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纪录当下现实,见证时代变化

来源: 2020-11-15 00:30



这次由海峡两岸组成的评委会,采用网络无记名多批次投票,公平公正公开,别具一格,难以忘怀。从2010年第一次“台赛”评选至今,时间的车轮走过了整整10年,10年9届赛事评选是一个值得记忆和回味的时间周期。

从读图时代、网图时代到掌图时代、视频时代,从全民摄影、全民记者到全媒体融合,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台赛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媒业态的演进、大众审美的嬗变而变化着。台赛作品无论是重大新闻类、经济新闻类、人物新闻类、艺文新闻类、环保科技新闻类,还是生活民俗新闻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影响并改变着两岸传统媒体运行的格局和脉动,并大量对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博客、微信、流媒体……
这些源于海峽两岸摄影家、摄影拍客内心深处最朴实、最真挚情感的真实瞬间,已透过镜头定格,化为视觉档案,化作光与影交织的沉重影痕、精彩相册,并融入到人类曼妙绚丽的历史隧道。作为历史进步、时代变迁的两岸记录者,正将新闻摄影的记录功能、文化属性、传播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昂扬、喜悦、温馨、愤怒、创伤、哀怨……第九届摄影作品告诉我们:关注重大题材,直面严峻真相;爱和关注,民生影像的背后闪耀人性的光芒和温度;包容和多维,体现文化锐度和宏大的视野;现场目击展示“全天候”、“快枪手”的基本功,我们看到的是:两岸摄影人的作品呈现出了愈加明显的思想性、故事性和时代性。

——郑石明(高级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助理、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地市报分会会长)


这回评选是在疫情期间,事先,我觉得可能来稿的数量、质量会受到一些影响,没想到,参赛作品非常不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义乌直播村》、《从艰难排队到从容出行——火车站里的中国人》《上万市民漏夜排队抢购308套现房》《被抛弃的家》《最后的足球场》等作品,时代色彩非常明显。透过作品,我们看到两岸这一年的变化,看到了一些重要的事情,特别有意思。
第二,富有人情味。仔细看那些聚焦生活的作品,非常有人情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相关爱的情感非常感人,像《血癌家庭的生死悲欢》 《自闭症孩子的排球课》《“星星的孩子” 妈妈不放弃》《抱着女儿送外卖 命运因爱被改写》,作品都非常感人。
这与摄影技术的发展有关系,如今,拍照早已经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人们把目光集中在身边的大小事上,有的人甚至吃块肉、吃条鱼都要拍一张,发到网上分享、传播。全民摄影时代,人人是拍摄者,是传播者,也是受众。这也是一个时代的变化,我们也更容易看到和生活挨得非常近的作品。
这回的参赛作品质量非常好,较充分、形象地定格了2019年度台海新闻人与事,留存了海峡两岸的重要影像意义。对于评选结果,我是非常满意的。

——刘阳(中国书局总编辑、世界华人摄影联盟秘书长)



本人有幸作为本届评委,全程参加初评、定评,感觉这个线上评选,“速度优先”、“视觉主导”、“拍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速度优先”,评委全程应用投票软件,保证评选中多轮投票时间的迅速、无差错,从定评开始到结束,屏幕时间指向200分钟。原先有评委估计要到晚上才能结束,一刻也不敢松懈,这个速度让人挺开心的。当然3天前,组委会人员将初选后的作品从网上传给各评委,评委马上淘汰了一轮最低票数照片。接着反复审查入围照片,对其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这些做法比线下当天评选更为从容有数。
“视觉主导”,影像语言要取代相当分量或全部的文字,视觉形象化的最先呈现、夺人眼球最能使佳作在一摞摞参评照片的纷繁中“跳”出来,而视觉语言就是那些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的巧妙应用。金奖作品《义乌直播村》讲的是去年直播迅速挺进百姓生活的新鲜事,在一般人眼里,熟悉的是手机屏幕上较单一的直播画面,该作品展现的画面却是几个直播现场无数交织的手机和货物,罕见、有趣的瞬间形象立马获取了年度最高奖的决定性票数。
“拍摄价值”,在手机拍照人人有份的时代,照片的拍摄价值取胜于,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角度上表现人们当下的文化、生活价值。同时,因为大赛,就要大比,以决高下。

——林世泽(厦门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厦门日报高级编辑)




虽然个人已经不再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但也会留意新闻影像文化发展或趋势。这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关系,评选时采实时视讯投票机制。评审当日,个人乖乖地坐在笔电前,和三位大陆评委老师认识寒暄后听取工作人员耐心说明,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五人才慢慢适应这种评选状态。
整个决选过程,公正、公允,由于是采多数决,委员间少了对谈交流,大家各凭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及摄影技巧等因素各自评断,彼此就不会受到言语或拉票影响。
评选过程中,我发现各个类别均存在单幅、组照共同参赛的情况,有些单幅作品在摄影各方面表现均优,但和组照比起来,内容较为薄弱,组照则是有些议题很好,但故事相对缺乏亮眼的影像,故评选时,我常陷入这样难以抉择的困境。为此,个人斗胆建议是否可以设定组照参赛照片数量如7-10张或5-8张等,减少落差,评委在审视时,不会在内容议题和表像选择犹豫,当然各个类别可以有单幅参赛组别,降低门坎,增加参赛意愿。
我希望,台赛可以持续办下去,让两岸摄影新闻同业人员有一个交流竞争的平台,藉由影像文化互相切磋认识增进人类文明的价值。

——蔡文祥(台湾当代摄影家、艺术家 台北国际摄影节策划总监)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