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致 \ 深 入 \ 时 事 \ 生 活

台商韩萤焕一家: 父子接力创造民族品牌

来源: 2021-12-22 11:00

文/《台海》杂志记者 张铮


三十年前,台商韩萤焕怀着坚定的信念,走向海峡彼岸的广阔天地,种下一粒名为“东亚机械”的种子;三十年后,事业不断发展,他依然扎根厦门,“东亚机械”则长成了一棵风华正茂的大树。几经风雨,东亚机械的“JAGUAR捷豹”品牌逐渐遍布海内外市场,并在今年成功上市。对于企业来说,三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却让韩萤焕成为了厦门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成立于1991年的东亚机械,至今深耕于空气压缩机行业已30年。说起空气压缩机,也许很多人比较陌生,但它却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汽车、冶金、电力、电子、医疗、纺织等工业领域。如今,东亚机械已成为空压机制造领域的行业翘楚,但董事长韩萤焕依旧初心不改,“自主开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自主服务”这十六字方针贯穿着东亚机械创业及发展的过程,不仅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更是心怀民族的企业家情怀。

 

柳暗花明,登“鹭”创业

1958年,韩萤焕出生在台湾新竹的山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在他之前,已有了七个姐姐。尽管家里人对这个男孩的到来百般疼爱,但改不了家中贫困的现实。也正因为是如此贫苦的环境,让韩萤焕从小便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在中专技校完成了机械专业的学习后,希望早日为家分忧的韩萤焕走向了社会,到了一家贸易企业做最基层的送货小弟。三个月的时间,他把老板堆积了十几年的仓库整理得井井有条。老板看到了这位年轻人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便在一年后让他做了推销员的工作。到了第五年,韩萤焕已经能做到平均每月3500万台币的销售额。

事业的顺利让韩萤焕尝到了甜头,30岁的韩萤焕决定自己创业。回忆起创业初的情形,韩萤焕形容道:“打工打得好,不一定老板当得好。”刚开始的踌躇满志被现实撞了个满怀,经营、生产、管理,无一不是他所欠缺的经验。折腾了两年后,他感到心灰意冷,决定转手给其他人,可无奈卖都卖不出去。

关键时刻,韩萤焕看见了希望的曙光。一位朋友给他建议:“大陆正在改革开放,可以到对岸去找找机会,寻求可以合作的对象。”就这样,韩萤焕跨过海峡,寻找创业的新出路。厦门与台湾距离相近、同文同宗,让韩萤焕倍感亲切,他最终决定落地厦门。

机缘巧合下,韩萤焕有了与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的机会,但他并不了解这一国有企业的实力,如今回想,韩萤焕笑称是“抱得一方大腿”。1991年,韩萤焕与北方工业同时看到了庞大市场孕育的机遇,合资成立了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简称“东亚机械”),主推空气压缩机。

初来乍到的韩萤焕在公司成立后碰到了不少困难,由于对大陆市场不了解,公司经营一直没有起色。1993年,在公司面临极大的经营困难时,韩萤焕打了回台湾的退堂鼓。而北方公司却十分看中东亚机械这块璞玉,及时为他们提供了帮助。于是,抱着继续撑一撑的心情,韩萤焕开始调整仅为十几人的团队,重新出发。1994年,东亚机械正式注册“捷豹JAGUAR”品牌。自此,东亚机械正式开始走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01>公司迁址同安之前,东亚机械位于湖里区的六号厂房。



02>2000年,东亚机械在同安新建的厂房。


03>如今东亚机械的办公楼外景。



自主创新,实力“出圈”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然会有一群卓有远见的人,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战略规划布局和竞争力。“在台湾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人想要改变命运,就得敢拼。抓住机会,将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韩萤焕表示。

1996年,韩萤焕带着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前往北京参展。一位外国参展者看着东亚机械的展位,轻蔑地说道:“这个机器你们做不起来的,中国人没办法做。”韩萤焕的民族自尊被狠狠地激发了,他坚定地说道:“有什么难的?你等着瞧,看看中国人做不做得出来。”同年,东亚机械率先在国内推出直联活塞机,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自主生产的空压机制造企业,实现直联活塞机代替意大利进口产品,真正为产品国产化拓展了通道,“捷豹JAGUAR”这一品牌在大陆一炮而红。一年的时间,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所有亏损全部填平,韩萤焕赚到了来大陆的第一桶金。


01>早年间,挂有“捷豹空压机”的店面招牌。

02>1996年,韩萤焕带着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前往北京参展。


自主掌握核心技术这一决策的正确性,使东亚机械一路稳健发展、持续壮大。2000年,韩萤焕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将公司从厦门湖里区迁至同安区,在政府的帮助与政策的扶持下,厂房很快盖好。但由于活塞机价格的一路走低,加之沉重的还贷压力,公司又陷入了新的困局。没有退路才有出路,东亚机械推出自主研发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再一次成为了公司里程碑式的产品。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工业发展要狠抓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产业转型才能变大变强。”韩萤焕表示。2008年,东亚机械通过自主研发螺杆机头,充分掌握了核心技术,更是在2015年推出了永磁变频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实现了永磁变频的技术与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完美融合,这是行业内首创。

穿过重重苦难,历经层层蜕变。近年来,“捷豹”永磁变频系列多达数十种机型,均符合“国家一级能效标准”,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并凭借优于国家一级能效标准的技术优势,2018、2019、2020连续三年获国家工信部“能效之星”称号。

在大陆“惠台31”出台后不久,韩萤焕在同安区进行增资扩产。在惠台政策的支持下,韩萤焕享受到了30%的土地售价优惠,仅此一项就节约开支3000多万元人民币。此外,国家大力推行减税降费,也为东亚机械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很大的资金帮助。韩萤焕告诉记者,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出口退税、惠台措施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他们每年可以省下近千万元的资产用于自主研发。

2021年7月20日,一声响亮的敲钟声在深圳深交所响起,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了2021年厦门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至此东亚机械迈向发展新征程。

谈及在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中坚守的原因,韩萤焕表示,正是因为对大陆市场与政策有着坚定信心,才使他顶住巨大压力,推动企业不断自我革新。从无到有,从十几名员工到近千名员工,从落后到成熟,30年东亚机械的发展之路,也是厦门经济发展的缩影。

海阔潮涌千帆竞,好风借力破浪行。韩萤焕相信,中国作为制造业强国,未来必然对压缩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站在东亚机械发展的全新节点上,如今已年过花甲的韩萤焕,正带领东亚机械以坚定有力的步伐,向百年企业的目标前进,一如当年跨越海峡、意气风发的他。


家族传承,迈向常青

一个企业的迈进汇聚了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百年基业的常青离不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于是,传承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韩萤焕的三个孩子从小便在厦门学习与生活,大儿子韩文浩三年级时便跟随父亲来到厦门,如今在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二儿子则作为公司的技术总监,专注于技术的研发创新;小女儿负责人力资源,为公司吸纳更多优质人才。“我们计划未来达到至少50亿产值,庞大的家业必然需要孩子们之间合理分工,才能实现企业长远发展。”韩萤焕表示。

但作为“董事长的孩子”,家中兄弟姐妹三人并没有所谓的“优待”。大儿子韩文浩已经在公司摸爬滚打了十年,直到去年才成为总经理。“磨炼是必不可少的。对职位都不了解,怎么能做总经理?”韩萤焕表示。对于是否需要有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韩萤焕笑着说:“不用刻意培养,实际的工作已经够苦了。生产的流程、品质的把握、人员的调配、员工的思想,这都需要一位管理者耗费巨大的心血。在此过程中,他们就会得到成长和历练。”

韩萤焕也十分注重年轻人的培养。以往东亚机械聘请的技术人才,大多从欧美花重金聘请,而如今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建成一支专业化的“智囊团”队伍。“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自己也能做到。”韩萤焕坚定地说。如今,东亚机械正在“高端制造”的快车道持续发力,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中国压缩机民族产业腾飞之梦做出贡献,也为更多中国企业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之路上做出表率,以领导者姿态引领行业技术革新的发展。

有过贫困,才知贫困之苦。如今的韩萤焕依旧过得十分勤劳节俭,从不抽烟喝酒,却在慈善上博施济众。东亚机械每年会划出一部分利润,参与到社会公益中,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厦门疫情期间,东亚机械捐资110万助力抗疫。韩萤焕认为,受益于社会,反哺社会,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做人要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发展。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当,又要简洁。”栉风沐雨三十年,“稳健”不仅是韩萤焕所追求的人生信条,也是东亚机械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许正是这份脚踏实地、深耕细作精神,让东亚机械披荆斩棘而来,并继续书写下一个传奇故事。




>对话新生代
要永远保持奋斗者的热情




《台海》:您从小在厦门长大,对厦门的感情很深吧?

韩文浩:台湾是故乡,厦门是第二故乡。1997年,我来到厦门,小学与中学的学业都是在厦门完成的。我对这里最大的感触是亲切,不管在文化、生活还是语言上,台湾与厦门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距离又近、交通便捷,想要回到故乡见家人也很容易。我在这里还认识了我的太太,基本以后也会在此长久定居。

《台海》:父亲如何把您培养为一名合格的“传承人”?

韩文浩:首先是信念的传承。父亲是一位非常有理想的人,他在年少时期便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人生规划。在他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很多我们如今都难以想象的障碍,他都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这是我觉得最值得向他学习的,也是父亲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力量。不管是企业的管理还是市场的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唯有不断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另外还有核心技术的传承。刚进入职场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师傅,我的师傅就是我的父亲。就如人们常说上阵父子兵,我帮父亲的忙,父亲也指引着我。

《台海》:您如何看待自己“接班人”的这个角色?

韩文浩:我从基层一路做到总经理的位置,对每个职位都有比较深的领悟。我希望用一名职业经理人的态度去面对我的工作。如果理所应当地认为这就是“父亲传给我的”,会变得非常不专业。工作就是工作,不应该把太多家族情感带到工作里。就比如,如果我是一名下属,管理者如果把我看作是“董事长的儿子”,在管理上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台海》:有人说,改革开放的初期,创业是比较容易成功的,现在创业越来越难了,您怎么看?

韩文浩:改革开放的初期的确有更多处于空窗的行业,但并不意味着现在没有创业的机会。各行各业在不断更新迭代,在此的过程中会催生出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经济,就比如现在的新能源、半导体行业、电子行业。目前,我们中国也在广泛地吸纳全世界的技术与人才,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社会的进步也意味着机会的增加,可以看到很多新兴行业正在不断崛起。机会很多,关键看你是否愿意去做。

《台海》:您会认为,自己一开始就站在了比较高的起点上吗?

韩文浩:创业难,守业也不容易。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学习。只要稍不注意,企业就有可能被行业所淘汰。永远会有新的竞争者用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来挑战你的企业发展。尽管我站在父辈的肩膀上,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与创新力,让企业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

《台海》:您的成长过程也是企业的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您有怎样的感悟?

韩文浩: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永远保持着一个奋斗者的热情、创业者的心态,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好。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赛道,用专业的态度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创新与研发,这是我认为下一步我应该做的。所以,路还很长,继续努力。



扫一扫,关注台海杂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广告投放|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闽ICP备19007057号-1

© 2018台海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台海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