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客家情歌的书画传唱 客家妹子林洪霞在厦开启第二人生

来源: 2024-03-18 10:43
文/《台海》杂志记者 刘舒萍  图/施建初

“传播客家文化是一个客家妹子的责任与光荣。”初见林洪霞,一头短发,飒爽英姿,相逢开口笑,像极了“阿庆嫂”那般爽朗热情。林洪霞是龙岩市上杭县湖洋镇濑溪人,一方水土养育了热情、勤奋、努力的秉性。2017年底,林洪霞怀揣梦想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厦门,经营一家客家饭店。在这里,她遇见了一群青春岁月在上杭奋斗过的厦门老知青们,在他们的厚爱和培养下,她读书、写字、作画、写诗,从门外汉到举办人生第一个书画展,只花了三年时间,这中间固然有天赋的因素,其所下的苦功夫可想而知!

在厦门知青文化名家的尽心扶掖下,客家妹子林洪霞(后排右一) 在厦开启第二人生。前排从左到右分别为林水色、罗泽华、庄南燕、林生、谢春池、曾华伟。

一个在厦门开店的客家妹子能有如此成就,其背后的成长故事令人感动。生于斯长于斯的红土地,赋予她山的秉性、红土的质朴,蓝海洋的博大、情深,扩展了她的视野,给了她智慧,得益于红土地、蓝海洋的山海交融,林洪霞一边经营生意,一边用画笔书写诗意,表达所思所想所感,以刚强和坚韧,播种信念,播种希望。



作家谢春池:授她予渔是我的责任


施建初是林洪霞结缘知青文化的“媒人”,2018年一次不经意的闲聊,来店里用餐的施建初,意外得知林洪霞的家乡就是龙岩上杭县,这里是厦门知青当年插队的地方,由此牵出三代师生藤蔓,曙光初照。

“客家情歌:林洪霞书画作品展”在厦门开幕,现场高朋满座,展览持续到2024年1月底。

厦门作家谢春池曾在湖洋中学任教数载,他的学生林华春多年后又成了林洪霞的语文老师,可谓缘分也。隔天,施建初便将这一发现告诉谢春池,谢春池一听乐了,欣然前往。尽管林洪霞入读湖洋中学时,谢春池已离开八年,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当时我们店已经连续亏损7个月。”每当谈到这一段往事,林洪霞十分感慨,由于低估了市场的风险跟困难,饭店惨淡经营。在谢春池和其他知青前辈的关心关爱下,林洪霞所经营的客家饭店成为厦门知青文化活动的主根据地,成为红土地与蓝海洋的情感聚集地,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沙龙,饭店生意这才日渐红火,如火如荼。


“从文脉和辈分而言,我是她的‘师公’,因而,授她予渔是我的责任。”在日常接触中,谢春池发现林洪霞酷爱书法,特别喜欢隶书,于是,谢春池让她拜知青书法与篆刻家罗泽华为师。


林洪霞告诉《台海》杂志记者,自己没有书法功底,之所以会拿起毛笔,主要得益于知青沙龙活动的熏陶。每次看到知青前辈们挥毫泼墨,林洪霞心中都充满了崇拜和羡慕。有一次,她正好端菜经过,有老师叫她现场也写一下书法,林洪霞写了一首《早发白帝城》。“你写的字有端菜的味道。”此番评价让林洪霞有点脸红耳热,之后,她开启了自学之路,先是报网课,后拜罗泽华为师,习练曹全碑。


她以书为乐,以夜猫子的精神状态学习,夜以继日,认真临帖,重复依然不厌倦。重复是一种坚守,是执着,是定力,不到一年,罗泽华就告诉她“可毕业了”。那一天是阴天,可是林洪霞的世界却如阳光般明媚。

林洪霞作品描述都是自己最熟悉的客家农村生活。

从那以后,林洪霞便跟随老前辈们义务写对联,一开始,面对众人的注目,她紧张得手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她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场合,还为上杭县湖洋中学书画篆刻兴趣小组义务授课。“知青前辈给予了我巨大的帮助,让我收获了成长,受益无穷。远远的有一盏灯引领着我,使我的思想更加丰富,也使我的余生更加多彩。”林洪霞感恩在心。


餐饮行业无闲暇,林洪霞拿毛笔的这三年,遇到了疫情,餐饮业受到打击,行业再现众生相:躺平、自救转型与寻找出路者皆有。知青前辈们一直给她加油打气,“洪霞,会过去的!”在他们的鼓励下,林洪霞也觉得春天快来了,她将生命深处的风惊雨急,一应托付于墨黑纸白,一笔一画,草长莺飞。夜深人静,她依旧笔耕不辍,忙里偷闲时,她读书读诗,从诗词里汲取力量,诗心大发时在《厦门日报》副刊登载诗作。前段时间,她整理文章,这才发现自己写了两三百首诗。


画家林生曾华伟:画是一笔笔写岀来的


2023年是林洪霞50周岁,为此,谢春池建议她可赠给自己一个此生最有意义的特别大礼物一一举办个人书画展。林洪霞认为自己水平有限,恐怕拿不出手,谢春池鼓励她:“你是客家人,开的是客家饭店,所以,你展示的主要是客家文化不是书画艺术。”并推荐厦门知名画家林生、曾华伟出手相帮。


林洪霞答应了,但要拿出二三十幅作品,创作的时候还是“头晕”了。字没有问题,但究竟要画什么才能体现“客家情歌”这个主题呢?林洪霞绞尽脑汁。一开始,她认为既然是情歌,那就画一些跟爱情有关的,于是,画了一些诸如鹊桥相会、一对猫谈恋爱的作品等。曾华伟一看,“太小儿科了。”只好推翻重来。第二次,她选择从梅兰竹菊入手,通宵达旦完成的作品,结果又被刷掉了,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与客家文化不符合,二是画得太完整了,只是在临摹别人的作品,没有自己的生命力。


林洪霞迷茫且沮丧,几次中途打退堂鼓。谢春池发现后,特意将她叫到跟前,一再鼓励她,“放松心情,随便写、随便画,只要能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透过林洪霞的作品,不少知青们想起了播队岁月的乡村生活。

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最熟悉的是农村的生活,要不就画农具、画儿时的生活,画十岁那年放牛时,牛挣脱绳子跑了,蹲在山坡上嚎啕大哭的场面;画走两三个小时,就为挑一担柴;画记忆中的打谷机、碾米面的石磨、耕作水田的耙犁、挡风雨的蓑衣斗笠、捞饭的勺、喝水的竹筒……这些都是她最熟悉的乡村生活,是经过心里面淘洗的印迹。这一次,林洪霞顺应着自己的心性进行艺术创作,终于找到了方向,这一次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有俗有雅,谢春池等人一看直言十分接地气。


“华伟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画不是画出来的,是一笔笔写岀来的,而且每一笔都须笔笔到位,不能重复涂抹。林生老师说素描底子要扎实,用笔用墨要放松,怕颜色太深,可先喷些水在宣纸上。”林洪霞回忆道。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与助笔下,历经半年的书画筹备工作,2023年12月,“客家情歌:林洪霞书画作品展”终于开展了。林洪霞的作品,在布局上,多数为上部分书写客家民谣,下方为瓜果农具静物,或是农家生活,透过林洪霞的作品,不少知青们想起了插队岁月的乡村生活。


开展前,一首首充满关怀及鼓励的诗歌,一封封情真意切的贺信,纷至沓来,一股股暖流涌上林洪霞的心头。厦门龙岩两地书画文学艺术家及亲友代表到场祝贺,这次展出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她的中学同桌钟春华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越努力的人越幸运,首先是遇上了文学书画界的好老师,然后是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加上自身的勤奋好学,成就了今天这个优秀的客家才女。”


林洪霞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若她没有来到厦门,若没有一群知名前辈们的尽心扶掖,她很可能以一位普通的饭店老板娘身份终其一生。为此,采访过程中,林洪霞不停表达感谢之情,情到深处泪自流,“我的兄弟姊妹都很感动,有这么多的人关心我,接下来,我会继续创作,我由衷地祝愿2024年越来越好。”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