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神农本草焕新机 鑫美园里话传承

来源: 2024-08-13 11:48

/《台海》杂志记者 陈于晨   图/受访者提供


青草药香,不仅能飘散在一家家青草药铺中,还能在鑫美园内营造出别样的研学课堂。在这个坐落于厦门同安的田园综合体里,传统青草药种植与新兴研学教育深度融合,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那么,鑫美园的青草药研学之路是如何开启的?他们又收获了怎样的创新成果?《台海》记者走进鑫美园,采访讲解人唐红玲,一探个中究竟。

 

鑫美园内经常举行青草药主题研学,让青少年领略青草药的魅力。


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家名为鑫美园的农业合作社正在尝试一种别开生面的农业试验。他们将传统的青草药种植与时下流行的研学教育相结合,在这个占地263亩的田园综合体里,学生和游客们识药草、做香囊、品药膳、学养生,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识与快乐。

青草文化 创新表达

鑫美园理事长何添文是位有心人。早在2017年,他就瞄准同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提出打造苏颂本草园的设想。他的想法得到同安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于是在2019年6月,占地30余亩的本草园项目便正式落地鑫美园。

走进本草园区,但见奇花异草竞相斗艳,这里汇集了300多种青草药用植物,不仅有广为人知的薄荷、金银花,还有不少叫不上名的小字辈。负责讲解的唐红玲介绍说,园区分为科普区、培育区和观赏区三大功能板块,按照植物生长习性和景观布局的需要,巧妙配置园内空间。访客朋友们不仅可以近距离了解青草药知识,更能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本草园区建成后,鑫美园很快面向中小学生推出了系列研学课程。唐红玲说,相比教室里的灌输式教学,在药园里上课生动活泼得多。例如,二年级的孩子们喜欢五颜六色,就带他们去观赏区认识各种花草;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开始学习分门别类,就去培育区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到了五六年级,那就教授一些简单的药用功效和炮制方法。她十分自豪地表示,短短三年,已有近5万名中小学生来此体验研学,不少家长也慕名前来,饶有兴致地参与互动。

此外,课程内容并不局限于识药问药,鑫美园还别出心裁地开发了香囊制作、足浴包制作、中药枕头DIY等系列手作活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加深了对青草药的理解,还对传统手工艺产生浓厚兴趣,有些学生甚至还主动成为小小宣传员,把研学所得分享给家人朋友。

除了服务中小学生,本草园还是省内外的中医药科研院所、爱好者团体的热门打卡地。在这里,他们以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温传统药草,身体力行开展实践,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5000余人次的高素质农民来此开展青草药专题培训。正如唐红玲所说:“苏颂本草园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希望为更多人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毕竟,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代代相传。”

 

鑫美园一直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传统的青草药文化与时下流行的手作活动相结合。



研学之道 无处不在

为什么偏偏是青草药?为什么要与研学教育结合?在采访中,唐红玲娓娓道来。青草药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健康养生智慧,但在现代社会,许多青少年对此却知之甚少。

唐红玲坦言,其中既有其本身特性“较为高冷”的原因,也有鸿沟代沟的因素,如何让古老的青草药文化亲民化、生活化,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研学教育的兴起,为破题提供了契机。唐红玲认为,研学不同于单纯的游学观光,而是寓教育于旅行之中,孩子们在参与式、体验式学习中,知识掌握得更牢,兴趣培养得更浓。将青草药专题与研学教育相结合,既能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感悟青草药文化的魅力,又能让枯燥晦涩的药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一举多得。

青草药研学在鑫美园落地生根,离不开独特的区位禀赋。同安历来是中医药之乡,本土资源丰富,民间积淀深厚。鑫美园所在的三秀山村环境清幽,远离城市喧嚣,园区依山傍水,拥有天然的生态屏障,十分适合药用植物的培育和观赏。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再加上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共同造就了本草园的灵气与神韵。

并且,本草园与主打生态种植的鑫美园农场一脉相承,共享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了互补与呼应。农事体验本身就是很好的研学素材,孩子们在林间田头学习劳动知识,既长见识,又强体魄,将两者融合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也是研学之道的关键要义。鑫美园能在研学领域异军突起,离不开一支懂农业、懂教育、懂市场的复合型团队。唐红玲透露,培训讲解在一开始,其实是他们的短板。最初,讲解员大多是农场里的种植大户,虽然有实践经验,但表达欠流畅,与孩子们有代沟,为了补齐人才短板,鑫美园先后从本土妇女、大学生志愿者中选拔优秀苗子,进行系统培训,还定期邀请高校老师、科研院所专家前来传经送宝,全方位提升讲解效果。目前,鑫美园已初步建立起一支50余人的研学教育队伍,深得访客们的认可。

 

参加青草药研学的孩子们正在触摸青草药。

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青草药标本。

鑫美园中一些药食同源的植物深受孩子们的青睐。



青草药香 历久弥新

青草药研学虽然前景看好,但实践中如何落地落细,将理念转化为长效机制,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台海》记者梳理发现,鑫美园在内容设置、活动创新、多方联动等方面,做了诸多探索。

研学教育要寓教于乐,趣味内容就是重中之重。唐红玲强调,药理知识往往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很容易流失。为此,她别出心裁地将青草药的“药食同源”理念引入研学课程。比如夏天到了,她会教孩子们自制酸梅汤,一边品茗消暑,一边了解乌梅、泽兰等药材功效。冬至时分,她又会教他们煲一碗热腾腾的莲藕排骨汤,在饱口福的同时感受“药膳食补”的健康理念。

除了“药食同源”之外,“以动化静”也是研学的一大利器。唐红玲介绍,植物观察、药材挖掘等户外体验课颇受学生欢迎。春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去地里挖笋;夏天,他们赤脚在泥地里体验插秧;秋天,大家一起采摘枸杞、山楂;冬天,则是香囊、艾条制作的好时节。唐红玲打趣地说:“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一点都不觉得是在学习。”

内容的趣味性有了,但这还不够,还要接地气。为了让青草药研学在更大范围推广,鑫美园积极联动各方资源,先后与20多所中小学达成战略合作,在嵌入式研学上做文章。对口学校会根据教学计划提出研学需求,而鑫美园则量身定制课程。比如有所小学在教科书里增加了中医药章节,鑫美园就及时跟进,把本草园区作为他们的第二课堂,学校和基地的深度融合,让研学教育有了更坚实的平台支撑。

回望过去,鑫美园一路探索,探路前行,虽困难重重,但收获同样丰硕,先后获评福建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以及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等殊荣,研学教育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展望未来,唐红玲的信心更足。园区将秉承苏颂先贤“博采众方,精研药理”的匠心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研学内容和形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启发思考、激发潜能的机会。她透露,接下来鑫美园将联合高校开发系统化的中医药研学课程,建立研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打造一批精品项目。

此外,随着青草药研学逐渐成为热点,“鑫美园模式”也有望复制推广。很多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慕名而来,希望借鉴他们的经验。唐红玲说:“我们不藏私,愿意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心得,共同推动青草药文化的传承发展。”

千百年来,岁月如梭,青草药香却从未散尽。苏颂先贤笔下的神农本草,依然在鑫美园的沃土上焕发新的生机。在研学教育的创新路上,鑫美园期待着与到访的朋友们共同相约,开启一段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草药传奇。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0.03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