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中怡定恬园园长刘怡定:顺应自然,栽出好滋味

来源: 2020-07-13 10:38

文/《台海》杂志记者 吴乔莺

图/台赛摄影师 黄子明


  细小幼嫩的玉米笋,一口下去,甜蜜蜜脆生生,令品尝者为之惊艳——这便是台中青农刘怡定运用自然农法培育出来的好滋味。
  对于崇尚天然的刘怡定而言,比起过度的人工干预,顺应自然养育出的农作物更具风味。因此,在怡定恬园内,这些任由“天然去雕饰”的玉米笋,吸收着阳光雨露,也历经着重重考验,以一种颇为“野蛮”的态度成功长出了寻常玉米笋不曾拥有的绝佳美味。

  复归田园,阮本是农家子
  从台北证券公司光鲜亮丽的工程师到台中山间朴实接地气的农夫,刘怡定人生的180度大转折让许多人充满好奇。谈起自己做出这一跳跃式职业选择的原因,刘怡定微微一笑:“阮本是农家子,心底一直有个关于田园的梦。”
  原来,出生在台中乡间一户平凡人家的刘怡定,自懂事开始,就经常跟随着父母到山间。“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当时他们在山上种了一片果园,园内栽种着葡萄、李子等,每次干农活,父母总带上我,让我在那里边看边玩。”那是一段让刘怡定无比怀念的岁月,至今他仍记得坐在摩托车前座,被父亲的双臂圈在怀里的温暖,无所谓道路颠簸,一家三口说说笑笑,任山间微凉的清风在脸上呼啸而过的童年时光。当然,让他无法忘记的,还有园内果实的美味。“我的父母栽种果子很用心,所以园里的果子总是结得又大又甜。他们是善良而淳朴的人,每当果子成熟时,总愿意跟朋友们分享。”刘怡定告诉《台海》杂志记者,美食的分享总会带来双倍的快乐,“这些朋友收到水果时,脸上总会露出欣喜的表情。他们品尝之后的赞许和微笑,也会给我的父母带来不少欢乐。”
   “小学时大家都写过关于未来的志愿,当时我写下的志愿就是当农夫。”刘怡定表示,快乐的童年回忆助长了他的田园梦,他期盼能成为如父母一般乐于分享的人。
大学毕业后,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刘怡定还是决定选择世俗意义上体面又高薪的证券公司资讯工程师工作。他本以为自己和田园梦就此别过,不想一次死里逃生的转折,让他重拾起自己的梦想——原来,证券公司工作强度大,熬夜、加班是常事,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刘怡定身体很快出现了问题,甚至一度濒临死亡。
  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命的刘怡定开始认真审视起自己的生活,他觉得,没有什么能比健康和快乐更加宝贵。辞去工作,复归田园,乡间的一草一木疗愈着刘怡定的身心,感受着自然的力量,儿时的梦想渐渐浮现,刘怡定决定,这一次一定要让梦想照进现实。

  善于总结,将荒地变良田
  “我的怡定恬园其实就是之前父母栽种果树的地方,过去果树多,能遮阴,土壤的保湿程度较好,但自从休耕后,许多果树都枯死了,地上长满了芦苇草。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除草。”刘怡定表示,为了让田园恢复生机,自己可费了不少功夫。因为希望栽种健康的蔬菜,在土地除草方面,刘怡定拒绝使用化学除草剂,全凭自己勤勤恳恳将草除尽,这花去了他近三年的时间。
  “一开始除草我只会用‘笨功夫’,动手将草剪掉、拔掉,但这没法将野草完全除根,只要一下雨它们便迅速再生长起来。”刘怡定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购入中耕机来松土、除草,效率提升不少。可好景不长,面对糟糕的土地环境,刘怡定的中耕机很快就罢工了。通过和工厂老板的协力合作,增加装备、换上耐用型机油,很快,刘怡定又带着改装后的中耕机在田野间辛勤耕作了。这几年他前前后后用过五台中耕机,不断摸索改进,也把自己的经验通过Facebook和大家分享。
  整理好土地后,如何种植就成了刘怡定思考的问题。他尝试了非常多种蔬菜,如秋葵等,但都没有成功。通过观察他发现,这片土地较为干旱,水源较少,适合种植抗旱性好的植物,此外,相比起凸出的地块,凹陷处的土地由于较少受到阳光的直射和大风、雨水的损伤,作物生长态势会更好。
  实践出真知,刘怡定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土地的改造方面,先是将平坦的土地改为等水平线的沟渠,后又修筑成梯田;在选种方面,选取了耐旱且抗病、抗虫性好的红须玉米笋进行栽种。在刘怡定的精心打理下,原本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逐渐恢复生机,一颗颗玉米笋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

  01>这几年为了更好地除草、耕作,刘怡定前前后后用过五台中耕机,不断摸索改进,同时也把自己的经验通过Facebook和大家分享。
  02>刘怡定讲求健康种植,从不使用农药、除草剂,所以种出的红须玉米笋无毒无害、味道清甜可口,生吃也别具风味。

  03>除了红须玉米笋,刘怡定还种植红藜麦。对他来说,复归田园,感受自然的生机,与朋友分享美味能给他带来纯粹的快乐。


  有机种植,健康美味不可缺
  “我采用的是有机种植和自然农法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种出的玉米笋才能既健康又好吃。”在刘怡定看来,健康中蕴藏着许多商机。
  和以往只追求填饱肚子不同,现代人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刘怡定笑着说,“这也是我在生病期间发现的,那时为了健康,我在食材方面尽量选择有机、无毒的产品。我本以为偏贵的价格会限制人们的选择,可却有不少人愿意为优质付费。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种植健康蔬菜的信心,首先它是受市场欢迎的,其次这也是一项良心工程,能给更多人带来健康。”
  那么,何为有机种植和自然农法相结合的耕作方法呢?面对《台海》记者的疑问,刘怡定解释道:所谓有机种植,就是在植物成长过程中完全使用自然原料的种植方法,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等。采用富含有机质的蓖麻粕、柯贝粉、绿肥作物及製作微生物肥料活化土壤,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自然农法是由日本福冈正信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顺应自然,删繁就简,让作物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生长。
  这种减少人工干预、恢复自然力量的种植方法极富禅意,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却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最让刘怡定头疼的,就是田园内常来光顾的各种“客人”。刘怡定坦言,由于不用农药,长出的玉米笋无毒无害,味道鲜甜,时常引得山间的野猪、猴子和鸟儿前来偷吃。至今,他仍记得,在申请绿色保育标志认证前,自己带人参观园内累累的玉米笋,隔日准备采摘时,已经所剩无几了。望着这片案发现场,刘怡定心中好气又好笑,不得不增设电线、围栏、纱网,以不伤害生物的方式礼貌“逐客”。“但有一类“客人”是刘怡定无法驱逐的,那便是昆虫。因为不能用杀虫剂,有时候刘怡定只能任由它们吃掉部分玉米笋。但这也带来了一些好处,因为生态有其自身的平衡模式,有些昆虫死亡后它的虫体会成为玉米笋良好的养分,让玉米笋的风味更独特。
  “运用有机种植和自然农法结合培育玉米笋虽然好吃,但比起正常栽种的玉米笋,它的个头较小,采收时间也比较长。”刘怡定说,玉米笋要有足够的温度才能生长,大概10摄氏度左右就会停止生长。可由于怡定恬园的海拔比较高,昼夜温差大,生长速度会慢一些。

  毛遂自荐,多种经营齐上阵
  在第一批玉米笋收成之后,刘怡定不忘践行自己的诺言,将这些甘甜可口的玉米笋送给自己的朋友、师长品尝,这让他再度体会到分享的快乐。“看到大家都很喜欢我种的玉米笋,我也能更放心去销售了。”刘怡定说。
第一年售卖玉米笋时,刘怡定的定价是75元新台币一台斤(600g)。 “其实一开始基本是赔本买卖,因为当时市面上的有机玉米笋一台斤最多能卖到200元新台币。”但在刘怡定看来,一开始应是基于分享的推广,“价格定得不高,会有更多人愿意花钱购买,尝到玉米笋的独特美味。”一开始,刘怡定采取最传统的方式,背着玉米笋沿街售卖,或者参与农夫市集,和其他贩卖有机蔬菜的农户一起推销自己的玉米笋。但由于刘怡定的玉米笋产量较小,长久经营下去,在价格方面没有其他产量大的玉米笋有优势。
  觉察到自己的弱势,刘怡定开始另辟蹊径。“我在耕作的时候经常会听听广播,有一天在听广播节目‘爱吃爱生活’的时候,里面正在介绍台北很有人气的生态沙拉餐厅牧牧沙拉,这家沙拉店专门以有机蔬菜搭配沙拉酱,讲求吃得美味、健康和营养。我觉得他们的经营理念和我做有机玉米笋的理念是很契合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把我的玉米笋寄给他们试吃,看看未来能否合作。”说干就干,刘怡定很快落实了自己毛遂自荐计划,将一箱玉米笋打包寄往台北。但可惜的是,当玉米笋寄到时,餐厅老板不巧出差了,但店内员工尝过刘怡定的玉米笋后非常惊艳,很快电话联系了刘怡定,让他在老板回来时再寄一次。刘怡定认真栽种的玉米笋最终以其独特的清甜口味征服了餐厅老板挑剔的味蕾,餐厅老板愉快地与刘怡定签订了合作协议,不仅购买刘怡定的玉米笋制作沙拉,还在餐厅内提供玉米笋售卖服务。
  “我的玉米笋单生吃就已经非常好吃了,但它的吃法不止一种,玉米须也是可以熬茶,味道不错,能清热消暑,也有减肥之效。”刘怡定说,“我的行销课老师是高级住宅大楼的主委,他知道我推广不易,就帮我提供了在大楼交谊厅请住户品尝我的玉米笋和玉米须茶的机会。在那次活动上,我碰巧遇到了台湾有名的清玉饮料店的老板,他对我的产品很感兴趣,告诉我他的企业中还有三家是餐厅,未来会考虑将我的玉米笋纳入菜单中。同时,他也认为未来可以考虑推出与玉米笋相关的饮料。”
  除了线下推广和尝试之外,刘怡定也在网上销售自己的玉米笋,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
  顺应自然,栽出好滋味,多线推广,寻觅新商机。刘怡定相信,有机健康农产品的市场未来一定更加广阔。“未来我也会持续精进自己,去学习更多有机种植方面的新知识,运用到我的玉米笋上,希望能对品质和产量做进一步提升。”刘怡定说。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