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东山岛保卫战

来源: 2025-01-26 10:49

福建前线军民打击国民党军窜犯大陆最大的一次胜利


文/林书春

1953年7月,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在中央军委的正确指挥和全省人民尤其是东山人民的支援下,取得打击台湾国民党军重兵窜犯东山岛的胜利。这次战斗,是福建前线军民打击国民党军“以大吃小”窜犯大陆最大的一次胜利,狠狠打击了美国政府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窜扰大陆乃至“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展现了前线军民守卫海防,保卫红色江山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战斗一结束,毛泽东就指出: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且是全国的胜利。

国民党军重兵窜犯
1951年至1952年,台湾国民党军几次“以大吃小”登陆窜犯南日岛、湄洲岛得逞后,一度得意忘形。1952年12月,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召开有美军第七舰队司令参加的“战略会议”上,宣称1953年将是他们的“反攻年”,并开始策划更大规模的窜犯行动。专门为支持台湾对大陆军事行动而设立的美国“西方公司”总经理汉米尔登,把目标选在惠安崇武镇,金门防卫部司令官胡琏则把目标选在东山岛,蒋介石敲定胡琏选的东山岛。
东山岛地处闽粤交界,扼台湾海峡交通要道,是闽南粤东的海上屏障,历来为军事要地。1953年,全岛面积为165平方公里,人口约8.3万人。岛中部一条公路纵贯南北,到岛的西北部弯折后渡海通往云霄县。公路东北侧有一座牛犊山,军用地形图上标为410高地;公路西南侧有一座王爹山,军用地形图上标为425高地。这两座山为全岛最高峰,在这两山连线的东南方有座公云山,军用地形图上标为200高地。这3座山大体上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构成东山岛防御的核心阵地。岛西北部离大陆最近处(约500米)的八尺门渡口,是当年进出岛的唯一通道。当时全岛海岸线长132公里,可登陆海滩5段,长约27公里,可以同时容纳2个师的兵力登陆。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把该岛作为重要的海防前哨阵地,国民党军则把该岛作为窜扰大陆,“反攻大陆”的跳板。
按照“以大吃小”的打法,国民党军出动陆军四十五师一三三团(欠2个营)、十八师五十三团和海匪第一、第二突击大队,海军陆战队1个中队,水陆坦克21辆,空军伞兵2个中队,共1万多人,由金门防卫部上将司令官胡琏率领,分乘舰艇13艘,于7月15日21时由金门启航,向东山岛进犯。
7月16日拂晓,金门国民党军1万余人,在海军、空军的配合下,进犯东山岛。4时45分,在21辆水陆坦克的掩护下,国民党军开始从亲营、白埕、湖尾等处登陆。登陆后,主力分南北两路向纵深实施重点进攻:北路由第四十五师一三三团(欠2个营)和一三四团在15辆坦克的配合下,沿樟塘向牛犊山方向攻击;南路由海匪第一、第二突击大队,沿西埔、石坛向公云山和王爹山方向攻击。同时以一三五团的1个营向东山城关方向进攻,南海纵队第八中队向陈城方向进攻,十八师五十三团担任预备队,海军陆战队控制滩头。伞兵支队2个中队乘17架运输机,由台湾新竹机场起飞,7月16日4时47分在八尺门渡口侧后的后林地区上空分2批空降,企图阻止解放军增援部队进岛。



守岛部队奋勇抗击
解放军守岛部队为福建军区公安第十三师八〇团。团部设在云霄县陈岱,守备区域以东山为主,还包括漳浦县六鳌、旧镇、赤湖,海澄县镇海,诏安县宫口。东山岛驻一营、二营(欠四连)、团直属侦通连和机炮连,并指挥水兵第一团一连,总兵力共1000余人。根据东山岛的地形及解放军守备部队的实际情况,福建军区原定的守备方案是“机动守备”:如进犯之敌兵力少,守备部队坚守并独立作战将其歼灭;如进犯之敌有1个师以上的兵力,守备部队撤出东山岛,待增援部队到达后,集中优势兵力将其歼灭。
接到福建军区敌情通报后,公安八〇团团长游梅耀冷静地分析了各方面情况,权衡利弊,果断定下部队不撤出岛,坚守待援的作战决心。第三十一军和福建军区同意游梅耀的作战决心。根据国民党军的进攻态势和东山岛的地形情况,游梅耀作出坚守牛犊山(410高地)、王爹山(425高地)、公云山(200高地)3个核心阵地和八尺门渡口待援的战斗部署:一营坚守峰山(350高地)、王爹山、公云山等核心阵地,其中一连坚守亲营山和峰山、二连坚守公云山、三连坚守王爹山;二营坚守牛犊山,其中五连坚守牛犊山、白虎山、柯塘山,六连坚守面前山、庙山、149.6高地等阵地;团直107迫击炮连在公云山左侧构筑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持各步兵连坚守阵地;水兵一连驻守八尺门渡口,负责运送进岛增援部队和转移部分出岛群众。
(一)北路阻击战
北路国民党军第四十五师一三三团(欠2个营),一三四团和海军陆战队第一支队,在21辆水陆坦克和火炮的掩护下,于湖尾、东沈海滩登陆后,沿樟塘向牛犊山方向进攻。解放军公安八〇团按照预先的作战方案,由部署在这一线的二营五连、六连进行阻击。16日5时许,六连一排在副排长肖锦彭带领下,阻击先头登陆湖尾滩头的国民党军。埋伏在最前沿的一班利用一片灌木丛和一个小土墩,集中火力打击暴露在滩头的国民党军步兵。这时10多辆坦克从东沈海滩冲过来,一班战士跳出工事,隐蔽在南埔村角,以集束手榴弹打坦克,有2辆坦克被炸不能动弹,其余坦克停止前进。六连一排在这里阻击一个多小时,击毙击伤了国民党军40多人,而后主动转移至樟塘阵地继续阻击。国民党军以猛烈的炮火向樟塘、石埔解放军阵地急袭,并动用3架强击机低空扫射。在营参谋长王邦明和连长沈重生的指挥下,六连一排指战员同仇敌忾,英勇杀敌,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5次正面进攻,将其死死挡在阵地之前。国民党军向两侧迂回,先后占领了樟塘后侧的羊角山和南山,企图包围一排。这时,六连一排已在这里阻击5个小时,完成了预先任务,排长姜杰根组织全排主动撤退,转移阵地。重机枪班负责掩护全排撤退,遭到国民党军的重围,全班战士大都伤亡,至全排安全撤退转移到小庙山阵地,全班仅存负伤的副班长黄飞龙、战士许国昆和曾乙卯3人。黄飞龙命令许国昆、曾乙卯撤离,由他一人负责掩护。黄飞龙带伤与国民党军拼杀,最后子弹打光了,几十个国民党军冲到面前,大喊:“抓活的!”黄飞龙猛地站起来,右手举起拉开导火索的手榴弹扑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华东军区政治部追授他为“福建军区战斗英雄”。坚守4号阵地的六连二排,依托有利地形,连续打退国民党军整连整营的多次冲锋,全排伤亡过半,仅存的10多名战士转入坑道,忍受极度饥渴,与占领地面阵地的国民党军展开20个小时的勇敢机智的战斗,直至增援部队的到来,战后荣获东山战斗“二等功臣排”称号。坚守6号阵地的六连三排和连部勤杂人员在指导员李子青、排长李礼明、司务长杨堆林的率领下,利用有利地形打退国民党军多次冲锋。在主阵地前沿的小庙山,班长杨成发带领一个小分队,与一个连的国民党军展开5个小时的拼杀,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名炊事员,在一个防炮洞里面奋力抗击,当国民党军成群冲过来的时候,杨成发拉响手榴弹冲了过去,与国民党军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六连在湖尾滩头、樟塘、港西山、小庙山直至牛犊山阵地前沿10多公里的战线上,与约2个团的国民党军展开10个小时殊死拼杀,迟滞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为兄弟连队坚守阵地和增援部队展开反攻争取了时间。
至16日傍晚,北路国民党军逐渐推进至牛犊山主阵地前沿。公安八〇团六连依托主阵地前沿3个小高地继续奋力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激战至黄昏,为了保存实力,全连各排先后主动撤退,上牛犊山与五连会合,坚守牛犊山主阵地。守在主阵地前沿突击部无名高地的五连三排七班,依托坑道和一挺重机枪,击退国民党军多次的进攻。重机枪枪管打红了,战士们用水壶里的饮用水冷却;枪脚架打掉了,战士用肩膀扛起来继续射击。在六连的配合下,五连始终牢牢守住牛犊山主阵地。


(二)南路阻击战
南路国民党军由2支海上突击大队组成,从白埕、亲营滩头登陆后,沿庙山、石坛、西埔、双髻山,向公云山、王爹山攻击。埋伏在滩头预设阵地的公安八〇团一营一连,集中火力阻击上陆的国民党军,短时间内打死打伤几十名敌军,把第一波登陆的国民党军压制在滩头。一连长丛树芝随即命令全连迅速撤离滩头,占领紧靠滩头的庙山阵地,继续以猛烈的火力吸引迟滞上陆的国民党军,全连被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围困在孤立的庙山上。连长丛树芝带领机枪班守在面向西埔一侧,指导员柯庆年带领几十名战士守在庙山的正面。在连长、指导员的带领下,全连干部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敢打敢拼,打退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连队通讯员面对逼近的国民党军,抱起炸药包,拉开导火线,与其同归于尽。指导员柯庆年组织迫击炮班,在炮筒损坏的情况下,用简易的办法继续发射,最后被一发落在连队炮阵地的敌炮弹击中,壮烈牺牲。连长丛树芝带领战士们与国民党军展开肉搏,最后也壮烈牺牲。庙山战斗持续了2个多小时,拖延了国民党军的推进速度,一连指战员在战斗中大部壮烈牺牲。
国民党军占领庙山之后,穿过西埔,直奔公云山。预先部署在西埔通往公云山公路中段东侧石坛村的公安八〇团一营三连,在连长蔡祖敦和指导员赵思庭的带领下,出其不意地给向北推进的国民党军迎头痛击。占领村前有利地形的一排和连炮班,在国民党军接近百米时突然开火,打得国民党军抱头鼠窜。三排紧接着拉上村前阵地,会同一排集中火力封锁村前公路。国民党军集中迫击炮、无坐力炮、六〇火箭筒,以及冲锋枪、步枪等各种轻武器的火力,向三连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一排副排长段宝贵、一班长江为中、战士马水旭相继牺牲。为了保存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三连在这里阻击1个多小时后迅速撤出石坛村,占领公望山和王爹山。
由石埕、亲营海滩登陆的国民党军第一突击大队1000多人,上陆后一路狂突直抵公云山前沿,16日7时30分,国民党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公云山发起轮番攻击。预先部署在这里的公安八〇团一营二连在连长郑德修和指导员郑振的指挥下,依托7个土木堡、200多米长的堑壕和不到百米的土坑道,与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展开殊死的拼杀。守在阵地前沿一个突击部的二排五班,在班长刘来德、副班长吴春荣带领下,拼死与国民党军反复争夺阵地。刘来德头部受重伤,仍然端着冲锋枪坚持战斗。吴春荣不顾生命危险,端起机枪跳上掩体,居高临下压制国民党军进攻。后来,团里向这里增援一个炮排,把国民党军死死压在山坡下。守在阵地前沿另一个突击部的二排六班,遭到国民党军炮火轮番轰击,土木堡炸塌了,机枪手袁明禄牺牲了,国民党军趁势往上冲,战士王旺炎跳入掩体,接过机枪继续射击,国民党军又一阵炮火盖过来,王旺炎头部负伤,机枪也被打坏了,于是拿起手榴弹,用牙齿把一个个后盖咬开,等国民党军冲上来的时候,连续投了出去,把冲上来的国民党军压下去。四排长吴和尚指挥全排与国民党军殊死搏斗,子弹打完了拼刺刀,手榴弹打完了用六〇炮弹卸去保险当手榴弹投掷,枪杆打断了用铁锹、铁镐、石头搏杀,最后自己身负重伤壮烈牺牲。至16日下午6时,二连在公云山打退国民党军的18次进攻,牢牢守住阵地,直到增援部队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十二连的到来,合力展开反击。战后,福建军区授予二连“东山战斗守备一等功臣连”称号。
王爹山是解放军守岛部队重点防守的核心阵地之一,也是南路国民党军进攻的重要目标。16日上午7时半许,公安八〇团一营三连从石坛村主动撤离后,迅速占领王爹山及前沿的公望山等阵地。三排副排长张亚里率八班占领公望山阵地,连部率一排和炮排占领王爹山阵地,二排3个班和三排的七班、九班占领王爹山右侧阵地。16日上午9时许,国民党军海上突击一大队推进至公望山,即向坚守在公望山阵地的公安八〇团三连八班发起猛烈进攻。开始,国民党军从一个方向进攻,被八班一次又一次打退。后来,国民党军改为从多方向同时进攻,由于寡不敌众,八班转入坑道作战,国民党军占领了公望山表面阵地,并以此阵地为依托,掩护大部队向王爹山主阵地进攻。公安八〇团三连连长蔡祖敦指挥炮班火力拦截,有效地迟滞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上午10时许,国民党军在地面和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对三连几个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全连指战员利用坑道、堑壕和土木堡,与国民党军展开反复争夺拼杀。16日下午4时,公安八〇团一营炮连增援三连战斗。16日晚7时半,国民党军以更强的兵力火力向王爹山、公望山发起冲锋。公安八〇团三连和一营炮连的指战员协力作战,顽强阻击,坚守在前沿突击部的三班阵地被国民党军攻破,班长罗万中跳出堑壕,拉响最后一枚手榴弹,与国民党军同归于尽,至16日晚10时,除前沿个别几个小突出部丢失外,王爹山、公望山的主阵地始终牢牢控制在公安八〇团三连和一营炮连手中。16时晚11时,增援的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五团到达,接替公安八〇团三连和一营炮连的防务。
(三)八尺门渡口打空降
16日晨,国民党军在兵分两路向东山岛纵深推进的同时,伞兵支队480余人在八尺门渡口侧后的后林地区上空分两批空降,企图抢占八尺门渡口,阻止解放军增援部队登岛。预先部署在八尺门渡口的人民解放军水兵师第一团一连,在连长王德才和指导员张驾祥的指挥下,会同后林乡民兵,围歼国民党军伞兵,确保八尺门渡口的安全。
16日5时许,国民党军伞兵出现在后林上空。这时,水兵一连大部分战士都在渡口的8条船上,准备运送部分群众出岛,接运增援部队上岛,只有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和连部的几名勤务兵在渡口岸上。王德才和张驾祥一边组织岸上的战士打击正在降落的国民党军伞兵,一边命令船上的战士迅速上岸,共40多人集中火力打击国民党军伞兵。驻后林乡的东山县三区区委书记张迪民和后林乡党支部书记林良国迅速组织民兵,配合水兵一连展开对国民党军伞兵的围歼。当国民党军伞兵还飘在空中时,水兵一连和民兵集中火力对空射击,使国民党军伞兵成了“空中活靶”。至16日6时,国民党军伞兵分批次散落在磁窑村前的山头上,以及后林乡附近的面前山、蚵壳山、观音山、双旗山、牛仔林山、杳山一带,遭水兵一连和后林民兵迎头痛击。
水兵一连集中火力,打击落在距离八尺门渡口最近的磁窑村前山头上的国民党军伞兵。国民党军伞兵在磁窑村前的山头落地后,迅速靠拢集中,向八尺门渡口攻击。水兵一连兵分三路:一路由连长率领,正面阻击;一路由副连长率领,在山脚下设伏,阻击企图从侧后迂回攻击抢夺八尺门渡口的伞兵;一路由指导员率领,在八尺门渡口滩头构筑阵地,阻击可能攻入渡口码头的国民党军伞兵。约有一个排的国民党军伞兵,每人手持冲锋枪,隐蔽地从甘蔗地里突然向渡口码头方向冲击,王德才命令战士们沉住气,等伞兵走过甘蔗地进入一片开阔的西瓜地时,几挺重机枪同时开火,同时连续投出密集的手榴弹,伞兵一部分被歼,一部分退回甘蔗地里隐蔽。为了集中兵力火力歼灭这股伞兵,张驾祥带领战士们迅速从连队的武器弹药库里拉出几门六〇炮,架在滩头阵地上,对准甘蔗地和西瓜地轰击,很快就把这股伞兵歼灭。另一股伞兵绕过磁窑村左侧企图包抄水兵一连,被副连长带领的一队战士打退。水兵一连根据国民党军伞兵的进攻态势,边打边调整部署,最后三路并成一路,在渡口码头正面构筑防线,与伞兵展开反复拼杀争夺,击退伞兵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牢牢控制住渡口。
水兵一连和后林民兵协同作战,牢牢守住八尺门渡口。16日上午9时半许,增援的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先头部队从八尺门渡口上岛。之后,各增援部队陆续从八尺门渡口登岛,合力展开反击。水兵一连为战斗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战后,水兵一连被福建军区授予“二等功臣连”称号。


增援部队合力反击
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对国民党军大规模窜犯福建沿海地区已有预先准备。7月14至15日,军区司令员叶飞根据金门国民党军的动向,对沿海各部队作出抗登陆作战的指示,重点对东山岛的抗登陆作战作出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在获悉金门国民党军大批舰艇驶向外海后,福建军区于16日1时电令闽南、闽中各海防部队准备迎敌。对东山岛防御担指挥责任的第三十一军,即令本军第九十一师二七二团立即赴漳浦旧镇集结待命。
当国民党军登陆东山岛,公安第八〇团团长游梅耀定下坚守待援的决心后,第31军军长周志坚即令第八〇团收拢部队,坚守核心阵地,同时令第二七二团向东山岛疾进。16日6时,福建军区命令第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当时,其步兵第二四四团驻南安水头、步兵第二四五团驻晋江青阳、步兵第二四六团驻晋江安海)和军榴弹炮兵团(当时驻莆田梧塘),以及军区高炮营等部队,立即南下增援。接着,中央军委命令驻潮汕地区的第四十一军一二一师三六一团,一二二师三六四团和三六五团,一二三师三九二团,以及第四十一军4个炮兵连,迅速驰援东山岛。
16日晨,各增援部队从驻地陆续向东山岛开进。16日10时半,各增援部队先后从八尺门渡口登岛,至17日晨5时止,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五团和第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共3个步兵团登岛参与增援反击作战,第二十八军炮兵团部署在陈岱实施炮火支援。第一二一师三六一团一部随后也赶到参加反击作战。


(一)二七二团率先登岛增援
16日上午9时,解放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全部到达陈岱。10时半,在师炮兵团火力支援下,副团长辛公岩带领三营从八尺门渡口率先登上东山岛。
三营九连和十连一排登岛后,接替水兵一连,掩护全营渡海,水兵一连全部投入接运增援部队。11时20分,三营部队大部登岛,11时30分,三营开始围歼国民党军空降兵,先用机枪击落一架国民党军运输机。九连从渡口直插后林西南高地,3个步兵排从3个不同方向向上攻击,全歼踞守在这个高地上的伞兵;十连和十一连合围78.2高地伞兵,营迫击炮连在后林北侧占领发射阵地,支援各连战斗;十二连作为营预备队,在九连之后跟进。12时,九连会同十一连攻下张家东高地伞兵指挥所,78.2高地的伞兵军心动摇,向前坑洞方向溃逃,三营指战员奋勇追击。12时37分,九连追击至67.6高地北侧,与伞兵短兵相接,战士们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头与伞兵血拼,共打死打伤伞兵64名,俘虏32名,尔后继续向前追击。至13时30分,三营九连、十连、十二连和一营三连,先后追击至前坑洞,把残余的伞兵全部歼灭。至此,围歼国民党军伞兵的战斗胜利结束,全歼国民党军伞兵400余人,确保八尺门渡口的安全。
二七二团三营全歼国民党军伞兵之后,全团3个营迅速向公安八〇团坚守的公云山、王爹山和牛犊山3个核心阵地推进。16日18时,一营抵达公安八〇团二营五连、六连坚守的牛犊山阵地增援。19时,三营十二连抵达公安八〇团一营二连坚守的公云山阵地。与此同时,三营九连,十连抵达牛犊山阵地增援。二七二团各增援连队会同公安八〇团各守备连队,奋勇阻击国民党军凶猛的进攻。三营十二连二排在战斗中伤亡重大,全排仅剩13人,编成一个班继续战斗,战后被福建军区授予“增援200高地守备模范排”称号。在200高地,三营十二连与公安八〇团二连一夜间击退国民党军13次的进攻,牢牢守住阵地。至17日晨5时,在二七二团的增援下,公安八〇团坚守的各核心阵地岿然不动。
(二)三六五团勇猛追击
7月17日0时,解放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五团、一二一师三六一团三营和一二三师2个炮兵连,抢渡登岛,17日4时到达经口、吴坑预定位置,作为右翼展开反击。由于视度不良和通信联络不够及时通畅,三六五团把经过一夜鏖战仍为公安八〇团坚守的礁头山误以为是已被国民党军占领的阵地,遂发起猛烈攻击。经过约20分钟对峙,天色渐亮,公安八〇团的战士看到山下的对手头上戴的是红五星军帽,指挥员命令立即停止射击,发出联络信号,避免继续误战。经清点,双方只有少数几个伤亡。两支部队会合后,公安八〇团继续坚守阵地,三六五团兵分三路追歼逃窜的国民党军。
三六五团三营沿王爹山向西山一线攻击,11时40分夺取280高地,打退国民党军多次向九连阵地反冲锋,全营进至西埔;三六五团二营沿公云山右侧进至石坛,遇到约200人的国民党军,于11时30分将其击退,占领虎山,而后全营进至西埔,以1个连占领东南的无名高地;三六五团一营沿287和200高地,进至龙梧东北小高地一带;三六一团三营沿西埔行进至折埕一带。一二三师2个炮兵连充分发挥火力优势,支援步兵战斗,该连三班以7发炮弹摧毁国民党军3个机枪火力点,为步兵前进扫清障碍,把国民党军逼至湖尾沙滩。
三六五团八连指导员周连山带领1个排,迅速穿过虎山、西埔,直插官路尾山,歼灭一小股国民党军,抢占了控制西埔通向海边要道的一座小山头。国民党军为了掩护大部队向海边溃逃,向这个小山头发起多次冲锋,被周连山率领的这个排一次次击退。后来,国民党军动用飞机和海面舰艇的火炮,向这个小山头狂轰滥炸,掩护步兵冲击。全排战士在周连山的指挥下,顽强守住阵地,连续击退国民党军的4轮进攻,战士大部牺牲,最后仅存周连山和2名受伤的战士。当国民党军发起新一轮冲击时,周连山命令2名战士撤离阵地,留自己一人,握着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守在山头。国民党军蜂拥冲上阵地,周连山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自己中弹牺牲。这时,三六一团和主力部队赶到,夺回小山头,控制国民党军逃窜的要道。



(三)二四四团穷追猛打
17日4时许,解放军第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抢渡登岛。二四四团是参加解放金门战斗失利后重新组建的团队,全团指战员发扬先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会同友邻部队英勇反击围歼国民党军。17日晨5时,二四四团对牛犊山前沿的5号阵地发起反击。国民党军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负隅顽抗。担任主攻的二四四团一营一连和二连勇猛地向上冲击。二连连长张太恒抱起机枪,冲在前头,对着国民党军的一个火力点猛射,迅速把国民党军的火力压住,战士们紧随连长向前冲击。二七二团迫击炮连适时给予二四四团二连炮火支援,二连迅速突入国民党军阵地。在左侧的一连,也很快突破国民党军的前沿阵地。坚守坑道里的公安八〇团六连二排,在连长沈重生、排长朱文育的带领下,从坑道口向国民党军侧后攻击。在二四四团、二七二团和公安八〇团的三面夹击下,全歼国民党军1个营,夺回5号阵地。17日上午10时许,二四四团会同二七二团,一路沿岭下、顶西坑、山前,另一路沿新厝、樟塘、大石,还有一路沿霞湖、南山、顶西坑,向湖尾海滩方向追击。
沿内坑一路追击的二四四团二连二排,在港西附近,遇到占领214高地(柯塘山)的国民党军2个加强连的阻击。高地山顶上有一个大地堡,地堡侧面有一段堑壕,用来控制地堡火力死角。大地堡后方10多米处两侧各有一个小地堡,并有堑壕相通,排长张建孝带领全排隐蔽抵近山下,国民党军察觉后以强火力阻击。这时,对面山上友邻部队的一挺重机枪开火,把国民党军的火力压了下去。张建孝站起来指挥全排:“同志们,冲啊!”结果被国民党军射过来的一颗子弹打中膝盖,倒在地上站不起来,他交代副排长李永斌指挥全排继续向前攻击。李永斌命令全排火力掩护,自己带着3名战士迂回到左侧一块大石头后面,准备从侧面向山顶上冲击。这时,山顶上的国民党军疯狂地向李永斌和3名战士射击、投弹。李永斌和3名战士被一束手榴弹炸倒,壮烈牺牲。紧接着,六班长朱凤义中弹负伤,七班长吴林中弹牺牲,全排只剩五班长张学栋和7名战士。国民党军以更加猛烈的火力压向张学栋和7名战士。在火光和硝烟中,张学栋把轻机枪斜挂在肩上,顽强地站了起来,一阵机枪扫射,把爬出堑壕的国民党军打了回去,然后继续向山顶冲去。他胸部和腿部7处负伤,在距离山顶大地堡10米处倒下了。他使尽最后一点力气爬到地堡射孔下方。这时,子弹和手榴弹全部打光。面对不断吐出火舌的地堡,张学栋从弹坑中猛地跃起,高呼:“同志们,为了祖国,冲啊!”一个箭步向地堡扑了上去,用身体死死地挡住射孔。地堡里和周边堑壕里国民党军枪声瞬间哑了。二排7名战士和后续部队一齐冲向山顶,夺占了214高地,为反击部队扫除了前进障碍。战后,二十八军追认张学栋为“模范共产党员”,华东军区追授张学栋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并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五班为“张学栋班”。
17日18时,解放军各路反击部队逼近湖尾沙滩。国民党军纷纷涌向海边,夺船逃命,舰艇不等装满便匆忙起航,撇下的国民党军全部缴枪投降。17日19时,东山战斗胜利结束,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3379人(毙伤2664名、俘715名),炸毁坦克2辆,击沉小型登陆艇3艘,击落飞机2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解放军伤亡、失踪1250人。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