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痛风之痛如何去痛

来源: 2023-03-29 10:01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夜深人静时,突然被一阵自脚趾处传来的、火灼般的刺痛疼醒,足趾关节周围还可能发红及肿胀,这种剧烈的痛感,正是痛风急性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最新的《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提到,目前我国有约1.77亿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18岁至35岁的年轻患者占比高达60%。尽管如此,依然有不少人总是抱着“不痛就不是病”的侥幸心理,这种错误的认知往往容易导致痛风症状反复发作,继而发展成其他并发症,给个人生活带来种种的不良影响。


“吃”出来的痛风

医学上对痛风的定义是一种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疾病,在痛风患者手脚的关节周围组织等处,常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便是大量尿酸盐结晶长期沉淀形成的痛风石。“提到痛风,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尿酸高,但并非尿酸高就一定会得痛风。”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马莉莉介绍,在正常饮食状态下,两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如果男性超过360μmol/L,女性绝经前超过360μmol/L、绝经后超过420μmol/L,医学上就可以诊断为高尿酸血症,这一类人群相较于血尿酸指标正常的人而言,就容易得痛风。

虽然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生化基础和直接病因,但二者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诱发痛风的因素众多,包括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寒冷、关节损伤、药物影响、基因等,对于初发痛风的患者来说,通常是因为日常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尤其是海鲜、动物内脏及肉汤,倘若还加上过量饮酒,那就是网络上常说的“痛风套餐”,二者都会使血尿酸快速升高,一旦体内尿酸过剩或是无法正常排出,就会触发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继而诱发痛风。从地域上看,我国沿海地区的痛风发病率普遍高于内陆地区,与饮食习惯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寒冷也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就遇到一位痛风患者,只是天冷时出门去超市买东西,回家就突发痛风。”马莉莉如是说道。这是因为关节部位突然受凉时,周围皮肤的温度降低及局部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关节组织的血液循环不佳,能量代谢加速,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包括尿酸,使受冷关节局部尿酸浓度升高。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悄悄“酝酿”着痛风,马莉莉举例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现在年轻人经常熬夜、暴饮暴食以及缺乏体育锻炼,这也是痛风趋向年轻化的原因。” 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压力大容易导致体内的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尿酸代谢异常,当血尿酸水平急剧上升,会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值得注意的是,肥胖者更容易得痛风,是由于摄入的热量多于消耗出去的,故而体内嘌呤合成亢进,尿酸生成增加,因此要合理安排饮食,控制体重。


合理用药控尿酸

针对痛风的治疗同样是对症下药,倘若是急性发作的患者就诊,医生首先会做止痛处理,据马莉莉介绍,目前主要采用三类止痛药,分别是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其中要注意,肾功能不全及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慎用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因为痛风急性发作时,患者会感到非常疼痛,这三类药主要是短期内起到比较强的消炎止痛的效果。

当疼痛的症状缓解后,下一步就是针对患者进行控制尿酸的诊疗。“如果是初次痛风发作的患者,我们会在他症状停止后的第二周开始进行降尿酸,具体剂量是因人而异,当然最终目标都是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μmol/L以下。”

控制尿酸的疗程没有一个确定的期限,医生建议长期维持治疗,一般而言,如果患者一年以上没有痛风发作,结合他本身不存在心血管疾病或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可以逐渐减量或停药。不过医学界对此尚未有确切的定论,马莉莉也会告知患者,“一旦停药,血尿酸的浓度肯定会上去的,因为痛风也是一种慢性病,必须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不要有太大的波动,尽量减小对生活的影响。”

就马莉莉所在的风湿免疫科接诊的经历,目前依然有不少痛风患者对治疗存在不少误区,其一便是当痛风发作缓解后就自行停药,“他们会觉得,反正痛风是治不好的,而且也就是隔一阵子发作一下,无法接受要终生服药这件事。”然而事实上,即便是“不疼的痛风”也可能加重痛风性肾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等疾病,因此药物干预和改善生活习惯必须双管齐下。其二便是对血尿酸指数过于敏感,比如“有些患者一看到指数稍微高一点就焦虑,这样反而更容易诱发病症。”当然也不能认为指数越低越好,毕竟尿酸是我们人体重要的生化物质,“尿酸是维持低盐状态下直立血压所必需的,简单来说,尿酸让人类能够直立行走。”马莉莉说道,而且适当的血尿酸浓度有利于抗氧化,平衡免疫功能,增加人体抗感染的能力。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尿酸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


向高嘌呤说“不”

除了使用药物将尿酸降至标准内,对痛风长期的“治疗”在于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2020年7月发布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实践指南》中就对痛风患者日常饮食提出了不少建议:高嘌呤食物并不止限于海鲜和动物内脏,在选择蔬果类食物时,诸如苹果、橙、龙眼、荔枝、柚子等含糖量高的水果也不宜多吃,椰子、草莓、桃李等水果可适量食用,对痛风患者有益的水果主要有柠檬、樱桃和橄榄;至于香菇、紫菜、海带、芦笋等嘌呤含量也较高,大部分瓜类、块根类和叶菜类蔬菜属于低嘌呤食物,可以提高其在日常饮食中的分量。

《指南》还建议,痛风患者每日肉类摄入量不宜超过100g,并且最好在水煮后弃汤食用;除了动物内脏嘌呤较高之外,腊制、腌制和熏制的肉制品也是高嘌呤和高盐,同样会影响尿酸代谢,痛风患者不宜食用。一般而言,鸡鸭一类白肉比牛羊一类的红肉更适合痛风患者,像鸡蛋、牛乳、海参等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也可搭配食用。

尽管不同酒类引起痛风的风险有高低之分,但总体而言戒酒对痛风患者是有益无害的,同时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点是含糖饮料的过量摄入,包括碳酸饮料、奶茶及果汁,这些同样会导致尿酸快速升高。即便是选择看起来最健康的“多喝水”法,当中也有不少学问:《指南》中建议,一日的饮水量可分早、午、晚三个阶段,分别保证每次500ml左右;选择弱碱性、小分子水饮用,可促进尿酸排泄,柠檬水也有助于降尿酸。

至于痛风患者如何掌握适当运动的“度”,一些人认为,痛风患者要是进行运动量较大的锻炼,可能使尿酸产生过多,而且运动产生的乳酸也会阻碍尿酸的排出,从而使痛风发作更频繁。也有些人觉得,只要选择恰当的锻炼时间和合适的运动类型,在痛风发作期间,肯定是不宜运动的,痛风症状缓解后,可以考虑在傍晚或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运动,至于运动的类型,《指南》建议选择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锻炼45次为宜,有助于降低痛风发病率。当然,运动之后要避免立刻冲凉或吹空调,谨防身体突然接触低温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总而言之,对痛风的防治讲究的是良好习惯的持之以恒。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