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福祥:一针一线出精品

来源: 2025-01-26 10:56


文/刘舒萍

这是一家把浪漫写进基因的公司,从台湾到厦门,从1991年租来的小厂房到今天的研发大楼,从第一件简单的白纱礼服到如今满世界的浪漫故事,福祥礼服的“浪漫修炼手册”是一部关于奋斗与融合的样本,经过35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婚纱礼服生产行业的佼佼者。

逐水草而居
制造业就是逐水草而居,和早期很多台企一样,台商蔡金山是做ODM起家的,即从设计到生产都由自己自行完成,在产品成型后被贴牌方买走。蔡金山在大学里学的是电子专业,毕业后经营的是广告公司,因为太太是婚纱设计师的关系,跨界做起婚纱礼服生意。在当时,礼服业是台商的天下,全世界有一半的礼服出自台商之手。
婚纱礼服制作除了设计、打样之外,有许多需要靠人力加工的部分,成本控制的关键在劳动成本,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正值用工紧缺时期,因此,蔡金山把目光投向了大陆,祖籍为泉州南安的蔡金山认为,福建更适合自己发展。
考察了不少地方,蔡金山最后相中厦门,一方面是这里离他的祖籍地泉州很近,另一方面是当时的厦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里都讲闽南语,来到这里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吃家乡饭,喝家乡水,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1990年,蔡金山告别家人,与几位志同道合之士来到厦门筹备设立厦门福祥饰品有限公司,1991年,厦门福祥礼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然了,毕竟是第一次在大陆设点,蔡金山最初并没有大刀阔斧地买地开工,而是先招工、租厂房,车间及办公室均租用厦门长青路他人的厂房。当时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还放在台湾,走的是“台湾接单、厦门加工生产、产品外销欧美”的经营模式。
1997年,福祥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们搬进了前埔路的自有厂区,这片占地12000平方米的厂区,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新起点,也成为蔡金山实现梦想的“基地”,福祥在厦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2000年前后,公司把设计、打样的部分全部搬到了厦门,让这里成为福祥的“心脏”。从此,福祥礼服的成衣不仅缝进了国际婚纱秀场,也缝进了蔡金山的事业梦想。
抱着“尊重人性、诚信勤俭、以客为尊、和乐家庭”的理念,福祥业绩蒸蒸日上。1991年,福祥产量只有2000多件新娘礼服,到2006年,产量已达新娘礼服20万件,晚礼服8万件,童装2万件;员工总人数在2010年高峰期曾达1300多人。随着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深化,福祥从代工走向自主设计,每年生产高端白纱新娘礼服约15万件,产品100%外销,连续10多年被评为“思明区纳税大户”。  




缝出浪漫事业
在福祥礼服的陈列室,每一针每一线都编织着对浪漫与幸福的承诺,从布料到蕾丝,从设计到裁剪,无不透露着“用心”二字,有的婚纱采用高科技机能布,有的选用环保材料制作的米卡多里布、吸湿透气的吸汗布,有的采用激光立体裁切的蕾丝、3D手工立体花,打造完美贴合新娘的身形曲线的同时兼顾舒适度。在福祥,婚纱礼服不仅仅是衣服,它们更是浪漫的代名词:有的以重工蕾丝精心装饰,剪裁巧妙,完美凸显出新娘的肩部与腰部优美线条;有的则以黑粉两色轻纱层层叠加,轻盈飘逸,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浪漫的氛围;还有的婚纱上半身装饰繁复华丽,下半身却以简洁丝绸轻盈收尾,这种反差带来一种别样的美感……
“穿了我们家的婚纱,该有一定会有,就算身材不好的女人穿了都有身材。”蔡金山说,一件婚纱穿起来好看,需要大量“科技与狠活”支撑。蔡金山虽不是科班出身,但长期服务客户,一点一点累积实务经验,知道客户的需求,了解市场的脉动。带着对婚姻的美好祝福,从面料的研发、款式的设计、品质的控制,蔡金山一直追求不断突破与创新。简单的道理却是知易行难。
福祥的设计团队,他们每年都去巴黎、意大利等时尚之都“取经”,每年都前往全球最大的礼服展HARROGATE获取最尖端最流行的资讯,一年两季可为客户提供上千款的新颖款式。据介绍,目前光是设计、研发部门的从业人员就有100人以上,所生产的新娘礼服在国际上多次获奖,让不同肤色、身材的女性都能展示出完美、自信的自己。以欧洲为例,这里比较喜欢公主风,设计师们在设计时会更偏向于稍微优雅一点,色彩上多选择浅色调,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温馨的氛围。
“我们跟欧洲、美国的一线品牌配合,因为我们有自主设计打样,包括材料研发,这一块做得比较好。政府也一直在引导我们来转型升级,这个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就这样,蔡金山将甜蜜的事业远播欧美等多个国家。据悉,公司每年在新品设计研发方面的投入,都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正是因为敢于转型,敢于把设计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敢于把“中国制造”蜕变成“中国创造”,获得了更多海外一线品牌的青睐。


待到霓裳轻舞时
福祥在厦门的本土化实践也堪称典范。2017年,公司建成了一座集研发、设计、展示为一体的15层大楼——福祥海峡两岸中心。蔡金山将大楼2楼北面无偿提供给台胞爱心驿站,设立“台湾青年创业辅导中心”,搭建引育台青大舞台。蔡金山本人更是不遗余力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更多登陆台青。对于蔡金山来说,这不仅是企业责任,更是他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初心,“两岸融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推动。”
与此同时,福祥也通过公益行动让“美丽”不仅仅停留在婚纱上,公司连续多年向厦门市红十字会、思明区红十字会、厦门慈善基金会捐款,为三明和安溪的多所学校捐款设立奖学金,为遭遇变故的员工组织捐款,组织员工无偿献血,为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发放奖学金等。这些温暖的小故事,与他们的婚纱一样,传递着福祥的初心和坚持。
从而立之年,到古稀之年,蔡金山跟礼服事业打了35年的交道,一年到头几乎都在厦门,见证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谈起厦门的变化,蔡金山感慨万分,1977年,蔡金山在金门当兵,从对岸看过来时厦门还是个小渔村,1990年他来厦门创业时,厦门经济并不发达,而今,厦门早已高楼林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偏僻的厂区因为紧邻会展中心,变成了寸金寸土的黄金地带。
蔡金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蔡喻渊在台湾大学念完广告系后到英国读研(学行销),2009年学成归来后帮蔡金山打理公司,2021年,蔡金山退居幕后,仍习惯每天都早早到公司,仔细研读报表、设计稿,和员工探讨企业运营、礼服设计、生产经营细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外贸行业遭遇冲击。蔡金山感慨地说,他太幸运了,在大陆一系列惠台政策的帮助下,他的事业才得以继续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2024年,福祥荣获“厦门老字号”称号。说是“老字号”,也可以叫它“潮字号”,毕竟,福祥一点都不“老”,才35岁而已,它的故事和它的礼服一样新鲜、浪漫且充满活力,霓裳轻舞,风姿摇曳。除了现有的婚纱板块,蔡金山说,将发挥“以商引商”的作用,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引入台湾半导体、生物科技、农业产业等企业落地厦门发展,推动两岸产业融合。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