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成功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来源: 2023-05-09 15:43

“31条措施”实施5年来,大陆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持续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台湾青年在大陆广阔天地实现人生理想,也为推动两岸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作出贡献。图为台湾青年在对接会上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交流。图/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两岸关系与对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系统完整的对台工作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为了深入贯彻这一重要思想,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31条措施”)。随后,根据两岸融合发展的整体态势,在“31条措施”架构下,中央各部委陆续协作发布深化加强版的惠台政策,包括2019年11月发布“26条措施”、2020年5月发布“11条措施”、2021年3月发布“农林22条措施”等。

5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落实落细工作,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越来越方便,享受同等待遇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获得感和融入感也越来越强。台胞们在大陆广阔天地实现人生理想,也为推动两岸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2020年9月28日,位于上海松江的台资企业“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大陆首家科创板上市的台资企业。

两岸关系持续融合的重要保障

“31条措施”是十八大以来,大陆第一次颁布系统性、全方位的惠台利民措施,从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到就业、教育、文化、医疗,“31条措施”涵盖领域与涉及部门之多、开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前所未有”,生动彰显了“两岸一家亲”的重要理念。颁布之初,广大台胞台商和岛内舆论就高度赞许相关措施“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31条措施”出台不久,“福建66条”“上海55条”“江苏76条”“湖北62条”“四川70条”……大陆各地因地制宜,配套出台具体实施意见,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全力保障惠台措施落地生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治国介绍,从大陆方面来看,自从“31条措施”发布后,中央几乎每一年都有新的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落地,领域各不相同,例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26条措施”;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11条措施”;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农林22条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且相互补充,再加上各地区各部门又结合各自特点特色加快落实落细相关工作,使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体系更加完善,且仍在持续丰富发展中。

而从台湾方面来看,这些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巩固强化了台湾社会“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民间,其中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主力军,成为厚植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前进动力。5年来,在大陆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态势持续深化。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因素和民进党当局设置政治障碍的影响,但两岸各界仍克服困难,每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近千场交流活动。

3月初,台湾21世纪基金会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49.8%的台湾民众认为应加强和大陆的经贸往来,其中,30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有61%希望增加与大陆经贸往来。

“可以说,以‘31条措施’为起点,5年来,大陆持续有效推动各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是两岸关系持续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王治国说,“当然,鉴于两岸之间仍然有很多领域有待深化合作,这就意味着大陆未来将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不断出台和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继续做好‘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这些都将为台湾同胞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五年来,东亚机械持续受益于国家支持台企申报绿色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利好,每年可获得大笔税收减免。图为东亚机械先进的制造生产车间。

带领台企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5年来,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究竟如何?国台办介绍,在支持台企发展方面,积极支持台企同等参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项目。长春化工、光宝科技、南亚塑胶、沪士电子等多家台企进入2022年绿色制造名单,工业富联、友达光电、敏华汽车零部件等多家台企入选2022年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冠捷电子等8家(个)台资企业和项目分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各地积极支持台企申设高新技术企业并同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台企在A股上市,为台胞台商提供更多元高效的金融服务。2022年有10家台企在A股上市,数量创历年新高,目前在A股上市台企累计达59家。

3月初,国家工信部发布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在厦台企东亚机械位列其中。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文浩说,五年来,东亚机械持续受益于国家支持台企申报绿色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利好。韩文浩介绍,东亚机械获得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证书可以给我们企业每年所得税减免15%,公司目前是同安区的纳税大户,每年我们缴税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的规模,这块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话,每年可以帮我们获得2000万以上的税收减免,对我们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2021年,东亚机械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23年,公司新基地破土动工,产能进一步扩大。在韩文浩看来,惠台“31条措施”实施的五年,也是东亚机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加速奔跑的五年。

国台办介绍,在农业林业领域方面,台胞台企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进展。福建三明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福建漳平台创园入选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在福建省漳平市创业的台商陈志坚成功申领面积达1438亩的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书并获得第一笔林下经济产业贷款15万元,该证书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切实维护经营者的土地承包权益。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东庆获选2022年度“三农人物”,成为该活动举办18年来首度获此荣誉的台胞。

2011年,陈志坚看中颍水村生态环境优越、林业资源丰富等优势,从台湾台中市来到漳平永福发展生态林下种养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由于他经营的林地约定为发展“种植、养殖、休闲观光”项目,如何进行登记在福建省内尚无先例,这也制约了该公司的进一步发展。2021年11月12日,陈志坚申领到了位于永福镇颍水村的林地经营权、林木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2023年1月29日,又拿到了大陆第一本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书。“有了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书,以后无论是流转还是入股,心里都踏实了,既可以为公司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们也可以用它为企业融资。”陈志坚说,“接下来公司将加大投资力度,实行‘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模式,并往文旅康养方向发展。”

 

台胞领取大陆颁发的“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采信证明”。

在福州闽清,曾芝颖(前排左三)与两岸工作伙伴共同完成“梅城印记”乡建项目。图/受访者提供

协助台胞找到在大陆的发展舞台

同样,“31条措施”以及其他惠台利民政策,也让台胞在大陆的发展更加便利和广阔,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大陆找到了发展舞台。

国台办介绍,在台胞参评荣誉奖项和职业资格考试方面,台湾同胞得到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融入感。迄今已有331名台胞(家庭、集体)在22个省区市荣获地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有6名台胞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据不完全统计,有上万名台胞报名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其中578人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3000多人通过医师资格考试,156人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在文化领域,台湾同胞积极加入大陆各类文化团体,参评文化奖项,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文联及其所属各文艺家协会迄今已吸收台湾地区会员82人。7名在闽台胞获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台湾艺术家参评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重要奖项。

2016年,台青李伟国来到大陆,从房地产销售员做起,最终成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华灿工场”的合伙人兼总经理。李伟国介绍,在“31条措施”等政策加持下,“华灿工场”相继在北京、成都、珠海、昆山落地。

2016年,台青曾芝颖在福州成立文创公司,曾因缺项目一筹莫展。“31条措施”发布后,福建细化落实,其中鼓励台湾团队参与乡建乡创的举措,为她打开了创业局面。很快,曾芝颖就参与到历史街区改造工作中,5年来完成多个乡村项目改建工作。“大陆是实现梦想的最佳舞台,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曾芝颖说。

台青高崇轩2016年硕士毕业后就留在大陆发展,一直从事城乡设计规划工作。他说,自“31条措施”出台的这五年来,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陆对台胞的关怀,其中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发放最让他印象深刻。“居住证的使用,让我顺利地办理入住,出行方面,也因为居住证的使用,我乘坐火车可以与大陆同胞一样刷卡进站。每当有人问我,在大陆生活感受如何,我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与自豪地回复,从感受的行政体系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的都非常好。”

台籍律师程薇霖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毕业后,2020年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现就职于一家北京律师事务所。她以个人经验“现身说法”,“31条措施”出台后,自己身边许多在台湾就读的法律系学生,都顺利在大陆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并从业于大陆法律行业。

台胞熊麒是厦门市湖里区兴隆社区的台胞主任助理,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社区服务工作室。熊麒表示,“31条措施”出台后,湖里区出台了一份手册,在每条措施后面都备注了负责单位和联系电话,暖心举措让不少台胞从过客变为了家人。2023年是熊麒来厦门的第27年,将满65岁的他已经做好在厦门养老的准备。“‘31条措施’的出台,让我每个月都能和大陆同胞一样,领到退休金。厦门的整个政策和制度,还有对老年人的照顾,都很到位的,所以说,在这边退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熊麒说。

2021年12月11日,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来自台湾苗栗县的台湾青年陈柏叡,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大陆拼搏并不断收获的故事。在大陆求学、安家、立业已有二十多个年头,陈柏叡收获满满,被评为2019年福州市第一届“闽都英才”在榕台湾优秀人才、2020年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2021年首届最美福州青年,并获得2021年第十八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陈柏叡说,在“31条措施”等系列惠台政策措施助力下,自己正在融入大陆发展中实现着人生价值。

“31条措施”践行了两岸关系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5年来,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展,两岸同胞携手共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未来,大陆依然会在更多领域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拉紧两岸情感纽带和利益联结,增强文化和民族认同,厚植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3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