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郑石明:有深度才有力度

来源: 2020-11-15 00:27



《“女奴”和小主人》1989年3月
许多人看了这张照片后说:拍得“活”,有味道。我再细品一下也悟出了点道理。
新闻摄影的主要对象是人,人各有情,情能感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情趣、情节是拍“活”照片,耐人寻味的最重要条件。





讲述/郑石明  整理/《台海》杂志记者  卢燕

“搞摄影,我是横下心来准备吃苦的!”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初,郑石明从事新闻摄影以来,在光影舞台上旋转了临近50年,同行们评价他是停不下来的陀螺,关于摄影,他总有用不完的精力。
  一架借来的折叠式相机、一卷过期胶卷、几张边角料相纸,成为郑石明进入摄影大门的装备。在中学时代,他就端起海鸥203相机,摆开盆碗,配制D72、D76显影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部队新闻干事到党报、晚报、专业报、杂志社摄影记者、摄影部主任、图片总监、主编、副总编等职,从记者、主任记者到高级记者,不管在什么岗位,郑石明当真“玩起命来”,几乎是在跌打滚爬中前行,且一步留下一个脚印。
胶片时代,当报社摄影记者并不轻松,机械相机没有自动测光自动对焦,黑白胶卷从拍到洗全得自己来,焦点是否对实,曝光是否正确,不到最后冲洗出来,根本无法知道。郑石明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完成采访任务,平日里要经常练习目测能力,熟悉室内外、早中晚正确曝光的光圈和速度,尤其还要锻练臂力,举起相机才能象神枪手一样稳准狠。
始终保持“战备”状态是郑石明对自己的摄影要求,在新闻摄影“战线上”,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八十年代,当他连获大奖,并一次次捧回照相机、彩电、录音机等奖品时,大家敬重地说:“石明得的奖,全是汗水泡出来的。”
在郑石明的创作生涯中,接触过两位性格迥异的世界著名演员,一是日本影星“真优美”,即中野良子;一是巴西影星“伊佐拉”,即桑托斯。中野良子生性好动,到中国后舞龙灯、踩水车、穿草鞋、戴花冠。郑石明跟踪采访,以主体实、背景虚、色调暖、表情活的系列组照推出摄影力作,全国赛中一举打响。而巴西影星桑托斯,则是不苟言笑,举止有度。其实桑托斯有着含蓄的活跃,正如她扮演的女奴一样,抓取那热情偶露的画面方能表现人物本质。郑石明敏锐地分析了角色心态,跟踪采访寻找机会。这天下午,在太湖鼋头诸公园漫步的“女奴”看见一辆童车推来,车中躺着中国小主人,桑托斯突现笑姿,去逗小孩,天真的憨态毕现无余。郑石明在选择拍摄位置时被四周拥来的游客撞倒在地,他随机应变,跪地抓拍到《“女奴”和小主人》。多年来,郑石明在国际、全国摄影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百余次,曾多次担任“中国新闻奖”、“华赛”、“金镜头”、“台海”等全国和国际影赛评委。
从2005年至今,郑石明先后被众人推到了马不停蹄的岗位——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第六届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第七届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六届副主席、第七届副会长、第八届会长助理兼地市报分会会长。这位老帅哥每天像个陀螺一样忙碌着,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常常是凌晨一二点还在处理学会事务。记者问他为何要这么认真,他笑着说,属牛的就要有牛脾气,更要有牛劲,在其位就要守土有责,尽心尽责。

《古稀新娘 八旬新郎》1986 年春节前夕,无锡市北塘区吴桥街道 82 岁的五保户周福林和 74 岁的五保户徐香芬举行婚礼。老人婚姻已经是个社会普遍问题,只有更新观念各方重视,才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事实真实和总体真实
《台海》:您在一线工作了这么多年,有哪些拍摄经历或者作品,让您印象深刻的?
郑石明:摄影是瞬间抓拍、稍纵即逝的工作,既要跑场运动,更要勤于思考,思考的相机决定照片的力度。力度是什么?就是画面的内部张力、信息元素。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思想性的强弱,决定着照片的生命力和社会效益。
1986年春节前夕,我打听到无锡市北塘区吴桥街道82岁的五保户周福林和74岁的五保户徐香芬要举行婚礼的事,闻讯而去。我看到区民政科、街道为这对老人买来了家具,准备了新被子、新枕头、保温瓶等,帮助布置新房,还买来喜糖、喜烟等,我被这场面深深感动。我在人群里还见到了四位看“究竟”的老人,他们四人中,两位老人的子女不同意他们再婚,一位老人的子女本来不同意,现已由居委会做通工作,且为老人准备了新房。还有一位丧偶老人鼓着勇气,找居委会干部要求他和他的恋人也登记结婚。一石激起千层浪,周福林的婚事牵动了多少丧偶老人的心!我从中感到,老人婚姻已经是个社会普遍问题,只有更新观念各方重视才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决心拍摄好这个题材。
《古稀新娘八旬新郎》摄于新房内,当时,我先拍了一些点烟、发糖唱戏等活动场面,但是老人见拍照,动作拘谨,傻看镜头。于是,我随机应变,对在场的文字记者浦争鸣说:“我拍好了,你们随便谈吧。”他们在对话时.我躲在墙角里注意观察老两口情绪和现场气氛,当小浦请他们谈谈恋爱经过时,老两口一下子笑了,笑得是那么甜,围观者的视线也一下集中到了新郎新娘身上。我急忙举起相机,抢拍到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获“希望之光”全国摄影大赛新闻类一等奖,全国激光全息摄影比赛二等奖,全国婚礼摄影大赛二等奖,社会反映较好。
我事后分析总结成功的原因,首先觉得是照片体现了党的政策,反映了新的思想观念。作为视觉形象,讲述了老人婚礼这件事;其次,通过画面气氛、情绪、细节上的表现技巧,给予读者明确、容易被接受的思想价值指向;再次,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多义的、延伸的再创造空间,留下了一些思索。有思想深度的照片才是有“力度”的照片。
《台海》:很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鄙视摆拍的行为,但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摆拍照片获奖的事件。您是怎样看待“摆拍”与“抓拍”?
郑石明:中国新闻摄影仍是一个需要完善职业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的领域,需要完善对造假者、庇护者处理的普遍参照体系,需要完善一个职业、伦理、道德的底线。价值观的丧失、外在的压力、管理的漏洞、名利的吸引,曾令极少数新闻摄影工作者铤而走险,打起了新闻的生命——真实性的主意,或篡改拍摄时间,或修改图片内容造假……
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新闻真实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事实真实,二是总体真实。任何先进技术的利用都不应该影响新闻图片的真实性,任何形式的新闻摄影报道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其中,事实真实,即新闻摄影必须坚持时间、空间和对象三位一体的真实性原则,拍摄记录的是存在于同一时空中的新闻对象;而总体真实,即新闻摄影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捕捉记录呈现在镜头前的典型瞬间,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中国新闻摄影需要守真重质的力量,特别要反对对新闻图片滥用数字技术,对原始图像信息进行随意修改,严重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行为,并呼吁共同抵制虚假图片,树立中国新闻摄影自身的品牌和信誉。

《洪水牵动万人心》1991年,无锡地区遭到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的袭击,从入梅到7月中旬,下了700~900毫米的雨,接近正常年景全年的降雨量,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桥梁被淹、新村被淹、工厂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个亿。


评选的公平是相对的
《台海》:作为一名多次出任国际、国内影赛影展的评委,您认为一幅有“生命力”的作品,应具备哪些条件?
郑石明:分析国内外影赛的获奖作品,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个吸引评委眼球的事实:让作品蕴含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主流文化中来。影像新闻主流化进程中,应该注重四个“视”,即视界、视域、视角和视觉。首先是视界,这个“界”字更多是政治之界、政策之界。其次,应该注重“视域”,这个“域”字,其实更多针对的是地理之“域”。还应该注重“视角”这两个字,这个“角”字,体现了拍摄的角度、摄影语言表达的个性。优秀摄影作品主要是讲求“重”和“新”,前者强调份量,后者强调新意。最后一个就是要注重“视觉”,影像作品应该是有温度的,冲击力震撼的画面,一定是打破了传统的审美倾向,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内涵,让影像更有色彩感。多一些纪实的暖色,多一些记录的温馨,多一些和谐的因子,摄影在守望社会变迁、鞭笞人间丑恶的同时,也需要将这个真实的世界中那些独特,但不失沉重;活跃,但不失零碎;幽默,但不失低俗的画面化为视觉档案,并引领和改变着社会的进步与变迁。
《台海》:您提到,好照片应该闪耀人性的光芒和温度,落到实地,又该如何践行?
郑石明:作为历史进步、时代变迁最直接、最忠实的记录者,摄影记者在有意无意间,将“中国的情况”完整记录。我深切感受到,没有历史使命感的照片,只能是新闻的易碎品;只有历史意识的注入,才能使新闻照片更具永恒价值。其次,作品应该闪耀人性的光芒和温度,昂扬、喜悦、温馨、愤怒、创伤、哀怨……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现场性、即时性、瞬间性、形象性、直观性。第三,作品在语境、结构、形式等方面要不断创新,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给予重点关注。第四,责任和道德底线是新闻人的生命,丈量的是法制尺度和社会良心。第五,关注重大题材,直面严峻真相,体现摄影作品的社会责任。第六,通过颇具包容精神和多维视角,引领我们进入拍摄现场,实现突破性、跨越式、系统型的发展。第七,“现场目击”展示专业摄影记者“全天候”、“快枪手”的基本功。
《台海》:好照片是如何评出来的?又该如何当好一个评委,以确保公平公正性?
郑石明:多次参加各类大赛的评选,我有一个体会,就是评选的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个评委喜好不同,审定照片的标准也跟着不一样。赛事定位不同,邀请的评委不一样,对照片的题材要求也不一样。中国新闻奖主要提倡主旋律,人民摄影报办的“金镜头”选片的标准更多的放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上,所以一张照片在那边能获奖,在这边不一定能,这种情况太多了。
现在规范的大赛基本上都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为例,评委的构成上要包含三个方面的代表,一是媒体领导,二是业内资深专家,三是优秀编辑记者。评选的方法也很重要。不记名投票后,大家围绕这张照片发表不同的看法,再投票,再议论,直到达成共识,但最后还是以无记名投票为准。一般参赛照片要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才入选,获得2/3以上票才能获等级奖。这是比赛的基本规定,台赛也一直采用这样的评选方法。

《小学成佛堂》1989年2月,杨桥小学竟成佛堂,学生放假一天腾出教室供200多老太念佛。

《捐建新楼房》《小学成佛堂》照片见报后,引起重大社会反响。当地尤渡村党总支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教育,全村97名党员干部带头助资献款8130元。1989年9月,昔日学堂成佛堂,今朝捐建新楼房当小学教室,总投资80万元。



成在策划,功在执行
《台海》:媒体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摄影如何突破自我,适应受众需求?
郑石明:新闻摄影经历了读图时代、网图时代、掌图时代、微图时代、视图时代,媒体进入了“全民摄影”“全民视频”“全民记者”时代,告别、挑战、坚守、拥抱,是摄影记者在媒体融合面前刻不容缓、亟待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摄影记者、尤其是摄影部主任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从“快枪手”到“指挥员”的转型。我们一方面要牢牢记住自己始终是一名摄影记者,继续到一线拍摄大量新闻作品。另一方面,从策划入手,把个人力量转为团队力量,从一线的新闻摄影“快枪手”转为媒体融合的组织指挥者,让新闻摄影“活”起来。
从“教练员”到“参谋长”的使命。首先,把全媒体图片新闻作为“当家菜”,要和值班编委、总编辑一起商定微、端、网、纸上的照片,甚至确定位置、大小和标题。其次,应该抢时间抢空间,微、端、网,报齐发力。第三,摄影专题、专版作为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往往能够直接反映全媒体的新闻摄影深度和水平。通过大整合大编排的方式,做优做活新闻摄影。第四,创意、策划有特色、有分量的活动。
从“拍照片”到“拍脑袋”的升华。要当好“快枪手”、“指挥员”、“教练员”、“参谋长”,不能满足于人吃苦,更要脑受累。要树立“大传播”意识,所谓“大传播”意识,就是一家媒体内部的总编与编辑、记者,以及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顺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强化图片传播的意识。同时,实现机制、体制和流程创新,加速梯级队伍建设,科学建立现代新闻摄影运作机构,保证新闻摄影能量的最大发挥,才能将一张好图片、一个好版面的“偶然出现”变为“经常出现”甚至“必然出现”。同时,报纸需要通过调动、整合摄影记者、文字记者、编辑、拍客、读者资源,推进复合型记者的培养力度。
《台海》:您不管在影像记录还是摄影赛事评审以及摄影活动的策划举办都有丰富的经验,想请您分享下其中的一些心得。
郑石明:我们常说成功,就是“成在策划,功在执行”,这里面包含策划力和执行力。在新闻摄影界,策划并不是个新鲜名词,但它正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的更新,在推动新闻摄影发展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如果把策划比作创作剧本,那么一个出色的剧本,很容易在演出时获得成功,吸引观众;相反,一个平庸的剧本,无论导演和演员如何尽力,也很难化腐朽为神奇。我在90年代发表的《新闻摄影中的策划意识》中,曾粗略地划分了五类摄影策划:1. 摄影比赛策划。 这是策划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优势是立题明确,可以充分发挥图片可读性、可信性强的特点。集中体现了策划是把理念变为画面的第一步,抓拍是用瞬间反映新闻的实现方式,二者统一和谐。 2. 专题报道策划通常以组照来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形象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与电视的动态画面相比,此类作品将稍纵即逝的瞬间凝固起来,这种耐人寻味的“静”更易获取撼人心弦的“动”,赢得强大的社会反响。3. 专题活动策划。美国策划家罗恩曾说:“专题活动是一种能给人以直接刺激的媒介。专题活动使成为对象的每个人都能亲自体会到直接针对性的某种‘刺激’媒介。4. 办报思路策划。美国《生活》杂志,曾在新闻摄影史上创下辉煌的业绩,其经验是“决不允许记者单独干”,而是以一个整体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5. 队伍建设策划 。培养组织一支联得上拉得动打得响、专业与业余结合的摄影队伍。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伟大历史时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策划主办了“八年抗战·民族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媒体优秀版面暨摄影作品展。展览在北京世纪坛隆重举行,规模浩大,影响深远,不仅展出了一幅幅思想深刻、主题鲜明、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获奖摄影作品,还集中展示了近百家报纸的232个全国媒体抗战主题摄影专版的多姿风采。
春节,是中国传统中阖家欢聚的最为重要的节日,一年中的所有心情与积淀,都会在此间嬗变、释放、融化与升华。为了全景式地记录中国人过大年的历史片断,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在全国各省、 市发动数百名摄影记者,以 2010 年春节期间为时间定格,在全国 34 个地区同时完成了“2010 中国春节”的历史画卷。 经过精心筛选,最终有10幅获奖摄影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春晚上展示,这是照片上春晚的第一次。
可以说,策划者的思维模式决定了策划的实现与否,或者从梦想到现实,或者永远滞留在零点。兵勇只能勇一个,将勇却能勇一群,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策划大师,就等于培养出数十、数百或更多优秀的摄影家。


《千岛湖巨网捕鱼》2001年9月15日至18日,千岛湖以“人·水·环境”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淳安·千岛湖秀水节”在千岛湖镇举行。上午10点多,随着湖面的号子声,渔民们的拉网动作整齐划一,成千上万尾鳙、鲢鱼被围进一片小小的水域里。受了惊动的鱼儿们“噼里啪啦”跃出水面,群鱼狂舞,人欢鱼跃,尤为壮观。


《台海》:作为台赛的资深评委,对于如何进一步扩大赛事的影响力,您又有何建议?
郑石明:台赛的创意很不错,原先我担心它受一定地域的限制,在征稿的数量、质量上可能会有影响,但这么多届参加下来,我发现不管是照片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越来越好。台赛发展至今,已经趋于成熟,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评选活动,更是两岸新闻界、摄影界探讨交流的学术平台。两岸摄影家对事物判断的思维,通过图片进行呈现,这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不仅可以拓展双方的视野,且随着两岸这种沟通越来越多,也增进了两岸间的相互理解。
经过近11年的积淀,如今台赛已成两岸响当当的品牌,整个赛事、活动底蕴很深厚。如何厚积薄发,我觉得要因地制宜。可以依托厦门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位,由赛事延伸出更多元的、针对不同群体的包括游客、拍客、专业摄影师等在内的新闻纪实、风光风情摄影活动、论坛、讲座等;其次,可在赛事的一些关键节点,举办大型的作品展览,通过在不同城市的移动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及价值。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