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存良 图/ 受访者提供
有颜立水这样的文化守望者扎根乡土,闽南文化才得以代代延续、生生不息。
银城同安,厦门古早文化之根系,闽南海丝文明之重镇。北宋名臣苏颂故里,南宋理学大家朱熹首仕之地。“正简流风,紫阳过化,文教昌明,海滨邹鲁”,同安历史文脉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皆赖一代代文史学者孜孜以求,为后人赓续文明薪火。同安“斗笠局长”颜立水,正是这般专注文史研究五十载的耕耘者。
正在田野考察的颜立水。
海峡两岸文史专家、闽南文化爱好者,还有颜立水的知交旧友,日前齐聚厦门市图书馆,共话颜立水从事文史研究50周年。座谈会上,一个治学严谨的专家、为政尽责的官员、文化传播的接缘人的形象愈发清晰而鲜活。他是同安文物的守护神,是深入田野的“斗笠局长”,是朱子文化的传播者,是金同文史的拓荒者,是海丝情缘的链接者。
颜立水深入林间、跋山涉水,身体力行为同安文史研究发展开辟一方天地。图为上个世纪80年代,颜立水在田野考察。
踏遍乡野救石雕,银城文物守护人
颜立水最大功绩之一,是在同安文物保护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这位刚从厦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同安文物普查。看到散落民间的石雕、碑刻、匾额等文物被随意丢弃,沦为垫脚石任人践踏,热爱文史的他心痛不已,却只能把这份惋惜深藏于心。
海峡两岸文史专家、闽南文化爱好者,以及颜立水的知交旧友,日前齐聚厦门市图书馆,共话颜立水从事文史研究50周年。
改革开放后,文物保护工作渐受重视。1982年,刚做完胃肠手术的颜立水,顾不上身体康复,就投入到文物普查工作中。1984年担任同安县文化局局长后,更是头戴斗笠,骑着“除铃不响,什么都会响”的脚踏车,深入田间地头,寻找文物遗存的蛛丝马迹,时人称他为“斗笠局长”,厦门文史大家彭一万更笑称他为“脚踏车局长”。
凭着“厚脸皮”“磨嘴皮”“跑脚皮”的“三皮”精神,颜立水把一件件石人(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石狮、碑刻等石雕文物收集到同安孔庙(今同安博物馆),形成“同安兵马俑”。其中的艰辛不胜枚举,与文物所有者讨价还价,遭受非议质疑,经费也捉襟见肘。上个世纪90年代文物盗掘猖獗,有时一夜之间,刚发现的文物就不翼而飞。颜立水更感文物保护之紧迫,抓紧排查收集,幸而大部分文物在众人努力下得以保全。今日走进同安博物馆,满院文物安然矗立,见证同安昔日辉煌,令人肃然起敬。
颜立水不仅致力文物收集保护,更潜心研究考证。他查阅大量资料,将这些石雕文物的来源出处、尺寸、历史等编辑整理,著成《同安馆藏石雕》,为同安、厦门乃至闽南的文史研究提供了宝贵佐证。
寻先人文脉遗踪,承朱子过化之风
同安本为边陲蛮夷之地,然自宋以来,圣贤辈出。苏颂故里,朱熹首仕,金门蔡氏,施琅、陈化成等人亦出于此。其中朱熹对同安文化影响最巨,素有“逃禅归儒,过化同安八百年”之说。后有理学名宦林希元于此设馆授徒,朱子之风已将此地化为“海滨邹鲁”。近代以来,现代海洋文化兴起,历史遗踪几近消亡。作为土生土长的同安人,颜立水肩负起文史搜集、整理、研究的重任,在时代巨变中为同安寻觅先贤文脉遗踪,传承朱子过化之风。
遍阅古籍,跋山涉水,颜立水以朱子“格物致知”之精神,为同安文史研究开辟天地。他所著《朱熹首仕同安》一书中,朱熹在同安的过化功已跃然纸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颜立水寻同安文化之“源”,为后世开一“渠”活水。
正如此次座谈会上,文史专家范世高所言:“立水先生是那股真正冲出文史岩壑的波涛,他甘于寂寞、勤奋朴实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对同安文脉的守望,为自己书写了别样的传奇人生,熠熠生辉!”
话不尽的金同缘,割不断的闽台情
在座谈会中,台湾文史专家黄振良先生说:“颜立水在金门的名气要比在厦门大得多!”1995年他在《金门日报》发表介绍金门与同安历史的文章后,很多金门乡亲慕名到同安拜访,开启了颜立水与金门的不解之缘。
金门与同安历史上本是一家,金门自古隶属古同安县。值得一提的是,颜立水祖籍就在金门。由于在金门、同安的文史研究上卓有建树,他结识了一批金门、台湾文化学者,往来密切,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著作也在金门出版。他与黄振良合著的《先贤行迹采风》在金门问世,引发关注,让许多金门乡亲了解到金同之间的历史情缘。有一次颜立水走在金门街头,就有路人认出他来,直呼大名,难掩激动欣喜,可见其在金门之声望。
台湾原属福建管辖,闽南话是共同方言。据统计,台湾2300万人口中,有250万台胞祖籍在古同安。在明朝倭寇作乱、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统台等历史变迁中,古同安人迁徙流离,后裔遍布金门、台湾,乃至东南亚,生生不息,血脉亲情割舍不断。而今“台独”势力企图隔断台海血脉,文化上割裂,致使很多台湾青年不通闽南话。有台湾青年到厦游玩,惊讶厦门人怎会说着一样的话,在网上沦为笑柄。黄振良先生直斥“台独”无良,呼吁道:“没有金门属于台湾,只有金门属于福建。”话音一落,全场热烈鼓掌,强烈认同。
话不尽的金同缘,割不断的闽台情,颜立水与金门的不解情缘是“闽台一家亲”的典范。血浓于水的台海情,还需更多“颜立水”来传承。
寻根问祖需有知,海丝一路结亲缘
除台湾外,海丝沿线东南亚华人中,闽南人是一大群体,素有“会说闽南话,走遍东南亚”之说。同安籍华人亦不在少数,名流辈出,如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夫人柯玉芝、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著名演员杨紫琼等。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交流日益频繁,许多东南亚华侨开始回来寻根问祖、修谱建祠,掀起一股热潮。然而此非易事,很多人先祖移居海外已逾百年,关于宗族地名仅有只言片语。况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若对本地文史地理、方言俚语、物产风俗等缺乏深入研究,寻根无异于大海捞针。
颜立水对同安文史地理、宗法风俗的深入研究,让他在这方面如鱼得水。很多华侨慕名而来,在他帮助下顺利寻宗,重建亲缘。最出名的要数帮助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许氏寻根。凭着“同邑鸿渐”的碑刻记忆,他们先去同安东鸿渐村查访,没有线索。颜立水查考地方志书,得知除东鸿渐还有西鸿渐,即今漳州龙海的鸿渐尾(古属同安县)。经考察,终于找到许氏宗亲,圆了阿基诺夫人的寻根梦,成为海丝寻亲佳话。多年来,颜立水帮助无数东南亚华侨找到“根”。
凭借遍访同安山水的田野考察经历和博览群书的深厚文史功底,颜立水为许多海外华人找到祖源,成为同安海丝情谊的接缘人,为促进海内外华人团结相亲作出重要贡献。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细致说:“在颜立水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求索的精神。”他多年来甘于寂寞,在古迹保护、文史治学、文化传播等方面久久为功,为同安赓续文脉,为金门、同安文化拓荒,促进闽台海丝文化交流。正如他在座谈会上所言:“上要对得起祖宗,下要对后代负责”。正因为有颜立水这样的文化守望者扎根乡土、守护文脉,闽南文化才得以代代延续、生生不息,长久屹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