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三位寻香者,以香气感知生活 来自台湾的创客用不同的方式展现香气的魅力

来源: 2021-08-27 10:13

文/《台海》杂志记者 郑雯馨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曾于庭:

用香氛营造一个疗愈空间

关于“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工作?”这个问题,曾于庭不需要做过多解释,只要走进她的工作室就能得到答案。各式各样的香氛文创产品是工作室内唯一的装饰,它们散发的香气塑造了一个轻松舒适的基调,亦告诉来者:这里是香氛文创设计师曾于庭挥洒灵感、创作香氛文创产品的地方。

2016年,曾于庭在广西南宁创立了主营美容美妆的Shirley Aesthetics品牌工作室,2020年10月,她在厦门龙山文创园区的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成立了厦门曦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拥有韩国KCCA香薰蜡烛指导师资格证书的她开始尝试开拓定制香氛文创产品的新事业,“一开始只是出于兴趣做香氛蜡烛,后来一些朋友会跟我定制香氛产品,觉得可以尝试着做相关的文创产品。”

目前曦莛文创主要是定制香氛礼盒、创意香氛伴手礼以及开设线下体验课程为主,曾于庭也尝试在一些直播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展示自己制作的香氛蜡烛,由此开拓新的合作和销售渠道。说起自己的香氛产品,曾于庭觉得美感的基础是优势之一,艺术彩绘以及专业香薰蜡烛指导师的学习经历让她对设计、制作香氛蜡烛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她也感受到如今香氛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大众还没有充分地理解到香氛背后的生活美学。

许是出于职业的原因,曾于庭格外在意“氛围感”。她说:“选择落地厦门,首先是因为文创基地这里有相熟的朋友,小伙伴都很热情,同时也喜欢厦门的环境,让人感觉很舒服自在。”提到如何营造一个令人舒适的氛围,曾于庭便想到了香氛,她指着工作室内琳琅满目的香氛蜡烛如数家珍地介绍道:“用来做香氛蜡烛的蜡烛种类大约有十多种,像这种质地比较硬的是石蜡,在日本比较受欢迎;这种看起来像果冻的是啫喱蜡,燃烧后几乎没有什么残留蜡屑,属于比较干净的一种蜡;欧洲的香氛蜡烛更偏爱用大豆蜡。”

不同种类的蜡烛,其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要根据不同蜡烛的熔点学会控制温度,否则很容易就会失败。在曾于庭看来,制作一款香氛蜡烛并不容易,根据定制用户的需求从材料的选择、香味的调配、温度的调控以及等待凝固的时间、脱模的技巧等等,每一步都要十分专注,凭借经验与耐心才可能诞生一款满意的香氛蜡烛作品。对此她说:“创作香氛产品还是需要一定的艺术功底的,蜡烛的造型、配色以及香料的调配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她喜欢在每天傍晚六七点后进行创作,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下班了,这里就变成一个很安静的创作空间。”没有过多的干扰,她得以专注地观察手中的蜡烛何时熔化、凝固,当所有感官汇聚于一处,她能够调配出心中所想的香气。

关于制作香氛蜡烛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香味调配,曾于庭有自己的偏好,“我的香氛产品主要采用来自韩国的香料,大部分都是天然的,相较于精油挥发较快,选择香料是考虑到它留香时间比较久。”对大众而言,能够明显区分出来的香料不外乎薰衣草、迷迭香、罗勒、柚子、香橙、玫瑰、薄荷、雪松及白茶这几种,而曾于庭会根据韩国每年定期推出的流行香味,提供几种基础款型供用户选择,再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微调。“像今年比较流行松木与桔子这种偏中性的香调,一些用户就会选择流行款,然后根据他们的习惯,调整香味的浓淡以及前、中、尾调的渐进次序。”

不过曾于庭也说,光是看着香氛产品上的味道说明,并不能完全将名称与香味匹配,“好比如我们都知道玫瑰的气味,但是不同产地的玫瑰香气自然会有细微的差别,气味是无法绝对标准化的,最终还是要依靠你自己去闻、去感受。”说着她将一个装着乳白色香氛蜡烛的茶色小杯放到桌上,点燃了杯中的蜡芯,一缕清新微甜的味道悄然升起,“这种造型简单的杯蜡在欧洲很流行,这款是英国梨和小苍兰,属于闻起来比较舒服的香味。”暖色的烛光扑闪着,蜡烛因受热渐渐在杯中熔化,香气随之弥散开来,虽然还坐在工作室里,思绪却仿佛飘向了初夏的果园。比起用语言描述,曾于庭更希望大家调动感官去感受她的香薰作品,她说:“你甚至不用在意它的存在,当你点燃香氛蜡烛或是将纤维棒插入扩香瓶,然后将它放在卧室、客厅、书房等处,它自然就会扩散到整个空间,带给你一种疗愈的感觉。”

在曾于庭看来,喜欢向她定制香氛产品的多为都市白领一族,他们大多对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追求,喜欢用香氛来舒压、营造专属的香气氛围。香氛蜡烛的治愈感往往因人而异,比如有的人喜欢看香氛蜡烛点燃的样子,烛光本身就让人觉得温暖,加上其中的香气更容易令人放松;也有人喜欢在香氛蜡烛当中加入木头元素,燃烧时会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就像是助眠的白噪音。她自己在看书、听音乐时,偶尔也会点上一支香氛蜡烛;旅行或出差时,进酒店房间的第一件事便是用香氛蜡烛、无火扩香或是香片驱散一些异味,让这个原本陌生的空间多一些安全感与舒适感。旅途的疲劳也因香气的介入而消解,“被香气所环绕,你会觉得遇到的不如意或糟糕的情绪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说话间,那瓶英国梨和小苍兰香气的杯蜡熔化过半,香气也愈加浓郁。曾于庭说:“我们感知香氛蜡烛的香气,存在着一个时间差。因此等待香气的过程,也变成了一种享受。”香氛营造的是一种氛围,因此适合在一个空间里慢慢熏出其专属的气息。对曾于庭而言,倘若要为自己定制一个专属香气,她会选择罗勒与菊,“对我而言,这是一种非常有记忆点的香味,我也无法向你形容它具体的味道,只能说它会让我感到安心。对很多人来说,挑选一款香氛,其实就是在寻找这样的感觉。”

许文滨:

品香即是品生活

出身于台湾制香世家的许文滨在香气缭绕的环境里长大,对于“永恒”的理解大概就是出自父亲手中的那支过了四十三年依旧不变的香,还有逸散开来的气味。许文滨的父亲一直严格按照香方来制香,秉持着童叟无欺的做事心态,因此在业界颇有信誉。在旁人都以为许文滨会继承家族制香产业之时,他却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香”,也无法回答友人关于“香为什么要有烟?”的疑问,因此他选择了学习香道的这条路。

一开始许文滨通过阅读一些香道相关的书籍来学习,他会亲自去古玩市场淘一些香器,模仿书上提到的那些香道动作,逐渐了解香道的同时他与其他香道爱好者交流,继而在友人面前进行香道表演。在26岁那年,台湾许多电视、报纸杂志上几乎都能见到关于他与香道的报道,“那时候我其实是困惑的,虽然有很多人称赞、关注我,可是我真的觉得自己还是不懂香道。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当时的心态更像是一种自我满足。”当许文滨决定屏蔽掉外界的这些“声音”,重新思考学习香道的意义时,他遇到了自己的授业恩师林瑞萱老师,这段求学的经历让他明白了:香道不只是简单的一套品香动作,而是通过香器、香品以及香道师一举一动,让感官随着香的逸散舒展、平缓心情,最终是为了抵达修身养性的境界。林老师教给许文滨的是“学香道不仅仅是品香,更是在自省如何做好一个人。”

仿佛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出关”的许文滨又开始继续自己的香道之路。2005年他创办了岚香斋,致力于传播香学文化与生活美学。“父亲的制香属于传统产业,而我将岚香斋定位为一个非盈利的、致力于传播香学的品牌。”此外岚香斋也参与研发了一些健康、环保的定制香品,美术系出身的许文滨坦言,自己尝试这种客制化的香品设计,是基于打破人们对香的刻板印象,本着有趣的心态去玩香。

他曾经为一个客户定制了一款特别的“柚子线香礼盒”,不过灵感并非来自柚子果肉,而是柚子皮,“大家吃柚子,剥掉柚子皮之后通常就丢掉了,有些人可能会留着,用它的清香去房间的异味。我觉得柚子皮的香气很好闻,就想能不能把它作为原料与香结合?”这一次调香和他从前做的完全不一样,不是传统的沉香或檀香,而是柚子皮与檀香结合配制而成的一种水果香,创造了有别于传统、更贴近当下生活审美的香气。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备受好评,在文创圈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对许文滨而言,“这是一次天马行空的创造,没有被传统制香的观念所束缚,对我们这样调香、玩香的人来说,这就是香的魔法。”

从2007年至今,许文滨往来于海峡两岸参加上百场香道表演和交流,因为喜欢泉州的人文氛围,他还曾在泉州设立过一个工作室,作为与朋友联络交流香道的空间。“台湾传统的制香工艺来自泉州,我原本抱着想了解泉州制香与台湾制香之间异同的想法,可惜因为疫情我暂时回到台湾,未来有机会还是想回泉州和他们交流。”

在泉州逗留的那段时间,许文滨很喜欢到寺庙闲逛,虽然他的香道与宗教信仰的关联不大,但每当他仰望那些古寺里的神佛,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敬畏之心。这份敬畏之心与他如今对香道的态度是相似的,从小对香料耳濡目染培养了他敏锐的嗅觉,他能从一支点燃的香所飘出的香味中,分析出其配制的香方;但他认为学习香道还应该掌握“拆解”香气的能力,“首先你要对所有香原料很了解,才有办法进行所谓的拆解。用美术来解释的话,就是我心中有一个关于香味的‘色谱’,知道不同颜色的特质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组合,香味之间也是这样的堆叠,只有当你对香味的了解足够透彻,你才可能去复制出你所闻到的气味。”

在香道之中,并不仅仅止于用鼻子去嗅香气,去分辨它的香原料从何而来、甚至去评判一块沉香的贵重与否。闻香、品香的目的在于静心,首先那一块沉香散发出来的气味于观者而言,是舒服的、放松的;同时在香道师进行香道表演时,能一丝不苟、行云流水般地将动作顺畅地做下去,“在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之下,我们整个人能完全静下来,香道可以说是一种个人的修行。”对许文滨来说,品香时自己获得了一个完全放松的时刻,他也将这种轻松的氛围传递给观看香道表演的观者和学习香道的学生们。他说如今有些香道师把香道说得过于玄学,“好比如数学的解题,你首先要知道公式是什么,然后根据步骤一步步来,最终会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香道是没有公式的,就造成了多种阐释的局面,香道离大众也会越来越远。”

许文滨希望自己的香道能将这些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他觉得香所代表的就是一种生活,除了修身养性,它能运用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比如我们喝茶,从原先不知其味到慢慢对茶有了不同的深刻感受,之后哪怕是喝一杯水,你也能品出个中滋味。这就是因为你看透了,所以能够融会贯通。香道就是这样一种能让你感悟到很多东西的引子。”

从一开始出于兴趣而接触香道到如今真正走进香道的世界,许文滨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去重新认识“香”这个从小相伴的东西。对于香道他还有一份责任感,不只是传承中国的香道文化与美学,更希望让大众能够近距离地了解什么是香道,从那一支香了解何为“化繁为简”,让内心重归平静。

金于峰:

让香气被更多人“看见”

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击败了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驻军,收复台湾。自此郑氏一族陆续渡台开垦,其中延平王一脉带着先祖从中原带来的家传香谱《思韵谱》一同入台。1992年,郑氏后人凭此香谱创立了“富山香铺”,2008年,富山香堂总经理金于峰带着他们的产品亮相厦门首届文博会,反响之热烈出乎他的意料,如今落地在联发华美空间的富山香堂令流传数百年的香气以崭新的形式重新回到了它的原乡。

在富山香堂,金于峰拿出了几张印着古香方的笺纸,其中详细记载了香原料产地、外观、气味以及制法,比如:名为海南666的香方,乃是“取其黎峒万安山沉香上品膏脉贯溢者”为原料,具体制法是琼崖沉香一两,楠粉一钱,细剉研末成粉,加水拌和,匀入新瓷器中,贮之密封月余,取出用。同样长在万安山的沉香木,根据选取的部位还可制成其他品级的沉香,如“取万安山沉香上品膏脉贯半者,制壹佰壹拾陆号海南沉;取万安山沉香上品膏脉星点者,制玖拾捌号海南沉。”

还有名为伊利安225的香方,制法为沉香一两,去尘,右件捣罗为末,与楠粉拌和,水十之一,臼捣令软硬得所,貯不津器中,密封埋于地中一月,取出用。会安红土888,取占城香一两,细剉,捣为末,用筛过,楠粉一钱,入净器内一处同研,加水拌和,匀入新瓷罐内,上用湿纸条固四缝,不令透气。埋地中窨之一月,取出用。除了单品沉香,《思韵谱》中还有几种合香方,譬如玄方20,就是“沉香一两半,细剉捣为末,用马尾筛罗。玫瑰花瓣,于银器中以水煮一日,候火焰欲绝,得玫瑰精露。与沉香和匀,加一钱楠粉,拌和后貯瓷器中,油单密封,一月后取出用。”

对制香一知半解者,看着这些古香方的记述大多会感到困惑,金于峰拿起另一张香方解释道:“这张写着‘南海岛国,檀叁佰,肆佰零伍方,如天竺檀法修制。’首先叁佰和肆佰零伍指的是香方的编号,这两款香方的区别在于,前者取自檀香木外侧部分,气味比较辛辣;后者取自树心部分,油脂含量较高,味道也更为浓郁。从品级上,肆佰零伍就比叁佰珍贵。”富山香堂的香品几乎都是依据这些古香方进行调配,最初主要应用于宗教礼佛及民间祭祀,“在台湾,一听到香大家会联想到是‘拜拜用的’,在闽南地区也是如此。”金于峰觉得,当香与“拜拜”联系在一起时,不可避免地会和“低端”连接,“大家直观感觉,香就是一个味道很冲、给人体验感不好的东西。”因此他一直想将香的使用场景进行延伸,将祭祀场景与生活场景做出区隔,“祭祀用的香依然保留因为是刚需,而我们更想做的是将‘生活用的香’这个概念传递给消费者。”

为了更直观地让大众知道香其实具备多种使用方式的可能,首要便是让看似虚无的香气能被“看见”并留下记忆点。古香方中关于不同香品的气味描述总是过于抽象,诸如“气清而长耳”和“熏之气氤氲长若春,一无尘虑,有时芬芳,又带草植之气”,虽有意境却不适用于当下,因此富山香堂绘制了一幅“寻香地图”,展示了主要的香料产区及其基础香调以供消费者认知,其中对气味的描述会让人想起对咖啡的描述,诸如“台湾檀香是气味芬芳独特,带有一丝黑糖甜味;加里曼丹的香是常温下略带奶香,并有一丝清凉的草药味;泰国沉香是略带清苦药味及果酸味,甚为特殊”。配合“寻香地图”,富山香堂还推出了一款名为“世界之美”的组合线香产品,金于峰介绍说:“设计思路就是根据几个主要产香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澳洲等分成几款便携装,里面都有好几种线香,它们之间的气味、品级乃至价格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希望大家不要在意太多外在的因素,就像开盲盒那样,单纯根据这个分类去寻找适合你的那一支香。在我看来,对香产生兴趣是最重要的。”

为了吸引更多人对香产生兴趣,富山香堂还结合郑成功的形象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以一个名为“郑在”的卡通人物形象一天的生活场景,向大众介绍如何度过“一日香的生活”:工作、喝茶、休息、祈福、睡觉、洗澡、读书、打蚊子等不同场景下,都能找到“点香”的理由,贴合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仪式感”,这是对现代香文化的一种宣传。中国古代将斗茶、插花、挂画与品香视为雅致生活的体现,其中品香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升华,形成了独特的香文化。在金于峰看来,传统香文化其实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存在着一定距离,但并不代表可以就此忽视当中的文化。他说:“我觉得所谓的文化,就是一种认同感。而香所代表的中国味道在当今社会如何被国人所认同,就需要通过香行业的创新。”最新推出的“二十四节气香”便是这样的一种尝试,根据节气的特质寻找与之匹配的香,譬如立春搭配的印尼伊利安沉香,考虑到其香气较为清越绵长,可赶走初春困意;小暑搭配的海南沉香,于凉甜中伴着花香,适合在燥热的盛夏养性静气;寒露搭配的会安沉香,其带着清爽的草木香气与秋高气爽时节相得益彰;大寒搭配的藏香,作为藏族民间日用香,象征着来年和美,万事胜意。

这样的设计既为香赋予了季节感,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新的“辨香之法”,配合场景使用更容易加深对香气的记忆点。对金于峰本人而言,在富山香堂众多香品中带给他最深刻记忆的非台湾檀香莫属,“这款檀香的香原料来自台湾特有的肖楠木,它的木材呈现金黄色、气味清香,可以说是台湾森林之宝,也被用来雕刻成木雕。”因是台湾的水土所孕育的木头加上独家的香味调配,在对外推广时,金于峰总会言简意赅地介绍说:“这是来自台湾的好味道。”这款香会让他想起台湾,带着一种亲切且安心的暗示,因此它所逸散的香气就是令他感到舒服自在的气息。而金于峰想做的也就是通过那些创意的香品设计,帮助大众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味道。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