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番爿来批,有你无? 台海杂志倾情出品 专家学者热议品评

来源: 2024-02-18 10:17

文/《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近日,由台海杂志社出品的《番爿来批——厦门侨批故事》(以下简称《番爿来批》)出版后,受到读者热捧。这是“厦门市侨文化丛书”第二本,在过去的一年里,台海杂志社派出精干的采编团队,以侨批作为索引,深入采访,钩沉信件背后的故事,勾勒厦门与东南亚等地往来的历史轨迹,生动地描绘了海外华侨和国内侨眷的悲欢离合、艰辛奋斗,展现了侨批在历史与现实、国与家、家与乡等多个层面的丰富内涵。

《番爿来批》得以顺利创作出版,得到厦门南普陀寺、福建省惠泽慈善基金会、金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厦门中奥游艇俱乐部有限公司、厦门福加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泉州南安新澳顺石业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的大力支持。

闽南人将南洋称作“番爿”,将下南洋的人称作“番客”,《番爿来批》,闽南味十足的书名别出心裁,令人回味。本书分为“过番谋生”“按章索局”“跨越山海”“金融史诗”“情系桑梓”“见字如面”“文化破圈”等7个章节,翻开此书,见证家国连心,有远涉南洋的谋生之难,有千里之外的家事分忧,还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史记”。

“批”一封,银几许,跨越山海,辗转归乡。无论华侨身处何方,对家的那份牵挂、那份眷恋,永远不会改变,这份深情穿越大海,穿越山川。不少专家学者捧读《番爿来批》后,盛赞该书深入浅出,拂去岁月风尘,见证家国连心,意义非凡。

 

陈慧瑛(著名归侨作家):读后非常喜欢非常感动

作为一家三代华侨、又曾经20年服务于侨务工作的老侨务工作者的我,读了《番爿来批》一书,非常喜欢也非常感动!总体印象是:读后对侨批的历史渊源、前世今生和社会作用,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对海外华侨和国内尤其是闽南侨眷的悲欢离合、艰辛奋斗,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更为深切的了解;对侨民的爱国爱乡精神和对祖国的贡献有进一步的理解。

全书采访深入,事例丰富,生动感人,图文并茂。语言流畅、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黄清海:(《闽南侨批大全》总主编):纪实的形式  文学化的手笔

《番爿来批》汇集3位资深记者撰写的书稿。她们以各自独特的新闻视角,通过广泛的收集,深度的采访,深入调查侨批历史与现状,挖掘了诸多与侨批相关联的人与事。该书经过精心梳理,其涵盖了历史与现实、国与家、家与乡、侨乡与侨居地、华侨个人与华侨家庭、情感与金钱、侨批与侨批信局、金融与邮政、侨批文物与侨批文创等等与侨批相关的关键素材,从多维度、不同角度、多重层面地叙述了一个个既生动又感人的侨批故事,让人们从中感受侨批世界记忆价值的人文魅力与现实意义,也以此彰显闽南人的文化特质,体现华侨浓浓的家国情怀。

该书以侨批纪实的形式,以文学化的手笔,图文并茂,全面地介绍与展示侨批丰富的文化内涵。相信,该书对于广泛传播侨批文化、进一步宣传与弘扬华侨精神,将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李泉佃(厦门日报社原社长、原总编辑):深挖了侨批文化的价值

侨批文化是需要挖掘的,特别是侨批中蕴含的故事,以及它所代表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文化方面的价值,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把侨批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与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它的作用和价值就会越来越大。这方面,恰恰是《番爿来批》一书独有的特色。(更多点评见094-095页的《云中谁寄锦书来》一文)

 

陈石(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原行长):以独特视角进行全景式描绘

侨批作为中国金融史上国际汇兑业务的民间创新,迄今百余年,跨越时空、跨越国境的一纸侨批,联结起海外赤子与故土亲人,承载着华侨对家国安康的无限牵挂与惦念。《番爿来批》以独特的视角,结合各时期的历史背景,对厦门华侨史和侨批业发展史做了一番全景式描绘,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侨批业研究的基本方向。余尝供职中国银行三十余载,对侨汇业务并不陌生。掩卷之余,别有一番感受。

侨汇连着海内外,系着千万家,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得淋漓尽致。海外游子的血脉亲情催生了厦门这方侨批业圣地。厦门是福建省最大的侨汇重镇,中国银行则是厦门最大的侨汇经营实体和管理机构。长期以来,侨汇作为厦门中国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是中行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行一直是侨批业的主渠道。

 

焦建华(厦大经济学系副教授)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番爿来批》是几位女记者深入厦门岛内外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对专家、学者、市民、村人进行采访与对话,并结合已有侨批,深入发掘侨批背后的故事的书稿。它最突出之处是从不同视角去叙说历史,用一种碎片化、文学化的叙事手法,发掘和描写了一个个动人的侨批故事,让历史的侨批变成了有血有肉、鲜活的侨批生活,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侨眷的悲欢离合,既有华侨的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也有侨眷家长里短的生活小事,让读者从中感受厦门海外华侨华人的奋斗历史,体验近代侨居国(地)和厦门侨乡社会的历史变迁,有助于传播侨批文化,弘扬华侨精神。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