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发布“云上朱子之路” 探寻先贤足迹

来源: 2020-09-03 16:00

发布“云上朱子之路”  探寻先贤足迹

厦门(同安)第五届国际朱子文化节顺利举办

文/《台海》杂志记者   卢燕  通讯员/杨心亮  余雪燕 图/何东方

许濙开疆二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今年是朱熹诞辰890周年,7月11日,“心追往圣云上同行”2020厦门(同安)第五届国际朱子文化节暨第十三届“朱子之路”研习营始业式活动,在同安朱子书院举办。

活动由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同安区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朱子学会、厦门大学国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安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旨在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城市的“根”与“魂”。

通过手机端体验朱子之路沿途风景

同安是朱子学的开宗之地,全球朱子学研究的文化地标之一,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朱子文化节。活动当天,专家学者再次“云集”同安,探寻先贤足迹,交流学术心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安自西晋太康三年置县以来,历代英贤竞立、名人辈出,为同安这一方崇文厚土,成就‘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安区副区长张斌娜说,朱熹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同安区积极打造厦门朱子文化品牌,为“富美同安”和厦门“两高两化”城市建设提供文化助力。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说,朱子集宋代儒学之大成,是宋明理学的最高峰,他的学术思想享誉东亚儒家文化圈。同安是朱子首仕之地,也是朱子学的发祥地。朱子曾说“世间无处不阳春,道路何曾困得人”,今年朱子文化节发布了“云上朱子之路”,大家可通过手机端体验朱子之路的沿途风景,聆听学者讲座,感悟圣贤精神。余清楚说,这是非常有趣的创意,是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

 

朱熹石刻现高山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名篇《观书有感》不知打动了多少后人,而早在10多年前,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发现这首诗的原创地就在军营村的高山上,如今这座山上还留有他当年的石刻。

在颜立水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村里的漆仙尾山,拨开草丛,那块传说中为朱熹亲笔题写的石刻就静静地卧在地上。由于天长日久,碑上的文字已经开始模糊,不仔细辨认几乎看不出字来。正在这时,我们的摄影记者不小心将脚下的沙抖落在石碑上,奇迹出现了,沙子迅速填满了碑上的沟壑,一个“徘”字清楚地显现出来。我们于是如法炮制,在附近取了些沙子来填上去,很快,“天光云影共徘徊”几个大字清楚地出现了。

据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厦门有关文史专家认为这些字迹很有朱熹书法的风格,再加上当年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其性好游,漆仙尾山周边一带都留有他当年的足迹和题刻,因此他们认为这块石刻上的手迹很可能是朱熹本人的。

石碑附近风景极美,云在山间悠悠地飘过,水在耳边叮咚作响,当年朱熹触景生情留下了千古诗句,而沧海桑田过去,那些景色居然大体保持着诗中的原貌,许是托了山高人稀鲜有人打扰之福。不过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这个石碑至今还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年长日久,待到这些字迹慢慢被风化,当地也许又要损失一样极富历史价值的文物了。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