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跟着月亮和星星死里逃生

来源: 2025-01-26 10:50


还原电影《海鹰》的故事原型

文/林书春


1959年,以1958年炮击金门作战中8月24日的海战故事为素材,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电影故事片《海鹰》在全国播映,在广大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人们至今印象深刻,回味不阿尽。影片的故事原型是东海舰队鱼雷快艇175艇的英雄事迹,永载人民海军英勇守卫海疆的光辉史册。

隐蔽待命
1958年7月18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作出炮击金门的决策。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立即抽调一批水面舰艇部队和歼击航空兵入闽,准备配合地面炮兵部队炮击作战。7月30日夜,解放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来到上海张华浜军用火车站,指挥175艇所在的鱼雷快艇大队装车,用“陆地行舟”的办法,把这支鱼雷快艇部队伪装隐蔽送到厦门前线。8月1日,运载鱼雷快艇的专列到达厦门,隐蔽在铁路隧道内。6日,指战员们摸黑将装载快艇的平板车全部推到海军码头,用火车吊杆将快艇逐一吊放到海中,然后用护卫艇把鱼雷快艇全部拖至停泊点。家在吉林的175艇艇长徐凤鸣,7月底组织批准他回家休假,刚到家就接到电报,要他立即返回部队执行任务。徐凤鸣在家仅住了一天就往回赶,鱼雷快艇下水时,他准时赶回部队。
8月20日晚,鱼雷快艇大队接到命令,马上进入镇海湾待命。镇海湾就是电影《海鹰》中所指的“鬼屿”,鱼雷快艇大队在那里隐蔽,等待时机出击。到镇海湾要经过小金门岛东南海区,为了防止引起小金门岛国民党军的注意,舰队采取单车、低速、单纵行驶通过,同时还要求,如果小金门国民党军炮击也不要回击,避免暴露,贻误战机。由于各项隐蔽工作做得好,通过小金门岛东南海区没有被发现,艇队顺利到达待机点镇海湾。
镇海湾内遍布大大小小众多礁屿,为鱼雷快艇隐蔽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艇队到达之前,地方已经组织民兵准备了十几条渔船,带足淡水和食物停泊在湾内,协助鱼雷快艇隐蔽,并为快艇指战员提供补给。


勇敢出击
8月24日下午5时,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组织36个炮兵营,6个海岸炮兵连和1个鱼雷快艇大队、2个护卫艇中队,对金门国民党军实施第二次大规模的联合打击。下午5时40分,金门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舰艇被迫向外逃窜。解放军隐蔽待机的第一梯队6艘鱼雷艇,在快艇大队参谋长张逸民的率领下,立即出击。艇队驶进金门南面的东碇岛附近海面时,遇到岛上国民党军炮火的拦阻。驻镇海的解放军海岸炮兵当即开炮还击,把东碇岛上国民党军的炮火压下去。
艇队迅速进入金门海域,发现国民党军“中海”和“中生”号大型运输舰、“美乐”号中型运输舰和几艘小型警戒艇。张逸民命令全队6艘艇展开成两个突击群,直取2艘大型运输舰。解放军两个鱼雷快艇突击群,逼近国民党军舰,分别向各自攻击目标施放鱼雷。国民党军“中海”号舰被命中一雷,负了重伤。4000多吨的“台生”号舰被炸开两个大洞下沉,舰上官兵在浓烟烈火中纷纷跳海逃生。


游向大陆
完成海战任务后,解放军175鱼雷艇施放烟雾,掩护艇队撤出战斗。烟雾突显目标,引来国民党军护卫舰艇的猛烈炮火。175鱼雷艇左主机中弹,机舱起火。为了顾全大局,使其他艇安全撤离,175艇毅然坚持自行返航,艇长徐凤鸣命令枪炮手赵庆福迅速将烟雾桶丢进海里。这时天也黑了,国民党军失去了目标,炮火逐渐稀少,175艇带伤慢慢向大陆方向行驶。
不多时,艇前后舱都进水了,机器熄灭停止转动,无线电通信中断,鱼雷艇与指挥部失去联系。突然,艇身一抖,接着开始倾斜,鱼雷艇开始下沉。艇长徐凤鸣、指导员周方顺把全艇12名同志召集过来。徐凤鸣沉重地宣布:“同志们,大家穿好救生衣,做好准备,离开鱼雷艇。全体立正,降国旗。”12名同志分为2个小组,分别由艇长、指导员带领,游向大陆。
鱼雷艇是沉没在公海上。落水后,12名同志被外海的风浪打散成三三两两若干个群组。8月24日当天,天已经黑了,但有月亮,不远处依稀可见国民党军舰在转悠。因为月亮在西南方向,大陆也是在西南方向,鱼雷艇的官兵就朝着月亮的方向游。到了后半夜,月亮下沉了,他们就根据星星辨别方向。夜幕下的大海黑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指导员周方顺、水手长季德山、枪炮手赵庆福三人游在一块。他们三个人不时地开几句玩笑,或你喊我一声,我叫他一声,保持联系,紧紧地靠在一起,随水漂游着。8月2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他们三人急忙寻找大陆方向,然而海天一色,灰蒙蒙的一片亮光,看不到一点东西,当东方出现红色的彩霞,太阳从海面上跳出来后,才隐隐约约看到了福建沿海的山脉,一种亲切感从心中升起。周方顺对着大家说:“对!那是祖国大陆,同志们,我们朝着祖国大陆方向游,就一定能返回部队!”三个人说着,游泳的速度也加快了。这天,海上没有多大的风浪。微波托着他们忽上忽下,周围什么也没有,只有蓝蓝的海和天,偶尔有几只海鸥飞来飞去。
大约近中午时分,他们发现不远处有两个黑色漂浮物。周方顺对赵庆福说:“赵庆福,靠上去看看是什么,要小心。”赵庆福一面答应着,一面奋力朝着两个黑点游去。游出不远,他看出那是两个人,也正在朝他们靠近。赵庆福想:是自己人,还是敌人?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作好战斗准备。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向前游着,到了相隔约20米的时候,一个浪头把那边的人推出水面,这才看清了他们的面孔,原来是轮机长李茂勤和跟艇出海作战的快艇大队参谋尤志民。赵庆福兴奋地大声喊着:“轮机长,尤参谋,原来是你们!”说着,他张开双臂奋力向前游。他们俩也喊着:“小赵,是你,你和谁在一起?奋力向我这边游。”三个人在水中拥抱在一起,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这时,周方顺和季德山也游过来了,大家互相问了各自的情况,然后五人一起继续向大陆方向游去。

战友情深
8月25日上午,海面风平浪静。周方顺、尤志民、李茂勤、季德山、赵庆福五人紧紧靠在一起,朝着大陆方向游去。为了保存体力,大家都尽量少说话。大陆的山脉始终隐隐约约,游了一段时间也不见靠近多少。大家心里都明白,在这几天内是否能游回去还很难说。游着游着,有只海蟹钻进了赵庆福的救生衣,他抓出来直接吃掉了。战友们也有抓鱼吃的,也有抓蟹吃的。为了游回大陆,他们尽一切努力支撑着。25日下午,海上刮起了大风,海浪翻腾,时而把他们推向浪尖,时而又打沉进海里。由于风大浪急,远处的山脉不见了,他们一时失去了方向。但大家相互鼓励,朝着既定方向奋力游着。
这时尤志民对赵庆福说:“小赵,我感到很冷,胃也很疼,你靠我近点吧。”赵庆福靠了过去。但下水的时候,他光想着轻装往回游,身上除救生衣以外就穿一件短裤,在水中已是一夜加大半天没有饭吃,还不时地灌海水,谁也不暖和。赵庆福帮不了尤志民,心里干着急。他突然急中生智,让尤志民把救生衣解开,自己也解开救生衣,然后紧紧抱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为尤志民取暖,缓解了尤志民的畏冷和胃疼。
过了一会儿尤志民说:“这样好多了。”“那就多暖一会儿吧。”由于尤志民个头很大,赵庆福个头矮,抱在一起尽往赵庆福嘴里灌海水。见这样,尤志民说:“小赵,放开我吧,这样会把你拖垮的。”赵庆福说:“还行,再暖暖吧。”“我已经好多了,我们还是分开吧,那样,我们还能说说话。”说着,尤志民把赵庆福推开,系好自己的救生衣,帮赵庆福也系好救生衣,分开来游。周方顺、李茂勤、季德山在风浪中时隐时现,但始终离得不远。过了一会儿,尤志民对赵庆福说:“小赵,这次出海作战和你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光荣,我刚结婚不久,家里有老母亲和新婚的妻子。我身体不好,不一定能游回去,我还存着200元钱,如果你能回去,帮我把钱取出来,交40元党费,其他的寄给我母亲和妻子。”“不,尤参谋,我们一定能一起回去,你觉得不好,我再给你暖暖。”赵庆福急切地抓住尤志民的手,尤志民推开赵庆福,坚持不再让赵庆福再为他取暖。
不知不觉,天又黑下来了。起初大家还尽力靠在一起,不时地问一问、喊一喊保持联系。但一天一夜的颠簸,每个人都筋疲力尽,渐渐地赵庆福眼皮睁不开了。迷迷糊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赵庆福清醒过来发现尤志民不见了,周方顺、李茂勤、季德山也不在周围。赵庆福用尽全力喊他们,但没有回音。赵庆福一个人在黑暗中任水漂流,但头脑是清醒的,四处寻找着战友。
到了25日下半夜,赵庆福和李茂勤又碰到一起,这时,他们又累又饿又冷,已是疲劳至极。李茂勤有鼻炎,饥寒中情况更严重,时常喘不上气来。看到他的样子,赵庆福想起尤志民的话,心里很难过:我们可能真的回不去了。赵庆福对李茂勤说:“轮机长,我俩把救生衣系在一起吧,别再冲散了。”“对,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他接着又说:“小赵,如果能活着回去,一定要到我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和亲人。”赵庆福接话头说:“如果你能回去也一定要去我家。”李茂勤又急切地说:“我俩都会回去的。”赵庆福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们心里都明白,死亡正悄悄地向他们逼近,他们已经没有力气游了,只是在海中漂着,忽然一阵眩晕,赵庆福又迷糊过去了。


获救
8月26日黎明前,赵庆福从昏迷中醒来,李茂勤又不见了。东方露出鱼肚白,天放亮了。突然,赵庆福发现不远处有个黑影,似是一条渔船。他拼命地喊:“救人啊,救人啊!”因为天还没亮,看不大清楚,渔船停在那里迟迟不靠近,赵庆福继续喊:“救人啊!”天大亮后,渔船放下来一个竹筏子,划到赵庆福前,把他从水里拉了上去。赵庆福刚上筏子就看到不远处的海面上还有个人,要求把筏子划过去看,原来是李茂勤。随后,赵庆福和李茂勤又惊喜地见到了周方顺和季德山,四人拥抱在一起,深情互望,眼里充满泪水,无一人说话。
周方顺、李茂勤、季德山、赵庆福四人从下水到遇救,在水中整整泡了两夜一天,没吃东西,还被灌了不少海水,每个人的体力都耗尽了,嘴上也起了泡。渔民们给他们做稀饭喝,可他们喝一点吐一点,翻肠倒胃,直到把海水吐尽了,才能吃进一点。他们听不懂渔民的话,心里犯了嘀咕,担心是金门的渔船。当他们在舱里看到人民币和写着“福建省惠安县红星渔业社”的渔船证后,才把悬着的心放下来。这只渔船把他们救起来后,就返回惠安渔港,把他们送到了边防哨所。
在边防哨所,周方顺、李茂勤、季德山、赵庆福见到轮机兵黄忠义。黄忠义说,下水的时候他和艇长在一起,但游了不长时间,国民党军的一条军舰从他们身边过去后,就再也找不到艇长了,可能是被螺旋桨打到了。边防哨所与驻惠安空军机场联系后,机场政委带着医生赶过来,把他们5人接到卫生队,让医生为他们检查身体,安排休息。
当晚,鱼雷大队接讯后,政委刘春志连夜赶到机场,看望获救的艇员。三天后接回鱼雷快艇部队,尔后送到鼓浪屿海军疗养院疗养。
8月24日下午,175艇为掩护艇队撤出战斗被击沉后,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指挥机关会同福建东南沿海各地政府,出动海军巡逻艇,发动沿海渔民出海,全力搜救落水艇员。经多方努力,指导员周方顺、轮机长李茂勤、水手季德山、枪炮手赵庆福、轮机兵黄忠义共5人获救。
为了表彰175鱼艇的英雄事迹和全艇指战员的爱国守疆精神,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分别给周方顺、李茂勤、季德山、赵庆福、黄忠义记个人一等功。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和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分别看望和接见了他们,并给予高度赞扬。《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分别采写刊发了175鱼雷艇英雄事迹的长篇通讯。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创作摄制了电影故事《海鹰》,艺术地展现了这次海战和175鱼雷艇的英雄事迹。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