又被发现农药残留超标,最后被销毁。台湾菠萝也是问题多多。2021年出口到新加坡、澳洲的台湾菠萝已经多次被发现黑心,墨尔本超市为避免顾客投诉而决定不上架。最近日本媒体指出,台湾凤梨内部黑心、残留虫子。还有旅居日本的台湾民众发现,在日本出售的高价台湾荔枝也出现严重发霉腐烂问题。

“过去,有大陆的支持,台湾的农渔产业都被惯坏了。”台湾时事评论员邱毅说,“大陆长期对台湾让利,产出耀眼的外销成绩,会让民众认为‘农产能销陆是因为台湾农业体质相当厉害’,长期下来导致农产品管控不够严谨。大陆现在把手上的网缩紧,农产品开始进不去,显见台当局对于销陆农产品的品质管控没有这么严谨,这种没有自我要求到最好的心态会影响其他目标市场的开发,例如卖到日本的黑心凤梨。”

近日,关于石斑鱼问题,台湾媒体还披露了另一种可能出问题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借单”。台湾渔船搬运养殖活鱼管理办法规定,活鱼搬运船业者确实可将不同养殖场的石斑鱼一起出货,关键在于每批货源是否如实记载。由于台湾监管部门平时很少核实名单,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借非法养殖场的鱼混货,类似手法是业界人尽皆知“不能说的秘密”。

 

台湾石斑鱼因体积庞大,价格偏高,在台湾岛内的销量始终不高,大陆是其最大的外销市场。

民进党当局漠视民生经济

然而,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渔产品质量问题,民进党当局不先查找自己的问题,反而急着抹黑大陆“政治操弄”。

蔡英文在脸书发文称,这是大陆“再次以突袭式的通知,片面停止台湾石斑鱼输入”,违反国际贸易规范。她还声称,去年,禁止凤梨输入,“我们都克服难关了,这次我们也一定能克服挑战”。台农业管理部门负责人陈吉仲则称,大陆趁他确诊搞“突袭”,扬言不排除到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申诉。

和去年大陆发出“凤梨禁令”相比,民进党当局对石斑鱼的反应要更加强烈。这是因为台湾农渔民是民进党的重要支持者,而石斑鱼的主要产地台南、高雄和屏东是绿营传统票仓,一旦失去他们的支持,民进党年底“九合一”肯定会受影响。

然而民进党当局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而是将问题再次转嫁给岛内民众,由台湾民众自行消费。据台媒报道,此次受影响的台湾石斑鱼数量有3600吨,台农业管理部门决定向渔民订购1600吨,还于14日在脸书上呼吁台湾民众组团购买台产石斑鱼。但此次岛内民众根本不买账,舆论分析称,一来,与凤梨的价格相比,石斑鱼价格偏高,加上通胀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爱台石斑”很难下手;二来,不少岛内民众也对石斑鱼的药物残留有疑虑。

台湾农会顾问、台大农经系教授雷立芬说:“一次两次‘爱台凤梨’‘爱台释迦’或许还行,但民众已经很难再兴起‘爱台石斑’的风气了。”

邱毅说:“从凤梨、释迦、莲雾到石斑鱼,再到冷冻白带鱼,台湾农产品一旦出现问题,若来自大陆,民进党当局都会使用同一种政治操弄手段:第一步先谴责大陆,扬言向WTO申诉;第二步号召岛内各界购买消化农渔产品;第三步大力宣扬开拓了新市场。但这套剧本每次演完,除了让民进党当局在议题炒作中谋得政治私利,并没有帮农民和渔业养殖户真正解决滞销问题。”

邱毅指出,大陆长期以来基于关爱台湾同胞民生福祉,推动两岸交流的整体考虑,采取善意贸易政策,可谓仁至义尽。这两年台湾地区销往大陆的农渔产品频频出现问题,显示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只顾搞意识形态,不断操弄政治议题,以获取选举利益,而漠视民生经济,对于农产品、水产品质量监管并不到位,这才致使台湾农渔业者遭受巨大损失。

厦门大学台研院副院长张文生教授也表示,为了方便两岸贸易,特别是台湾农渔产品出口大陆,大陆给了台湾很多优惠条件,包括开辟了一些绿色通道,但是台湾方面对大陆善意不仅不理解,还滥加利用,对出口大陆的一些农渔产品实际上没有把好质量关,尤其把一些劣质的农渔产品往大陆输出,这是极不负责任的。

 

失去大陆市场影响农民生计

屏东、高雄及台南是台湾石斑鱼主要产地,大陆暂停台湾石斑鱼输入的消息让当地渔民感到忧心。台湾媒体报道,新冠疫情发生两年多来,已重创岛内石斑鱼所仰赖的婚宴市场,现在内销最多也只有过往销量的三成左右。若连大陆市场都受阻,冲击更大。近日,岛内渔民不断呼吁台当局尽快与大陆方面沟通协商,给渔民一条生路。

台湾渔业协会理事郑昭源表示,台湾地区农渔业是受益于大陆惠台政策最大的产业之一,特别是台湾地区石斑鱼的主要销售市场就是大陆。

“听到石斑鱼被禁的消息后,养殖户们都很害怕。石斑鱼从鱼苗到成鱼至少要一年八个月,成本可观,石斑鱼岛内市场一直不好,如果接下来失去大陆市场,肯定会出现滞销,必然要赔本出卖,届时的损失不敢想象。”郑昭源说,“台湾石斑渔产业一旦失去大陆市场,产业链中的种苗繁殖、饲料、运输、育苗场等一系列从业人员都要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恐大家未来生计都成问题。”

郑昭源指出,台湾的普通养殖户,只想图个温饱,让鱼卖得出去,但他们也明白食品安全无小事,希望台当局相关部门能够加强辅导,加大对盘商的监管力度,不要一出问题就甩锅。

岛内渔民对石斑鱼未来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回过头来看去年被禁的菠萝、释迦及莲雾,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

当下正是台湾凤梨成熟的季节,但因虫害问题而无法出口到大陆,台湾方面转而销往日本,但据台媒指出,今年外销到日本的台湾凤梨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同时也因为供过于求而导致价格大跌。过去台湾凤梨在日本,一个约500、600日圆,但如今有部分台湾凤梨价格低到2个298日圆,甚至一个100日圆左右,竟比在岛内的售价还要低,甚至不到农民的成本价。

同时,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也以和中国大陆同样的理由禁止进口台湾水果,随着大陆暂停进口,民进党也无法打开其他市场,岛内的农民损失惨重。台湾“金钻凤梨之父”陈宪星甚至跑到台湾农业部门负责人陈吉仲面前抗议。

台湾农会理事长萧景田指出,台湾水果内销有限,海外市场又难以开拓,蔬果等农产品丰产时若外销不畅极易发生价格崩盘,重伤农户利益。“内销市场价格差,外销市场也不乐观,出口到日本的台湾凤梨还出现了降价竞争。水果一般不耐放,卖得越远,品质会变差,且运费又高,开拓新市场哪有这么容易。”萧景田说。

为缓解凤梨滞销的压力,台农业管理部门今年3月启动“转作计划”,建议农民转种多元化的新型果树,今年起分四年共要转作1000公顷,共计补助一亿元新台币。但从实际反馈来看,岛内农民的意愿并不高。当前深陷困境的岛内农民已经撑不住了,为了挽回损失,他们开始选择自救。据台湾媒体报道,岛内农民已经开始筹组非政府组织,试图与大陆谈判重启贸易往来,他们还喊话蔡英文,希望台当局不要逃避,应该尽快授权地方县市与大陆谈判,但是台当局并没有任何回应。

台东县长饶庆铃近日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陆方面在两三年前就已经提出过水果虫害的问题,但是台当局却一直不管不问,台湾水果主要外销目的地就是大陆,如果想要寻找新市场,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所以果农不可能放弃大陆市场。饶庆铃还称,只要台当局愿意授权,地方县市愿意竭尽所能与大陆方联系,并愿通过任何渠道启动谈判。

有在大陆从事农产品进口的台商指出,无论菠萝、释迦、石斑鱼,最终问题都在于台湾商品质量是否过关。

过去,两岸若遇到农产品检疫问题时,会进行有效沟通,协商机制高效畅通,但自从民进党上台后,“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工作会商”中止迄今,同时每年轮流在两岸举办的“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研讨会”也宣告中断。也就是说,两岸针对检疫公开协商的常态化机制早已名存实亡。

面对种种问题,民进党当局无视台湾农渔民的切身利益,不愿从源头抓安全管控,只挥舞“抗陆”大旗,为了政治而不顾现实,鲁莽地与大陆市场脱钩,一次又一次地将一己政治私利凌驾于岛内农渔业者的利益之上。当大陆不再一味单方面让利,岛内农渔业者手中的饭碗,又该如何保护?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3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