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舒萍
已经当阿公的蔡金山,笑意盈盈,站如一棵松,他笑言,穿礼服的人都会下意识地挺直腰背。他的根,深深扎在祖辈耕耘的土地上,良好的营商环境、便利的出口退税政策等,让他得以心无旁骛地投身于自己热爱的礼服事业,在厦门这第二故乡,他创办的企业,如今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马上就到2025年春节,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蔡金山满怀深情地说到。
《台海》:福祥产品100%外销,疫情后,外贸行业现状如何?
蔡金山:福祥是一家出口型产销一体的出口创汇型企业,每年均为国家创收较多外汇。疫情过后,经济未全面回暖,企业不敢大力投下去。好在,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我们企业有幸获评“厦门老字号”,这是对我们多年来努力的肯定,也是鼓励。获得老字号后,我们可以更有力说服我们的客人,因为老字号代表了品质,代表新颖设计,代表材料与技术含量,这是一块很亮的招牌。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寻求突破。
现在,海外经济也很糟糕,美国加税风声不断,有同行因此搬到越南、东南亚,因为那里的出口美国税率较低。但我没想过搬,前段时间,我去云南考察过,但目前条件不成熟。在我看来,最好不要搬来搬去,伤筋动骨,像我们这种有技术的,技术转移不易,还是留在厦门好。
现在,我已退休,公司主要由大儿子管理。疫情影响了很多人,比如,我孙子原本在厦门上国际学校,后来因疫情留在台湾上学。
《台海》:福祥在厦门扎根多年,您认为对礼服市场的培育是否达到预期?
蔡金山:在2020年以前,大众已经开始重视在正式场合穿正装,但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大家又淡下来了,没有那么积极。另外,80后、90后的年轻女生在着装方面更加随意,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场合。这也对礼服提出新要求,既要随意又要设计感强。现在的女生更喜欢简洁而不失高贵的设计。年轻人在穿着上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重视设计研发,很容易被取代。在这方面,我敢说,我们的投入是最大的。我们有十几个设计师,有一层楼用于设计、打样。设计不仅仅是外表设计,衣服内部结构也很重要。我们每件礼服大概需要16到26条撑条,撑起来后,女性的线条美就自然呈现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女生穿衣服特别好看,很有型?这就是因为线条做得好。衣服除了颜色、布料、垂度,最重要的就是线条。我们在这方面投入很大。传统行业不能放弃,这是我们起家的根基,另外,我们也在积极转型,尝试一些新的方向。对生意人来讲,时间点是最重要的,时间点切得好,成功几率较大。
《台海》:较少在互联网或短视频上看福祥的产品,未来是否会在短视频上发力?
蔡金山:去年三四月份,我们筹划与网红合作,拍摄相关视频并发布到网上,试试效果。现在年轻人经常上网,这是个好机会。大陆互联网非常发达,在这边,带着手机出门就万能了;回到台湾,我很不习惯。与海外客户合作时,我发现,他们也想拓展互联网销售礼服,目前,他们遇到了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海外人工费用高,二是礼服退货率高。我们调研发现礼服退货率大约有一半。与普通衣服不同,礼服对尺寸、合身度、穿着效果等要求很高。
《台海》:过去台湾品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一度风光无限,众多台企也因此备受推崇。然而,随着滤镜消失后,加上本土后浪崛起抢占市场,一些台企由盛转衰,备受挑战。据您了解,现在大家对台湾品牌的认可度如何?
蔡金山:我觉得,大陆同胞对台商产品和台湾登陆的商品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以凤梨酥为例,原先的凤梨酥,里面的馅是用真正的凤梨去做,现在有的厂商没有用这个馅,凤梨酥变味了,然后低价倾销,导致品质下降。不懂的人就说:我买到的凤梨酥怎么吃起来跟以前的不一样。
我们研发大楼里有一个直播带货中心,台农有什么产品,我们帮他推到线上。不少台农有一些很不错的产品,但他们不懂推广。如果台农想做农业但没基地,我们也会推荐或帮忙对接政府。我们只做真正台商的产品,不贴牌。未来,将积极引入台湾半导体、生物科技、农业产业等企业落地厦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