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大胆想 小处做 趁现在

来源: 2023-09-12 15:57

我是先从一份文摘报读到一则短文,才决定买这本书的。
这篇题为《“同用一个碗”原则》的短文,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我”父亲是个街头小贩,在新加坡卖虾面。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周末和学校假期,“我”都去帮忙父亲洗碗。
一天中午,“我”想给自己煮碗面吃,便从干净的碗架上拿了一只碗,到水龙头下冲洗。父亲看到了,生怕被顾客听见,严厉而小声地呵斥道:“不要再洗一遍!”“我”愣住了,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看到“我”一脸茫然,父亲说:“如果碗对顾客来说够干净,那么对你来说也够干净了。”
因为对自己先前洗的碗不放心,所以又洗了一次。父亲说得对,如果此时突然有顾客看到“我”这样做,肯定怀疑碗没洗干净。从此,“我”洗碗就更用心了,之后当自己用碗时再也不必多洗一次。那一天,“我”学到了一个关于职业道德的重要准则:即便没人在看,也要认真做事。
这个“同用一个碗”原则,伴随“我”从小吃摊进入银行。“我”卖给客户的金融产品,必定是“我”自己也愿意买的。在短期内,这种执念可能会让“我”失去一些交易,但由此收获的客户信任,最终一定会让“我”受益。
放下报纸,我想到中国的那句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瞄了一眼,但见文末, 编者加了一行小字:“摘自《讲好你的故事——66个小行动改变人生剧本》 沈文才著 马艳译。”
我向来喜欢听故事,于是,便从网上买了这本书。
到手一看,书的封面上多出了一个作者:西蒙·莫特洛克。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作者是两个人,那么,书中的“我”,是谁?答案:沈文才。
这是沈文才在书的“前言”中告诉我的。他写道:“我决定与西蒙·莫特洛克合作写作这本书。西蒙是我认识的一位记者、编辑和内容经理,擅长撰写与职业规划和招聘话题相关的内容。”
可见,“我”看中的是西蒙的写作水平,他会将“我”的一个个小行动,结合年轻人的职业规划,再转换成一个个小故事,以吸引读者。
这本书共11章,写了“我”的66个小行动,也可以说是一个个的小故事。《“同用一个碗”原则》在第6章,是作者讲的第36个小故事。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小故事?因为,它告诉读者:沈从文出生寒门。
寒门出贵子,沈文才也不例外:
他出身于极其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个街头虾面小贩,而他却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
他资质平平,只上了个普通大学,长久以来,深陷自卑情结;如今,他却是著名投资银行专家,曾任瑞士银行投行部董事总经理。
上中学时,他文学成绩很糟糕,考试只得了28分;现今,他却是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的专栏作家,粉丝超过200万。
他生性害羞,不善言辞;如今,他不仅是演讲界“宠儿”,也是香港科技大学兼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讲师。
所有这些,书中的“前言”都有所呈现;但是,读者更想知道,他如何从寒门走出来?
沈文才说:“我从未做过真正大胆和冒险的决定。然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采取过很多小行动,它们积累叠加,最终将我推向成功。” 
这,就是答案。在书中,沈文才将其成功秘诀的66个小行动,倾囊相授。
小行动,蕴涵大道理。这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以小见大。
比如,那个洗碗的小故事,如同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在沈文才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并受益终生。
沈文才还讲了另外一个小故事:上中学时,经常一放假,他便去姨妈的水果店帮忙。
有一天,一位母亲带着个小男孩来买榴莲,正要成交,小男孩却拽着妈妈说想尿尿,煮熟的鸭子飞了。
事后,沈文才问姨妈,如何规避“尿尿风险”。姨妈说,如果是她,她会先和孩子说说话,给孩子递上一块糖,把孩子哄开心,孩子便不会吵着要走。
 这让沈文才悟出另一个行为准则:想成交,先读懂他人。所以,无论在哪儿工作,他总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创造绝佳的业绩。
 其次,以小博大。 
上大学时,沈文才去酒吧打工,做助理调酒师。一开始,工作并不顺利。客人一拥而上,他总是手忙脚乱,根本招架不住。久等的客人,时常悻悻离去。
有一天,一位客人点了杯“彩虹”。这款鸡尾酒,配料复杂,不仅耗时,还费事,稍不留神,就会搞砸。
眼看着,一群客人正热切地盯着他,渴盼着精心调制的酒水,沈文才焦急万分。这时,他灵机一动,冲着人群大喊,“我现在要做波旁可乐(波旁威士忌和可乐调配的鸡尾酒),谁想要?” 结果,有一半的客人,纷纷改口要波旁可乐,包括刚才那位点“彩虹”的客人。于是,沈文才开始“批量生产”;很快,等候的客人少了一半。接着,他又如法炮制,继续调制第二款畅销酒。如此一来,客人很快便享用到了美酒,老板见状,笑逐颜开。当然,自己更开心,轻轻松松便卖出了更多酒。
酒吧,都是客人点什么,给什么;但沈文才却另辟蹊径,打破常规,以小博大,反客为主。于是,他成功了。
再次,积小成大。 
沈文才说,“小行动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为我带来了满意的回报。”
毫不夸张地讲,沈文才璀璨夺目的人生,正是由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行动串联起来的。
有多小呢?比如,几乎每天穿同样颜色的衣服,为了方便别人记住自己;早起1小时,为自己赢得高效且专注的1小时;外出散步不低头看手机,而是搜寻熟悉的面孔,以此抓住难得的社交机会;熟识常去的餐厅,以便给接待的客户最舒适的体验;让裁缝缩小衬衫袖口,不用纽扣;西裤侧边有腰扣,不系皮带;穿懒人鞋,不系鞋带。这些,都只为节约时间。
这些小行动,在书中是一则则小故事,它们小得毫不起眼,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很多人也都可能忽略。然而,诚如沈文才所言:“如果不能做好小事,你就没有机会做大事,因为人们不会相信你能做好大事。相反,如果你在小事上也肯花心思,那么你就是在向老板和同事传递一个信息——你也可以把大事做好。”
大与小,是辩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小事不愿做、做不好,想做好大事很难的,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在书的尾声,沈文才用9个字来做结尾:“大胆想,小处做,趁现在。”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3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