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太祖:小糕点 大事业

来源: 2025-01-26 10:55


文/刘舒萍

每次到金门旅游,贡糖是必尝的,贡糖是一种花生酥糖,为求糖质绵密细致,制作过程需加以捶打,“捶打”,闽南语音为“贡”。贡糖是金门传统糕点之一,品牌众多,每家口味多少都有些不同,购买的原则是:“先试吃,好吃再买”,其中,首创“产店合一”经营模式的是圣祖食品,这也是第一家到厦门开设公司的台企,在厦门叫太祖食品。
一家人,两个门号,以生产贡糖、牛轧糖闻名两岸。从20世纪70年代挑担沿街贩售手作糕点,到1990年在金门开设第一家“太祖贡糖店”,从创新“厂店合一”的观光工厂打开知名度,到2006年跨岛落户厦门开始美味征途,从厦门造到2023年成为第一批“厦门老字号”,太祖品牌跨越两岸的发展历程,使其更加深谙时机之珍贵。
“我们一直看好大陆市场,这里有着与台湾同样的饮食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广阔的市场和很好的辐射能力,我们早已在这里扎根成长。”厦门太祖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商蔡锦裕珍惜和把握每一个机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首创买贡糖可参观生产过程
“在我父亲那一辈就开始做小吃、做糕点,1990年我们兄弟几个为了扩大规模、做专做精,就成立了圣祖贡糖,从做传统糕点转为专精于金门贡糖。”蔡锦裕回忆道。
贡糖是金门传统糕点之一,想要在金门林立的贡糖制造业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
一个新创意惊艳亮相——开创“厂店合一”观光工厂,即把生产与销售呈现在顾客面前,让顾客直观贡糖生产的全过程,品尝到各种口味的贡糖后才选择要购买的品种,在当时,这种新的销售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光客,使得公司效益和知名度迅速提高。
带着对大陆市场的无限憧憬,2004年,圣祖食品将目光投向了厦门这座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彼时,圣祖食品在台湾已初具规模,开设多家品牌直营连锁店,但面对有限的台湾市场空间,圣祖食品深知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经过多轮考察,2006年国庆期间,圣祖登鹭设厂,在厦门环岛路设立了观光工厂,最终证明,“前进厦门这一步是走对了!”蔡锦裕感慨道。
由于大陆是一个全新市场,因此就以“太祖”为名规划重新打造一个品牌,成立厦门太祖食品有限公司。选址环岛路,与台湾民俗村异地结邻,瞄准的正是到厦门游玩的大陆观光客。
在当时,为了让没有到过金门的人也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金门的乡土文化,“太祖”在装潢设计方面巧花心思,让人们能在厦门感受金门,在厦门品尝金门,通过透明的玻璃橱窗,顾客可以看到(制造过程),吃到(各种美味),听到(贡糖故事),买到(满意的食品)。另外,店里除了金门贡糖、金门菜刀,还有台湾的太阳饼、宝岛果酥等,以及许多展示金门民俗风情的图画。
通过多年的发展,太祖食品企业产量不断增加,厂房面积需求逐步攀升。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考察,太祖食品决定在厦门翔安区设厂投资,开启了新的征程:2012年购地、筹建,2014年竣工,太祖在厦门的事业翻开新篇。新厂区面积从千余平方米,扩大到了2万平方米,生产能力也翻上数倍,同时推出各种台湾特色的伴手礼,包括端午粽子、中秋月饼、点心、糖果等。
“从新厂房的购地开始到厂房的建设,翔安区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在翔安落户的机缘巧合,让蔡锦裕深感幸运。他认为,翔安的地理位置、人情文化与金门非常接近,语言相通,生活习惯也相似。在这里,他找到了家的感觉,也见证了翔安的蓬勃发展与瞬息万变。
蔡锦裕回忆说,当初建厂时,翔安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公司周围还是一片荒凉,晚上8点以后,想在公司附近找个地方吃饭都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翔安已经焕然一新,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我们也连续多年成为区里的纳税大户。”
随着生产线的不断扩充和产品线的日益丰富,太祖食品也逐渐向商超、网络渠道铺开,辐射大陆市场的同时,远销海外。除了能满足自身市场需求,还帮其他大牌做代工,蒸蒸日上。
太祖食品在翔安完成了华丽转身,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食品梦想。



对工厂零售模式更有信心
从传统的凤梨酥、牛轧糖,到现代的茶食、糕点等多元化系列,太祖食品精准捕捉并满足了广大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味蕾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太祖食品开发了一系列茶食茶点,将两岸的茶文化融入产品中,通过两岸的携手合作,将台湾和福建的特色完美结合,实现了互利共赢。
“我过去40年一直都负责工厂的研发和技术工作,如果公司的产品不好吃,那就是我的问题。”秉承传承台湾风味的初心,诚信经营,良心制作,是蔡锦裕不变的坚持与信仰。目前,太祖拥有糖果、糕点、蛋卷、海苔、肉干、坚果、粽子、月饼等8大系列产品线,涵盖常规休闲食品、茶食品、伴手礼、年节礼盒的生产销售,产品向商超流通、网络渠道铺开。现在,太祖食品越来越向年轻人靠拢,把好产品质量关的同时,还在包装上动足脑筋,以“萌”取胜。
“我们主要的客户是在旅游市场方面,上海、成都、云南、三亚、海南等各个地方都有消费者,所以,疫情对我们冲击蛮大的。”然而,凭借数十年的积累和自建厂房的坚实基础,太祖食品依然屹立不摇。对此,蔡锦裕直言,如果当初厂房是租来的,面对疫情带来的成本压力,恐怕“我们早就打包回家了。”
近年来,太祖食品积极推进一场工厂模式的革新,大力布局线上销售渠道,除了内销外,还出口远销德国、加拿大等。2023年12月,太祖食品作为大陆首批四家在厦台企之一,获评“厦门老字号”,为品牌加分,提升了企业无形资产。蔡锦裕坦言,获得“厦门老字号”后,在网上的推广更加得心应手,成交率也随之提升了许多,这让他对工厂零售模式更有信心,他下定决心要在互联网领域深耕细作,通过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大部分终端渠道客户现在一般都是直接对接到工厂,未来工厂还是有优势的。相信未来这个方向会越来越好。”
青春岁月在金门,青年创业在厦门。来厦门拼搏十多年,厦门成了蔡锦裕的第二个故乡,现在包括家庭小孩也都在厦门,蔡锦裕的小儿子大学毕业后选择扎根翔安,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应后,如今已慢慢融入这片土地。蔡锦裕在厦门的打拼史,也是厦金融合的例证,他呼吁年轻人要多来厦门走走看看,多跟外界交流,在这里,个人成长速度会非常快,因为这座城市的硬件软件建设,以及人文素质等都值得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创业。
翔安这片土地给了太祖食品无限的可能,太祖食品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回馈这片土地。2024年“六一”节,太祖食品分别给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金山小学、舫山小学、新圩中心小学、振南小学、实验幼儿园等多所学校的孩子们送上“六一礼包”。儿童节献爱心公益活动,太祖食品已连续坚持了17年,每年都赠送上万份的“六一节礼物”。
“我们祖先是从泉州迁移到金门。金门离厦门太近了,坐船只要30分钟,每天航班这么多,非常方便,说走就走,将来厦金大桥起来了,那就更方便了。”蔡锦裕这两年密切关注着厦金大桥建设进程,在他看来,未来大桥连通,金门与厦门再度拉近,“同城化”的发展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便捷。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