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助人亦益己,三位在厦台青践行公益

来源: 2024-01-08 11:59

文/《台海》杂志记者郑雯馨  图/受访者提供

捐资助学、爱心献血、日行一善、社区服务抑或环境保护,随着身边出现越来越多公益活动,以及众多身穿小马甲的义工身影,人们对公益的认知也在逐渐转变,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感谢,还有对自我能力的审视。本期三位在厦门生活多年的台青,他们在工作之余充分发挥自己所长,在不同的公益活动上以善行善举传递爱心,公益与他们而言,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曹圣永:

组织百场公益义诊与研学,展现中医魅力

广藿香、苍术、佩兰、石菖蒲、艾叶、草果、白芷、丁香……将这些散发着特殊香气的中草药仔细挑拣后,混合装入色彩斑斓的香囊内,一个具有祛邪避疫、怡情养志、舒肝解气等神奇功效的手工香囊就完成了。在厦门德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所策划的一系列公益性质的中医药研学活动上,哪怕是从未接触过中医的人,也能在如此轻松有趣的课程里感受到传统中医药的魅力。

在这些活动现场,总能见到台青曹圣永的身影,这位来自台北的年轻人在厦门德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下设的中医馆从事运营工作。选择走进厦门的社区、企业及中小学校开展中医义诊及公益研学,是他与团队伙伴共同的决定,从2022年6月至2023年,他们已经在厦门举办了超过100场的中医义诊及公益研学,曹圣永也与厦门这座城市产生了更多的联结。谈到这一切的开端,都要从他职业的转折点说起。

大学毕业后,曹圣永一直在台湾从事教育培训的工作。2017年,他所在的教培机构到厦门拓展市场,他被派往厦门,直到2021年因为公司业务方向调整准备将他召回,“回台还是留厦?” 他思忖再三决定在大陆寻找新机会,一开始他还是倾向于教培行业,面试过教授美术、音乐以及编程相关的工作,收到厦门德曦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面试邀请时,他还感到诧异,“一直以来,我都想从事与人交流和接触的工作,从教培转换到运营,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在负责中医馆日常运营之余,曹圣永和团队伙伴还思考该用何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接受中医且受益于中医,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开展公益义诊和研学,“其实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既然要办活动,那就从进社区义诊开始做吧!”他们开始与厦门的一些社区街道接触,譬如与嘉莲街道友邻中心、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组织德曦中医馆的医生到社区为居民义诊,除了常规的测血压,他们还会根据不同节气开设主题专场,提醒市民如何关注自身健康,以及如何做好保健等。令曹圣永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嘉莲街道友邻中心举办义诊时,有位老爷爷因为膝盖不舒服过来看诊,因为与医生交流很融洽,后来时常能在义诊现场见到他,每次他都热情分享自己的近况,“后来我们了解到,老爷爷一个人住在厦门,他的子女都在外地,他每次来也不仅是为了看诊,主要还是觉得跟我们投缘,也算是成了良师益友吧!”

对曹圣永而言,像这样充满温情的小细节时常发生在义诊现场,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对中医有了更多认识及信任;另一方面,中医馆的医生能够积累更多经验。据曹圣永介绍,开展义诊一年多以来,他们已经走遍了厦门20多个社区,30多个小区,10多家企业,而且超过半数的活动是两岸青年及两岸医生一起携手举办,他也得以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我们办活动的初心就是公益,是发自真心地想要帮助周边的人。当然也有想要推广中医的考量,因为过去人们出于对中医的不了解,对其总抱持怀疑的态度,义诊的优势就在于,让医生走到一线,通过脉诊、针灸或是推拿等方式,让大众亲身体验,这样他们对中医会有更切实的体验,由此才会有想要了解、尝试中医的念头。”曹圣永如是说道。

除了义诊,曹圣永与团队伙伴策划的公益研学活动,还让他站上了另一个特殊的“讲台”:他们与厦门不少中小学洽谈“中医进校园”主题的研学,譬如与青礁小学的老师合作编写中医研学教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走进中医的世界;走进思明教育观音山校区,带领小朋友与家长学习八段锦等。2023年8月,他们还与官任社区和厦门市药学会共同策划了中医药公益研学夏令营,向厦门官任社区辖内的30位中外学子与25位就读于国际学校的外籍学生科普中药知识,孩子们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香囊、搓山楂丸、调配酸梅汤,学习使用戥秤抓药,领略中药传统文化的魅力。

于曹圣永而言,公益就像是一座桥,连接起大众了解中医的一个通道,带来的是双方皆受益的好结果。这份工作契合他一贯的工作理念:有温度、重视交流以及给人带去积极的影响。因此,即便最初定下的举办100场公益活动的目标早已达成,但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凭借过往积累的经验与收获的成就感,继续策划更加多样的公益义诊与研学活动,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基层力量。

 

张育琦已在思明区两岸会客厅举行了多场“琦琦拥抱吧”心灵辅导公益课堂。


张育琦:

帮助他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疗愈

对于从小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台青张育琦而言,投身公益,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台湾时,她在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参与不同的公益活动,包括给山区儿童的营养午餐捐款、爱心献血、签署骨髓移植的同意书等。2008年,张育琦前往大陆开启自己事业的新蓝图,她曾经在杭州、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工作生活,2012年她选择定居厦门,以一名自由培训讲师的身份,往来大陆不同的城市,为企业提供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授课。无论身在何方,张育琦那颗参与公益的心始终不变,“其实来到厦门后,我曾经向别人咨询过,厦门及其周边是否有特别贫困的地区,或是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结果我得到的信息是,并没有特别需要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的地方。”当时张育琦心想,是否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来做公益呢?

厦门由于与台湾相近的地缘、文化,很早就吸引了不少台商、台胞到这里兴业、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两岸交流。张育琦也注意到,不少在厦门创业的台青因为初来乍到,对当地的不了解,总会经历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这当中他们可能遭遇到一些挫折,需要寻求帮助。在张育琦看来,“我觉得自己在大陆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就想着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将这些经验和大家分享;而且我还认识一些大陆的企业家朋友,也想邀请他们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创业思维。”因此,当思明台胞公益大讲堂向她发出邀请时,她第一反应就是“太棒了!我愿意来做分享。”

思明台胞公益大讲堂秉持着“两岸一家亲”理念,旨在通过丰富多样、寓教于乐的线上、线下公益性质的讲座及沙龙,为在厦台胞的工作和生活答疑解惑,并为两岸同胞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张育琦结合自己的心理学专业,在公益大讲堂策划了具有个人风格的“琦琦拥抱吧”,囊括“拥抱创业职场新成就”“拥抱正能量”“拥抱自信魅力”“拥抱幸福家庭”等主题课程,她曾经走进龙山文创园的两岸青年心家园,以互动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带领两岸青年学习沟通技巧;疫情期间,她通过线上直播,与两岸朋友分享“六步减压法”“压力之下睡个好觉”等课程,帮助大家缓解焦虑。

除了担任公益大讲堂的授课导师,张育琦还以心灵陪伴师的身份,与前埔北社区的五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结对,为他们提供心灵辅导。她曾接触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变故导致她极度敏感及不自信,甚至出现了自残的倾向,“她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是想通过外界的刺激,看看自己是否还具有感知能力,这是心痛大于身体痛的表现。”张育琦意识到,这个孩子是觉得外界无法帮助到自己,没有可以依赖的对象,“因此我就先问她,有没有喜欢的偶像,她提到了一个男明星,说他看起来很阳光,看着他就觉得拥有了力量。”于是张育琦特别以那位男明星的形象定制了一个公仔娃娃送给那个孩子,并告诉她:当你觉得孤单或害怕的时候,你就抱着这个娃娃,想着有一个人在陪伴着你。让张育琦感到欣喜的是,这个孩子很喜欢玩偶,同时因此为契机,她们得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心理沟通,直到现在,张育琦还会接到这个孩子打来的电话,她愿意去倾诉,去接受别人的开导,整体状态也比从前改善了许多。

无论是公益讲堂、心灵陪伴或是捐资助学、爱心献血,在张育琦眼中,所谓公益就是怀抱一颗“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善心,“我觉得,自己在大陆得到了很多帮助,这里也给了我一个很不错的事业发展空间,当我的事业生活步入正轨,我也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不仅是我,还有许多来自台湾的律师、医生,他们都很热心参与我们的公益课堂及其他公益性质的活动。”张育琦笑称,自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工作之外,她总会自己找事情做,尤其是与公益相关的事情,早已成为生活的常态:她担任过海沧区两岸义工联盟的轮值主席,当得知海沧在策划建设开台文化公园,她踊跃捐款,“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她也曾经通过向海沧区五祖拳协会捐款的方式,支持这项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走进厦门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服务中心,为老人们做心灵陪伴的课程。

因为发自内心地喜爱生活的这片土地,张育琦才会一直思考,自己能够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她告诉记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当你更多地去做一些志愿服务,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时,你本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得更好,这也是我们疗愈的一个手段。”简而言之,当你帮助别人,从中收获的不仅是感谢,还有对自身能力的认可,无论是给予者,还是接受者,都能在日积月累的善意中,把爱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

 

颜敬翰:

常怀助人之心,传播知识与公益

坐落于厦门金榜山麓的金榜书院,曾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典故,如今这个汇聚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古朴书院,迎来了新变化:伴随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进驻,这里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及各类公益课程。2023年11月19日,一堂别开生面、主题为“传承非遗文化之DIY手工扎染”的公益课堂就在金榜书院的集贤教室热闹开场,授课老师是来自妥妥学素质教育平台的台青颜敬翰。

不同于大众所认知的扎染体验,颜老师首先让现场的小朋友思考一个问题:平时大家都是用画笔在纸上作画,那如果我们要在白色的布上作画,该怎么做呢?在大家思考的同时,他展示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扎染作品,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些漂亮的花纹是怎么画上去的呢?“扎染属于比较传统的一项非遗技艺,我们的课程不仅仅为了教大家制作,而是希望引导大家去思考这项技艺的背后逻辑,先思考,后体验。” 颜敬翰介绍道。除了金榜书院,在厦门其他地方举办的公益课堂,也能见到颜敬翰的身影,对他而言,做公益是从小耳濡目染所形成的习惯,“在台湾,只要有空闲,我都会去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到了厦门后,起初我到一些社区的公益图书馆开课,有一次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陈伟老师也来上课,我们互相认识后,他向我介绍金榜书院的公益课堂,问我要不要去开课,我就答应了。”

颜敬翰在金榜书院开设的第一堂公益课程,反响非常不错,他本人也受到了鼓舞,后来逐渐成了一个固定课程,基本每个月他都会到金榜书院开一两场课程,除了非遗主题,还有他更为擅长的科学主题。每次开课前,颜敬翰都会以一个较为震撼,或者说有戏剧效果的科学小实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比如火焰掌。他会笑着对在场的小朋友们说:“让我们来开启一场神秘魔幻的科学之旅吧!”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将手微微在讲台上的水盆里微微晃动,当手中沾上了好些泡泡后,他立即将手伸向一个燃烧着的酒精灯,刹那间,手的周围燃起火焰,然后在众人的惊呼中,火焰很快熄灭,他的手则安然无恙。看似变戏法的表演背后,其实蕴藏着简单的化学原理,“表演前,我已经先在手上涂抹凡士林,确保不会被灼伤;至于附着在手上的泡泡,其中添加了可燃气体,因此接触到酒精灯的一瞬间就会燃烧。”观看完表演后,颜敬翰就自然而然地向孩子们讲述背后的科学,这个知识点便能更好地被他们记住,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去了解自然科学。

2015年,颜敬翰来到厦门就尝试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疫情期间他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他注意到越来越多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成长,即除了升学之外对特长的挖掘。2022年,他成立了妥妥学素质教育平台,教授的课程包括美创、编程、情商、实验、乐理、硬笔、国际象棋等,“我们平台打破传统机构模式,集合各类课程,优秀老师及空置场地,以短视频呈现教师的课程风采,帮助家长和孩子对课程直观了解,拼课就近学习,更有目标性为孩子做合适的培养,也为当下教师就业创业提供机遇,而这些兴趣爱好也可能在孩子的人生中,或者说升学过程中提供帮助。” 除了日常的工作,颜敬翰还将自己的专长转化为公益实践,在金榜书院、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思明区新厦门人图书馆等地开设课程、策划夏令营或是陪孩子们读书和看绘本。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总是收获满满,内心也十分满足。

通过参与公益,颜敬翰也结识了不少厦门本地同样热心公益的人,“像我在城市义工协会的讲师团认识的陈伟老师、阿龙老师,大家偶尔都会小聚,分享近况。”颜敬翰坦言,自己初到厦门时结识的圈子较为局限,参与公益后则总是碰到熟面孔,虽然大家来自各行各业,但在公益的场合碰见,总有种遇到老朋友的亲切感。“愿意去做公益的人,我首先就可以给他70%的认可,而且我所接触的人,都非常单纯,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功利性。我也会跟其中的一些前辈请教问题,他们往往都会无私地帮助你,分享他的见解。”

这样轻松融洽、积极正向的社交是颜敬翰持续公益之举的动力之一,另一个动力来源则是来自接受公益服务的对象的认可,他说:“每次我上公益课堂,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们,都给予我很高的认可,这让我感觉自己的能力、专业是真的能对别人有所贡献。”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