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护井人范我存

来源: 2023-12-29 11:45

文/徐学  

2011年,余光中、范我存夫妇一起出席活动。

惊悉余夫人前日于高雄长眠,我一夜未眠。写了一首诗……稍缓哀思。往事渐渐浮现……


大家都称她为余夫人,我却总师母师母地叫她。三十年前,初见余光中先生时,她笑意盈盈伴在先生身旁,她从不喜欢在众声喧哗的场面上抢风头,但是她的优雅得体总让人印象深刻。


渐渐也和她亲近起来。除了在会议上相遇,在高雄余宅相谈,近距离的朝夕相处至少有五次:1995年春,余光中离开母校厦门大学四十六年后再次回校,我陪他们夫妇四天,除了游览校园和万石植物园,还一起上了鼓浪屿。2005年秋,我应重庆工商大学之邀,陪二老回重庆,寻先生悦来场少年旧居,同去四川美院演讲,同游重庆博物馆和大足石刻。更近的是2012年以来,余光中文学馆奠基仪式,开馆仪式和数字工程启动仪式。渐渐知晓了她,优雅背面的坎坷,平淡沉静之中的巨大奉献。

腹有诗书气自华


范我存。教室里,新来的老师拿起点名册,一叫出这个名字,站起来的是女生,老师纳闷,在那时头胎是女孩,一般会取名招弟,我存是什么意思。名字是父亲取的,父亲是民国初年赴法的留学生,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那时崭露头角,父亲就为女儿取了这个名字,那是1931年。回国不久日寇入侵,全家随学校入川,在乐山,父亲一病而逝,三十九岁的他时任浙江大学园艺系教授。父亲留给她许多自西欧买来的原版艺术画册和艺术作品,在母亲的督促下,范我存自小广泛涉猎中外文艺作品。


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结婚照。


1949年初,范我存成绩优异,考进了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北一女高中),这是台湾女孩子最向往的一所学校,是台湾大学的预备学校,更是女作家辈出的学校,那些在岛屿上写作而辉耀华人世界的女子张晓风、陈若曦、琼瑶……都是这里的学生。入校读了两年半,就咳嗽不止,拍X光发现肺部有问题,学校希望她暂时在家休息,没想到这就是她学校生活的终结。


虽然没有高等学历,但并不能阻碍她艺术修炼,她的文艺修养文艺知识远超过一般艺术院校的学生。她是一位摄影家,也是一位收藏家和艺术设计师,也培养了四位极具艺术气质和艺术素养的女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她随先生迁居香港,见到祖国大陆流散出的古玉,便开始收藏,以后到台湾,到祖国大陆,到纽约,也都用心寻觅,连玛瑙、水晶、松石在内,精心瑰集长达四十年。2008年,她和好友共同创立“一斛晶莹”玉石,不断推出极具个人风格的结饰串珠作品。2017年,出版《玉石尚 范我存收藏与设计》一书,书中收录范我存收藏的玉石,分为史前时期、西周、汉、唐宋、明、清多辑。精美的古玉系上范我存设计并亲手编织而成的中国结,每块古玉的相片之下有范我存要言不烦的赏析文字,解读其历史的内涵、艺术品位的表现,书前还有余光中以诗为序。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展示的齐家文化中的玉器,它以其特有的浑雄拙朴、磅礴大气、多姿多彩,向人们传递着四千多年前史前人类的历史信息。作者通过本书,对齐家文化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自然风貌、齐家玉器的风格特点、制作工艺、玉材种类、文化内涵等均做了论述,书中近二百幅图片,均为首次发表,有艺术价值亦有史料价值。出书开展在师母的一生中,仅仅就是那么几次,她更多展现出的是义工的形象。作为义工的第一个业绩,是作为诗人余光中的人物模特和情感投射对象,催生出一百多首现代情诗,题材涉及初恋和蜜月,分别与守护。

诗意的爱情与婚姻


范我存有一种特殊的文艺气质。多年后余光中回忆初见面的印象,说她犹如从宋代小令姗姗而出的仕女。很快她就成了缠绵的情人,诗的第一位读者,文学助手和知己,台北沙龙的女主人,四个女儿的母亲……


余光中一百多首情诗中,有三四十首诗写于婚前,是爱情场景的真实写照。约会的甜蜜:新诗在报上发表,领到稿费,两人共享快乐,一起下馆子吃一顿饭,再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台北多雨,看完电影的雨夜,两人并肩坐在三轮车上。在社会风气还非常保守的50年代,三轮车的油布篷里余光中才能大胆地和爱人五指相扣。下了车,两人共撑一把油纸伞,在迷宫一样的小巷中漫步,走入霏霏,也想入非非。


余光中、范我存夫妇与四个女儿的合影。


也有小别的惆怅:我存不喜欢无所事事,她南下到桃园县中坜幼儿园去教书,临别时,诗人把她一直送到台北车站,深秋的日子,晴朗无云,表妹登上蓝色的大巴,隔着车窗,不能吻别。看着诗人惆怅的眼神,我存笑了,她说,我的手背是你的上唇,我的掌心是你的下唇,于是,隔着车窗,我存吻自己的手背,又吻自己的掌心,于是手心,手背,手背,手心。余光中写道:“被这些空中的唇瓣落花了眼。”他形容表妹的眼睛,是一对小鸟,睫毛是小鸟的纤纤翅膀,这小鸟最爱飞到他的脸上,默默地脉脉地下降,然后,“在我的脸上久久栖息”“直到我吻着了”小鸟才不再飞,静静地睡在窝里。


1956年,余光中结束了他11年的爱情长跑,开始他长达六十二年的诗意婚姻。


两人相处的日子里,夫人削苹果煮粥等操持细节可以入诗;同游世界夫人的侧影和笑颜可以描绘。分别时,诗人想象自己是风筝,夫人是地上牵线的人,“彼端的一提一引”,“都会传到脆薄的游魂”。生日,还有结婚纪念日,有礼物并配有献诗。余光中情诗引起很大的反响,博得高阳、宋淇、思果、流沙河等作家学者的好评.余光中也很自豪,他对我说:“李白是不写情诗的,杜甫一千多首诗歌中,只有两首是写给妻子的,称她为老妻瘦妻,不像我会多方面歌颂爱人的容貌和蜜意。李商隐是杰出的情诗作者,但他含羞又隐晦,遮遮掩掩,不像我这么大胆直白,就是献给妻子。”说完,深情地看了一眼妻子。

一生奉献于文艺


范我存作为文艺义工的第二项工作是促成并参与完成了一部伟大的译作《梵高传》(台湾称《梵谷传》)。余光中第一次看到梵高的画册,是在我存家中,画册是范我存父亲在法国买的,余光中觉得画册上张牙舞爪的向日葵刺目,细看几遍渐觉耐看悦目,他又看到我存珍藏的《梵高传》,就想翻译这书。翻译《梵高传》,是他们一生携手合作的开端,每天,余光中在无格的白纸上写下译文,寄去给在中坜上班的范我存。信总是厚厚一迭,正面是译稿,用老式钢笔深蓝色的墨水写出的字,横平竖直,硬瘦劲挺。余光中翻译认真斟酌再三,改来改去,我存的工作是用她的艺术史知识一一核对,重抄清楚,寄回台北,让余光中送往报社。信的背面是情书,有时还加上情诗。那时,余光中工作不顺生活苦闷,身体也不好。所以信中倾吐思念,也不免哀伤迷茫。我存总是安慰他,以绵绵情意加以鼓励 。两人每日赶工,从1月1日到11月24日,从不断稿,直到只剩三天报社放假停刊,他们才停工。三百多个日夜,三十多万字的译文,他们共同面对“红头疯子”的苦难;他们也分享工作和爱情的甜蜜,余光中后来说,“在我们夫妻早年的回忆里,梵高其人其画,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份。苦命的梵高早已成为了我家共同的朋友”。这部夫妻联手的艺术传记问世六十年来,有多种版本,累积印数超过七万册,它唤醒了无数年轻心灵献身艺术。三毛身后家人以她最喜欢的三本书陪葬,《梵高传》是其中之一。承认深受此书震撼的著名作家还有黄春明、林怀民等。


2018年6月18日,在余光中文学馆举行了余光中文学馆数字工程启动仪式,余光中夫人范我存女士(右三)与本文作者厦门大学徐学教授(右一)莅临现场。


1996年,高雄市美术馆成立并征集义工,范我存第一个报名,当讲解员。从此,她不间断地讲解了整整二十年,她丰富的美术史知识,敏锐的审美能力和生动的口才,博得了许多观众的赞赏。余光中每天要去中山大学上课,所以,两人总是一大早出门,余光中驾车先把夫人送到美术馆,然后再驶去中山大学。范我存不但努力普及和提高高雄市民的文艺修养,还热衷于两岸义工的交流,她主动联系祖国大陆的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博物馆,带着台湾美术馆的义工团队前往交流学习。因为她的认真负责和以馆为家,她多次受到义工团体的嘉奖。先生去世之后,师母忍住巨大的悲痛,依然坚持着她的文艺义工事业。2018年11月,她将三十多件齐家文化玉石无偿赠送给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此前,她也将自己母亲存留的一批民国贵妇服装无偿捐赠给无锡江南大学,该校纺织服装学院传习馆喜出望外,作为研究、教学和展示之用。更加繁重的工作是指导女儿和学生整理先生未发表的大量遗作和讲义,还有接待世界各地余粉的探访,出席各地文艺界纪念先生的集会。最后一次见师母,是四年前的端午节,她带领五六位台湾文化名流来到泉州永春,参加余光中文学馆数字工程启动仪式,在仪式会场上她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并向文学馆捐赠一批先生使用过的物品和书籍。她也带给我两本余先生的新作,这是先生去世后经她整理出版的。


张晓风写过《护井的人》,称余光中是一口灵感源源不绝的创作之井,而范女士正是那护井的人。现在,范先生也去找余先生了,她将永远守护着他,以及他所坚持和奉献的中国文化。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